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火藥發揚光大?

2010-04-13 12:40 am
請問在中國人發明了火藥後, 誰把它發揚光大?

回答 (5)

2010-04-28 1:35 am
✔ 最佳答案
我先簡單講講火藥的流傳.........
中國中原漢族於公元9至10世紀發明的火藥與火器,通過宋元時期各民族政權之間的戰爭,流傳到國內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地區,推動了這些地區火藥與火器的發展,出現了互相趕超的局面。13 世紀,崛起於漠北的蒙古政權,綜合學習了各民族火藥與火器技術,用於對內對外的戰爭。也正是在蒙古軍對外的戰爭中,把中華民族發明創造的火藥與火器,東傳至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傳至阿拉伯,又從阿拉伯西傳至歐洲各國,形成了火藥與火器的大流傳。這次自東向西的大流傳,引發了阿拉伯人與歐洲人對中國火藥與火器技術的學習,並創造出適用於本國軍隊的火器。阿拉伯人的馬達法(madfa)與歐洲人的手持槍(hand gun),就是在此情況下,先後於 13 世紀末至 14 世紀前期仿製成功的。
這是來自http://hk.chiculture.net/0814/html/0814c06/0814c06.html
這網址裡有很多火藥的知識,我想can help you的!

另外第二個網站裡寫........
唐以前有些煉丹家在煉丹時,曾無意地研究出火藥之雛形,也結果受到了傷害,乃至喪生。北宋初的兵器研製家便利用這種燃爆效應,製成最初的火器。由於史家記載的遲延,"火藥"一詞,直到公元 1023 年才在宋廷於開封設置火藥作坊時問世。
因國古代火器始創於北宋初期,據《宋史‧兵十一》等史書記載,自北宋開寶三年至咸平五年( 970至1002 ),兵器研製者與統兵將領馮繼升、唐福、石普 等人,先後向朝廷進獻了他們所創製的火藥箭與火球(宋代寫作火毬)等多種燃性火器。《武經總要》記載了火箭、火藥鞭箭等2種火藥箭,以及蒺藜火球、引火球、毒藥煙球等 8 種火球的製造與使用方法。這些火器經過北宋軍隊的使用和改進,發展為南宋時期的爆炸性火器鐵火炮(宋代寫作鐵火炮)以及用紙或竹製成槍管的管形火器「火槍」。火槍的早期製品有南宋陳規創製的長竹杆火槍,金軍使用的飛火槍和壽春府(今安徽壽縣)創製的突火槍。突火槍的創製成功,標誌著中國古代燃燒性火器,已經發展到了管形射擊火器的新階段。

宋代軍事技術家創造的火藥箭、火球、火槍等各種初級火器,很快被統兵將領用於野戰、攻城戰、守城戰和水戰等各種樣式的作戰中,改變了以往數千年單純使用冷兵器的作戰方式,創造了使用火器與冷兵器相結合的許多新戰術。公元1163年,南宋抗金名將魏勝 創造了由數十輛火器戰車組成的車陣,指揮士兵從車上向金軍施放各種火器的戰術,取得了抗金作戰的多次勝利。公元 1221 年,金軍在圍攻蘄州城(今湖北蘄春)時,採用鐵火砲攻破城防的戰術,將其佔領。公元 1132 年,陳規 在守德安(今湖北安陸)時,採用長竹杆火槍噴射火焰,焚毀敵人大型攻城器械「天橋」的戰術,取得了守城戰的勝利。公元1161年,南宋抗金將領李寶 在膠州灣松林島水域,採用火藥箭、火球齊射戰船的戰術,大敗金軍水師。最能集中體現新戰術的則是宋金開封之戰和蒙金開封之戰。

中國中原漢族於公元9至10世紀發明的火藥與火器,通過宋元時期各民族政權之間的戰爭,流傳到國內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地區,推動了這些地區火藥與火器的發展,出現了互相趕超的局面。13 世紀,崛起於漠北的蒙古政權,綜合學習了各民族火藥與火器技術,用於對內對外的戰爭。也正是在蒙古軍對外的戰爭中,把中華民族發明創造的火藥與火器,東傳至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傳至阿拉伯,又從阿拉伯西傳至歐洲各國,形成了火藥與火器的大流傳。 這次自東向西的大流傳,引發了阿拉伯人與歐洲人對中國火藥與火器技術的學習,並創造出適用於本國軍隊的火器。阿拉伯人的馬達法(madfa)與歐洲人的手持槍(hand gun),就是在此情況下,先後於 13 世紀末至 14 世紀前期仿製成功的。


