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硬碟
從實物上看﹐硬碟只是一個醜醜的金屬塊。在其肚子下面有密密麻麻的一大堆電子元件﹐一般的硬碟在電源接口和數據線接口之間還會有一些跳針 (Jumper)﹐它通常可以經過組合(請參考硬碟說明書)設定成以下幾個類型﹕ Master 、Slave 、Cable Select (設定複雜建議不要用)
那麼究竟我們需要怎麼樣去設定呢﹖廠家出廠的時候一般都會將硬碟設定為Master的﹐如果您的電腦只有一個硬碟﹐那麼這就無需更改了。那麼什麼時候設定Slave 呢﹖
是這樣的﹕通常一台電腦都會有兩個IDE 接口﹐一般的IDE硬碟就通過資料線是接到那裡去的了。然後在這條數據線上面﹐最多可以接兩個硬碟(SCSI則不受這限制)﹐如果其中一個設定為 Master的話﹐那麼另外一個就必須設定為Slave才可以工作。如果一個 IDE 上面只接一個硬碟﹐就只能是 master。在連接上﹐物理的排列順序倒沒什麼關係﹐但如果兩個都設為Master或Slave卻是不工作的。那麼兩個 IDE 就總共可以接四個硬碟(兩個Master和兩個Slave)了。
注意﹐在安裝ATAPI光碟機(現在的光碟通常都是這種)的時候﹐也是按硬碟的方法來連接的。
如何計算容量﹖
一般我們買硬碟首先是注重它的容量﹐其次看它的轉數(轉數越高越好)﹐磁頭讀寫速度﹐cache大小和流量等數據。那麼我們怎麼才知道容量呢﹖最簡單的是看model和廠家資料﹐但卻非通過技術途徑﹐下面就教您如何去計算硬碟的容量﹐不過首先還是了解一下磁碟機的構造。
如果將硬碟打開(但千萬別在您自己的硬碟上這樣做﹗因為硬碟是密封的﹐一經打開就差不多成為廢物了)﹐您會發現裡面有一堆以圓心為軸的金屬碟﹐它們已經被磁化的了。所有的資料都是記錄在這些光滑的金屬碟表面之上。每個金屬磁片通常都有兩面﹐每一面都有其各自的讀寫磁頭(Head)一個。
圖片參考:
http://sbsd.psjh.cy.edu.tw/%7Esu/computer/disk/sector.png
然後將磁碟旋轉﹐磁頭不移動的在表面相對所畫出來的一圈﹐可以說是一個磁軌(Track)。那麼從圓心向外以一定距離進行量度﹐將所有表面上的相同圓周的磁軌從上到下疊起來﹐抽象地看就是一個磁柱(Cylinder)了。
然後﹐也是由圓心開始﹐在同一表面上分別畫出無數條半徑﹐然後每兩條半徑所分割的磁軌(track)﹐我們稱為磁區(Sector)。每一磁區通常會可攜帶512byte(0.5KB)的資料。如果以上資料(Cylinder/Heads/Sector)都知道的話﹐要求出硬碟容量就易如反掌了。公式是﹕
磁頭數量(其實是可讀寫的表面) X 磁柱數量(其實是每個表面的磁軌) X 每條磁軌的磁區數量 X 每個磁區的容量 = 硬碟容量
舉例﹕假如您看到硬碟上面寫著﹕
Cylinder
Heads
Sector
1647
16
63
那麼﹐1647x16x63x0.5KB=830088KB/1024 就是一個811MB 的硬碟了。
新買的硬碟要先 fdisk 將硬碟切割成幾個槽,然後才能 format ,新的磁碟片也要 format 只是在出廠時以先 format 好了,所以可以直接始用。特別注意的是,一旦 format 所有資料將被抹除,換句話說:資料都不見了!
http://sbsd.psjh.cy.edu.tw/~su/computer/disk/diskall.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