✔ 最佳答案
愛斯基摩(Eskimos)” 一詞是由印第安人首先叫起來的,即“吃生肉的人”。因為歷史上印第安人與愛斯基摩大有矛盾,所以這一名字顯然含有貶意。因此,愛斯基摩人並不喜歡這名字,而將自己稱為“因紐特( Inuit)”或“因紐皮特( Inupiat)”人,在愛斯基摩語中即“真正的人”之意。愛斯基摩人都是矮個子、黃皮膚、黑頭發,這樣的容貌特徵和蒙古人種相當一致。
近年來的基因研究發現,他們更接近西藏人。
愛斯基摩人是由從亞洲經兩次大遷徙進入北極地區的。經歷了4000多年的歷史。由于氣候惡劣,環境嚴酷,他們基本上是在死亡線上掙扎,能生存繁衍至今,實在是一大奇跡。他們必須面對長達數月乃至半年的黑夜,抵禦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嚴寒和暴風雪,夏天奔忙于洶涌澎湃的大海之中,冬天掙扎于漂移不定的浮冰之上,僅憑一葉輕舟和簡單的工具去和地球上最龐大的鯨魚拼搏,用一根梭標甚至赤手空拳去和陸地上最兇猛的動物之一北極熊較量,一旦打不到獵物,全家人,整個村子,乃至整個部落就會餓死。因此,應該說,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愛斯基摩人無疑是最強悍、最頑強、最勇敢和最為堅韌不拔的民族。
很久以來,愛斯基摩人給人的印象都是遙遠、神秘、原始而且不開化的,今天我們就帶您走進愛斯基摩人的生活甚至是宗教領域,更深一層地了解北極這塊神奇土地上的土著居民。
在嚴寒的北極,愛斯基摩人抵禦嚴寒的最保暖服裝是什麼樣子的?食物短缺固然是威脅愛斯基摩人生存的主要問題,而保暖則是愛斯基摩人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愛斯基摩人居住的這片土地廣闊荒蕪,極其寒冷,在阿留申地區,沿大平洋和亞洲海岸,終年氣溫很少高過0℃。由于天氣寒冷,這裏沒有高大的樹木,愛斯基摩人居住地常年刮著強勁刺骨的寒風。保暖、防風和透氣是愛斯基摩防寒服的關鍵特點,輕便更顯示了它的優越性。愛斯基摩人的衣服都採用動物的毛皮為原料,所以能最好地抵抗北極的嚴寒。馴鹿皮、熊皮、狐皮、海豹皮,甚至狼皮都是做衣服鞋子的主要材料。
愛斯基摩婦女把動物的腸子加工成縫衣服的線,如北極馴鹿的腸子是哺乳動物中最長的,有40多米長,海象的腸子也有30多米長。她們還用動物的骨頭和牙齒做成縫衣針。大多數地區愛斯基摩人通常外出穿戴的衣服從上至下為:帶帽子的防風上衣、褲子、靴子,此外必須戴上連指手套,這種手套是拇指和其他四指分開的。男女服裝的樣式基本差不多,只是裁剪和裝飾物不同。
有的地區,婦女穿的褲子和靴子連成一體。兒童的衣服多是從頭到腳連成一體,只在臀部部位開一個洞,平時這部分自然閉合,不用擔心凍壞孩子。愛斯基摩人的衣服十分巧妙地運用了空氣的物理性質──熱空氣不會向下散逸的原理。在北極地區生活的其他民族也有類似于愛斯基摩人的衣服,但是沒有愛斯基摩人的保暖,且便于活動。愛斯基摩人通常上身只穿一件厚厚的皮祆,不穿內衣,皮襖很輕,下面雖然敞著口,但暖空氣向上升,所以不會從下面散失。皮襖帶有連衣帽,係得緊緊的,以防熱量從上面散失。如果感到很熱,只需稍稍松開帽子,讓暖氣流走。連衣帽的邊緣鑲有狼灌皮或狼皮,因為這兩種皮與其他毛皮不同,所以人呼出的水氣不會在上面凝結成冰。外出打獵或活動不多時,愛斯基摩人再穿上寬大的風雪外衣,這種外衣的毛皮朝外,主要功能是防風雪。
傳統愛斯基摩人在極冷的氣候下可以穿上好幾雙鞋,一雙套著一雙,通常在輕軟的鞋外再套上最外層的靴子。他們的連指手套寬大,長至袖子,因為外衣很大,所以穿著的人可以把手縮進去暖和暖和。兩件毛皮上衣、毛皮褲子、長統靴以及連指手套,穿上這身行頭,在零下四五十度的寒冷中也能泰然處之,呆上幾個小時不成問題。
但在寒冷的冬季,無論穿什麼衣服,如果掉入水中,10分鐘之內,人就會被凍死。雖然有了如此保暖的衣服,但由于人運動時,排出的熱氣向外蒸發,在寒冷的天氣,蒸氣很快會結成冰,先是在衣服外層,接著在衣服裏層,最後在皮膚上結成冰。因此,愛斯基摩人總要保持衣服幹燥。他們進屋前首先要抖掉身上的雪和凝結的冰,進屋後脫掉外衣、靴子,把它們翻過來晾幹,或幹脆放在火邊烘烤。由于身體散發的熱氣在極冷的空氣中很快結冰,外出打獵的愛斯基摩獵手,事先總是計劃好將要行走的路程,盡量不貪多趕路,防止運動量過大,出汗過多造成凍傷。旅途中要不時地松松衣帶,摘下連衣帽,或脫掉外衣,以保持透氣。這是在北極地區外出旅行中必須注意的一點。因為寒冷,婦女們常把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