希望這些內容可以help you,請支持我,選我為最佳回答者啦!please.......謝謝這位發問者!記住上我推介的網址吧!包你滿意///+3+///

2010-04-27 17:37:13 補充:
請大大不要抄我,很努力找網址的!plz~

2010-04-27 17:51:36 補充:
上goole圖片打火藥就會有很多圖片,真希望幫到你(微笑),我雖然內文沒有上面的回答者那麼多,但請給我一次機會吧,選我為最佳回答吧plz~(哭)
2010-04-25 10:37 pm
誰把火藥發揚光大?

唐以前有些煉丹家在煉丹時,曾無意地研究出火藥之雛形,也結果受到了傷害,乃至喪生。北宋初的兵器研製家便利用這種燃爆效應,製成最初的火器。由於史家記載的遲延,"火藥"一詞,直到公元 1023 年才在宋廷於開封設置火藥作坊時問世。
因國古代火器始創於北宋初期,據《宋史‧兵十一》等史書記載,自北宋開寶三年至咸平五年( 970至1002 ),兵器研製者與統兵將領馮繼升、唐福、石普 等人,先後向朝廷進獻了他們所創製的火藥箭與火球(宋代寫作火毬)等多種燃性火器 。《武經總要》記載了火箭、火藥鞭箭等2種火藥箭,以及蒺藜火球、引火球、毒藥煙球等 8 種火球的製造與使用方法。這些火器經過北宋軍隊的使用和改進,發展為南宋時期的爆炸性火器鐵火炮(宋代寫作鐵火炮)以及用紙或竹製成槍管的管形火器「火槍」。火槍的早期製品有南宋陳規創製的長竹杆火槍,金軍使用的飛火槍和壽春府(今安徽壽縣)創製的突火槍。突火槍的創製成功,標誌著中國古代燃燒性火器,已經發展到了管形射擊火器的新階段。

宋代軍事技術家創造的火藥箭、火球、火槍等各種初級火器,很快被統兵將領用於野戰、攻城戰、守城戰和水戰等各種樣式的作戰中,改變了以往數千年單純使用冷兵器的作戰方式,創造了使用火器與冷兵器相結合的許多新戰術。

圖片參考:http://d.yimg.com/mt/nimage/5656fa61526d7a7e

公元1163年,南宋抗金名將魏勝 創造了由數十輛火器戰車組成的車陣,指揮士兵從車上向金軍施放各種火器的戰術,取得了抗金作戰的多次勝利。 公元 1221 年,金軍在圍攻蘄州城(今湖北蘄春)時,採用鐵火砲攻破城防的戰術,將其佔領。公元 1132 年,陳規 在守德安(今湖北安陸)時,採用長竹杆火槍噴射火焰,焚毀敵人大型攻城器械「天橋」的戰術,取得了守城戰的勝利。公元1161年,南宋抗金將領李寶 在膠州灣松林島水域,採用火藥箭、火球齊射戰船的戰術,大敗金軍水師。最能集中體現新戰術的則是宋金開封之戰和蒙金開封之戰。

