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的性格

2010-04-12 3:08 am
劉備有甚麼性格?help!!!!!!!!!!

回答 (2)

2010-04-12 7:49 am
✔ 最佳答案
劉備,作為《三國演義》極力推崇和褒揚的封建理想君主的化身, , 他重德尚義 , 禮賢下士 , 計謀過人卻又仁中有偽,而這種矛盾性格的塑造跟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經歷及創作意圖有著莫大的聯繫。 . .

一 . 劉之仁
1. 為人正直 , 重德尚義
劉備大半生顛沛奔走 , 屢遭挫敗 , 施仁政於民的機會並不多 ; 但他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 重視以寬仁厚德待人。劉備用自己的一生實踐著不朽的信念 :" 其言必信 , 其行必果 , 已諾必誡 , 不愛其軀 , 赴士之厄困 ." 初識徐庶 , 劉備得到 " 的盧 " 馬一匹 , 伊籍對他說 " 此馬不可騎 , 乘則傷主 "; 徐庶對他說 ," 的盧 " 雖然是千里馬 ," 卻只妨主 ", 如 " 意中有仇怨之人 , 可將此馬賜之 , 待妨過了此人 , 然後乘之 , 自然無事 ". 劉備聞言變色說 :" 公初至此 , 不教吾以正道 , 便教作利已妨人之事 , 備不敢聞教 ." 徐庶說 :" 向聞使君仁德 , 未敢便信 , 故以此言相試耳 "," 吾自潁上來此 , 聞新野之人歌曰'新野牧 , 劉皇叔 , 自到此 , 民豐足' , 可見使君之仁德及人也 ." 這真是 " 凡人立身行事 , 務使每一行為堪為歷史楷模 ."

2. 禮賢下士 , 尊重人才
就“尊賢禮士”而言 , 劉備的表現尤為突出。建安十二年 (207), 時為左將軍領豫州牧、年已 47 歲、被視為天下大英雄的他 , 滿懷誠意 , 三顧茅廬 , 恭請年僅 27 歲、無名無位、尚未建立任何功業的諸葛亮出山輔佐 , 留下千古美談。尊賢禮士的另一面 , 便是知人之明。用人之長 , 如重用諸葛亮、龐統、法正 , 當然是最好的“知人之明” , 對此不必多論 ; 而知人之短 , 也是了不起的“知人之明”。比如馬謖 , “才器過人 , 好論軍計” , 深受諸葛亮賞識 ; 劉備臨終前卻特別提醒諸葛亮 : “馬謖言過其實 , 不可大用 , 君其察之 ! ”後來馬謖雖曾在諸葛亮南征時出過“攻心為上”的好主意 , 但他剛愎自用 , 丟失街亭 , 使諸葛亮首次北伐的成果毀於一旦 , 卻證明了劉備的先見之明。

二 . 劉之偽
人無完人,金無赤足,看待任何事物應一分為二。劉備雖處處以愛民為本,待士誠心寬厚,肝膽相照,但其作為封建統治階級的代表,身上必不可少的存在著一些虛偽的東西。例如曹丕自立為大魏皇帝后,傳言漢帝己被害。眾人進表“請漢中王即皇帝位”,劉備見了眾人的勸進表,大驚曰:“卿等欲陷孤為不忠不義之人耶?”當有人講到曹丕篡漢自立時,劉備勃然變色日:“孤豈效逆賊所為!”而且拂袖而起,入於後宮,過了些日子,孔明又引眾官入朝勸進,劉備還是說,“孤雖是景帝之孫,並未有德澤以佈於民,今一旦自立為帝,與篡竊何異?”孔明苦勸數次,他還是堅持不從,後來眾官以“不久必盡散矣”為要挾,他才講出心裡話“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議論耳”。看,劉備本來是極想位登九五的,可是為了不落下話柄,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演戲,正顯示了他“欲顯長厚而似偽”。

總的來說 , 劉備作為一代英傑 , 在天下大亂 , 群雄並起之際 , 要想興復漢室 , 統一全國既要奪取 , 機巧權謀都是少不了的。其目的與手段、功利追求與道德嚮往的矛盾 , 使劉備難以避免“虛偽”之舉。不過,其性格雖有不足與缺陷 , 但其仁義 , 智慧 , 膽識等風範卻是值得我們現代人去學習和借鑒的。
參考: Google大神*百度
2010-04-12 3:25 am
肯向人學習
願意聽取忠言
唔會自把自為
不守信用


收錄日期: 2021-04-29 13:06: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411000051KK0140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