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2010-04-12 3:11 am
請問

1.解釋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概念

2.菜園村有邊件事可以支持第一題的答案?

Tell me plz!!

回答 (1)

2010-04-12 10:45 am
✔ 最佳答案
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注重長遠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指既滿足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之一。 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它體現著對人類自身進步與自然環境關係的反思。這種反思反映了人類對自身以前走過的發展道路的懷疑和拋棄,也反映了人類對今後選擇的發展道路和發展目標的憧憬和嚮往。人們逐步認識到過去的發展道路是不可持續的,或至少是持續不夠的,因而是不可取的。唯一可供選擇的道路是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人類的這一次反思是深刻的,反思所得的結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正是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在全世界不同經濟水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能夠得到共識和普遍認同的根本原因。可持續發展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可以爭取實現的目標,廣大發展中國家積極投身到可持續發展的實踐中也正是可持續發展理論風靡全球的重要原因。儘管各國側重點有所不同,但都不約而同地強調要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同時注重保護自然環境。正是因為這樣,很多人類學家都不約而同地指出,“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形成是人類在上個世紀中,對自身前途、未來命運與所賴以生存的環境之間最深刻的一次警醒。

菜園村為位於香港新界石崗錦田公路旁的一條非原居民村,與石崗機場僅一河之隔,是計劃中廣深港高速鐵路列車停車側綫(地面段)及緊急救援站的所在地。現時,當地村民因為政府在未經諮詢當地村民前,以清拆寮屋的方式要求清拆村落的問題而發生爭議。事件引來村民與香港保育人士的迴響,自2008年11月起投入抗爭運動。該村很多村民在該地居住了數十年,已落地生根,並希望維持「新界既有的生活模式」,又認為工程師設計時沒有考慮到當地村民,拒絕遷出。 村民以「不遷不拆」為基本訴求,開展了一系列的抗爭發聲活動,包括印製及派發特刊、到政府部門抗議,讓公眾及政府了解他們的訴求。

政府以「公眾利益」為由支持興建高鐵,而當中列舉的均以經濟利益為主,然而真正的公眾利益,應包括「在決策過程中有充分鼓勵公眾參與」,而且要維護「社會的核心價值」。是次菜園村事件,除了可見政府對村民諮詢不足,更啟示了都市人「對土地運用的再思」。「都市人總是從經濟角度思量土地的運用,而失卻了農村人對土地的一份情。」他強調要透過這次事件,反思社會要堅持的到底是甚麼核心價值,「就算不是每個都市人都喜歡農村生活,也至少要維護農村人的權利,而非強制都市化。」

為什麼菜園村有如此大的感召力,是因為當地的村民是以恒產的心態來對待田地和物業的,一家人溫暖地住在一起,種植蔬菜果樹,山環水抱,生活簡樸實在,食物新鮮而有機,鄰舍關懷照應。即使家財萬貫,也不能如此生活。一般人辛苦累積財富,追求的也不外乎是這種生活罷了。拼命追求財富,是因為不安全感,例如,遇到疾病和意外而破財,陷入貧困。假若政府為平民承擔社會保障,例如歐洲發達政府的做法,平民是不會陷入貧困,於是沒有多少人會拚命追求財富。

菜園村它展示了另外一種生活的可能性,而且顯示前朝政府的社會主義作風。菜園村這種耕住結合的樸素生活,一點也不落伍,歐美國家,隨處可見。它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的最穩定可靠的、最合乎人倫道德的生活方式。很多人發達之後,嚮往的也不過是這樣的田園生活,只是多了一份財產保證的安全感而已,而這種安全感,其實是可以用政府的社會保障和鄰舍親友的照應來代替的。

香港要促進可持續發展,如今面對的困局就是土地發展體制被少數大財團壟斷。「發展商若購下大量農地,亦只會作物業發展,而不是任何可持續發展」,而香港政府為了「推波助瀾」,不惜「以真數據講假話」,誇大物業發展的需求,「一如過去迪士尼樂園或西鐵的失敗例子,這次政府所謂廣深港高鐵的發展需求,其可信性也令人質疑」。

政府忽視生態,只著眼經濟利益而興建高鐵,並未仔細考慮對地下水文的永久破壞,以及一連串無法預測的,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為了下一代,社會不應單單高舉不斷加劇競爭的經濟發展,反倒效法老子的「無為」,教導年青人關懷生態,人與自然才能消除對立。促進離港消閒活動,與本地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背道而馳的廣深港高鐵,現今本地農業產值即使不增加投資,每年仍能維持於十億左右,是真正的可持續發展資源。
參考: Google大神*維基百科*百度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4-19 21:53:0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411000051KK0141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