中國中原漢族於公元9至10世紀發明的火藥與火器,通過宋元時期各民族政權之間的戰爭,流傳到國內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地區,推動了這些地區火藥與火器的發展,出現了互相趕超的局面。 13 世紀,崛起於漠北的蒙古政權,綜合學習了各民族火藥與火器技術,用於對內對外的戰爭。也正是在蒙古軍對外的戰爭中,把中華民族發明創造的火藥與火器,東傳至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傳至阿拉伯,又從阿拉伯西傳至歐洲各國,形成了火藥與火器的大流傳。 這次自東向西的大流傳,引發了阿拉伯人與歐洲人對中國火藥與火器技術的學習,並創造出適用於本國軍隊的火器。阿拉伯人的馬達法(madfa)與歐洲人的手持槍(hand gun),就是在此情況下,先後於 13 世紀末至 14 世紀前期仿製成功的。
北宋時中國火藥從遼國傳入伊朗,當時火藥被稱為「中國鹽」。 南宋理宗時,大約在公元一三二零,阿拉伯人從伊朗引入火硝或硝石的合成火藥,當時被稱為「中國雪」,用於煙火之中,後又用於管狀兵器作為發射藥。由於宋代逐步將火藥用於武器之上,不但增強了國防的力量,使其政權在強敵環伺下仍能維持相當的安定與繁榮,而且殺傷力強的武器隨著宋金之交戰而入金人手中,傳有震天雷和有飛火槍。十三世紀蒙古西征時曾經使用火炮,使火炮得以西傳,由於蒙古滅金時得到了火藥的技術,在蒙古西征時,又將之傳入阿拉伯。
  自火炮傳入阿拉伯,阿拉伯人對火藥進行了改良。公元一二二五至一二五零年間,一位阿拉伯醫生伊本‧阿爾拜編寫醫學辭典「單約大全」,辭典提及一種叫「中國雪」的藥物,意思為火藥。
 自中國發明火藥而來,一直都沒有真正的作殺人或爆破的用途,沒有嘗試改良成威力最大的炸藥。可見中國的原本的火藥發明並不是單單作軍事用途,如火藥於中國是首作宮廷的煙火之樂,及後開發的具少許爆炸性火藥則作開運河的用途,真正作軍事的用途只是始於宋代,遠於火藥發明之後。 因此,火藥在中國的影響在於能夠作欣嘗或作減省人力的一種物品,而且對後世的貢獻良多。包括了火箭的發明,自中國人對火藥作出研究時,發現到火藥能夠產生強大的後助力,產生了一種叫「地老鼠」的爆竹,可算是最最最早的火箭發射器。所以火藥發展在中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有助探索宇宙的奧秘。
  然而當火藥傳入西方後,火藥的發展和影響可算是十分的可怕。自西方得到火藥的配方後,便極力發展火藥,甚至將火藥爆破力最強的成份研究出來 ,然後更大髟將火藥推至戰場上,以及更研究更多的放射性武器,對社會的和平毫無幫助,更危害了各國的安全 。火藥發展在西方產生了破壞的作用,加速了民族相殘的危險,危害了人類的生存。


圖片參考:http://d.yimg.com/mv/nimage/f1d403a3406a512e


原子彈爆炸
北宋時中國火藥從遼國傳入伊朗,當時火藥被稱為「中國鹽」。南宋理宗時,大約在公元一三二零,阿拉伯人從伊朗引入火硝或硝石的合成火藥,當時被稱為「中國雪」,用於煙火之中,後又用於管狀兵器作為發射藥。由於宋代逐步將火藥用於武器之上,不但增強了國防的力量,使其政權在強敵環伺下仍能維持相當的安定與繁榮,而且殺傷力強的武器隨著宋金之交戰而入金人手中,傳有震天雷和有飛火槍。十三世紀蒙古西征時曾經使用火炮,使火炮得以西傳,由於蒙古滅金時得到了火藥的技術,在蒙古西征時,又將之傳入阿拉伯。
  自火炮傳入阿拉伯,阿拉伯人對火藥進行了改良。公元一二二五至一二五零年間,一位阿拉伯醫生伊本‧阿爾拜編寫醫學辭典「單約大全」,辭典提及一種叫「中國雪」的藥物,意思為火藥。公元一二八零年,敘利亞人哈桑在「馬術和軍事策略大全」中提到一種叫「飛火」的火藥配方,其中硝、硫、炭的比例為10:1:3,此外還提到中國火輪、契丹花,說明受中國之影響。
  十四世紀後歐洲人又從阿拉伯人獲得火藥的知識,火藥才正式傳入歐洲。然而歐洲國家使用鐵筒來製造「突火槍」,能發射鐵彈、鐵砂、石球,大大提高了殺人的威力,可見火槍的槍管大型化以後就變成大砲,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砲是由火槍改良而來。因此,手槍也是由此產生的。後來歐洲新興市民階級就手握火藥和火砲,打捯歐洲封建制度而結束中古時代,開創了歐洲的新紀元。
自中國發明火藥而來,一直都沒有真正的作殺人或爆破的用途,沒有嘗試改良成威力最大的炸藥。可見中國的原本的火藥發明並不是單單作軍事用途,如火藥於中國是首作宮廷的煙火之樂,及後開發的具少許爆炸性火藥則作開運河的用途,真正作軍事的用途只是始於宋代,遠於火藥發明之後。因此,火藥在中國的影響在於能夠作欣嘗或作減省人力的一種物品,而且對後世的貢獻良多。包括了火箭的發明,自中國人對火藥作出研究時,發現到火藥能夠產生強大的後助力,產生了一種叫「地老鼠」的爆竹,可算是最最最早的火箭發射器。所以火藥發展在中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有助探索宇宙的奧秘。
  然而當火藥傳入西方後,火藥的發展和影響可算是十分的可怕。自西方得到火藥的配方後,便極力發展火藥,甚至將火藥爆破力最強的成份研究出來,然後更大髟將火藥推至戰場上,以及更研究更多的放射性武器,對社會的和平毫無幫助,更危害了各國的安全。火藥發展在西方產生了破壞的作用,加速了民族相殘的危險,危害了人類的生存。
參考: 天之心
2010-04-14 3:18 am
馬可波罗,如果唔係俾佢帶回歐洲,就冇今日大殺傷力武器出現,當年八國聯軍就係用火藥大砲打到清政府無還手之力,「取之中國用之中國」
2010-04-13 1:17 pm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0782940/o/701004120081813873382870.jpg
誰把火藥發揚光大
唐以前有些煉丹家在煉丹時,曾無意地研究出火藥之雛形,也結果受到了傷害,乃至喪生。北宋初的兵器研製家便利用這種燃爆效應,製成最初的火器。由於史家記載的遲延,"火藥"一詞,直到公元 1023 年才在宋廷於開封設置火藥作坊時問世。
因國古代火器始創於北宋初期,據《宋史‧兵十一》等史書記載,自北宋開寶三年至咸平五年( 970至1002 ),兵器研製者與統兵將領馮繼升、唐福、石普 等人,先後向朝廷進獻了他們所創製的火藥箭與火球(宋代寫作火毬)等多種燃性火器。《武經總要》記載了火箭、火藥鞭箭等2種火藥箭,以及蒺藜火球、引火球、毒藥煙球等 8 種火球的製造與使用方法。這些火器經過北宋軍隊的使用和改進,發展為南宋時期的爆炸性火器鐵火炮(宋代寫作鐵火炮)以及用紙或竹製成槍管的管形火器「火槍」。火槍的早期製品有南宋陳規創製的長竹杆火槍,金軍使用的飛火槍和壽春府(今安徽壽縣)創製的突火槍。突火槍的創製成功,標誌著中國古代燃燒性火器,已經發展到了管形射擊火器的新階段。

宋代軍事技術家創造的火藥箭、火球、火槍等各種初級火器,很快被統兵將領用於野戰、攻城戰、守城戰和水戰等各種樣式的作戰中,改變了以往數千年單純使用冷兵器的作戰方式,創造了使用火器與冷兵器相結合的許多新戰術。公元1163年,南宋抗金名將魏勝 創造了由數十輛火器戰車組成的車陣,指揮士兵從車上向金軍施放各種火器的戰術,取得了抗金作戰的多次勝利。公元 1221 年,金軍在圍攻蘄州城(今湖北蘄春)時,採用鐵火砲攻破城防的戰術,將其佔領。公元 1132 年,陳規 在守德安(今湖北安陸)時,採用長竹杆火槍噴射火焰,焚毀敵人大型攻城器械「天橋」的戰術,取得了守城戰的勝利。公元1161年,南宋抗金將領李寶 在膠州灣松林島水域,採用火藥箭、火球齊射戰船的戰術,大敗金軍水師。最能集中體現新戰術的則是宋金開封之戰和蒙金開封之戰。

中國中原漢族於公元9至10世紀發明的火藥與火器,通過宋元時期各民族政權之間的戰爭,流傳到國內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地區,推動了這些地區火藥與火器的發展,出現了互相趕超的局面。13 世紀,崛起於漠北的蒙古政權,綜合學習了各民族火藥與火器技術,用於對內對外的戰爭。也正是在蒙古軍對外的戰爭中,把中華民族發明創造的火藥與火器,東傳至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傳至阿拉伯,又從阿拉伯西傳至歐洲各國,形成了火藥與火器的大流傳。 這次自東向西的大流傳,引發了阿拉伯人與歐洲人對中國火藥與火器技術的學習,並創造出適用於本國軍隊的火器。阿拉伯人的馬達法(madfa)與歐洲人的手持槍(hand gun),就是在此情況下,先後於 13 世紀末至 14 世紀前期仿製成功的。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0782940/o/701004120081813873382871.jpg
參考: 中國研究院+me


收錄日期: 2021-04-30 14:37: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412000051KK0081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