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參考:
http://imgcld.yimg.com/8/n/HA00782940/o/701004070161313873381310.jpg
唐太宗的十四個兒子
唐太宗李世民可真正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貞觀之治〞流傳萬世,將中國帶入盛世、繁榮年代!相信這是歷史上無人能否定的事實,以歷代君主之功績而論實廖廖可數。
但論及關於他十四個兒子的故事,都是歷代廖廖可數的,也許是他一大遺憾。這些貴胄絕大多數不成器,下場也很可悲:其中3個被殺,3個自殺,3個早夭。1個被“幽閉”,兩個被廢為“庶人”爾後又被流放。
唐太宗有十四個兒子:皇后長孫氏生恒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楊妃生吳王李恪、蜀王李愔;陰妃生庶人李祐;燕妃生越王李貞、江王李囂;韋妃生紀王李慎;楊妃生趙王李福;楊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蔣王李惲;後宮宮女生楚王李寬、代王李簡。
唐太宗的大兒子 生於承乾殿,取名“承乾”,隱含承繼皇業,總領乾坤之意。承乾秉性聰明,武德三年,封恒山王。太宗即位,為皇太子,時年八歲。不想成年後喜好聲色,漫遊無度。但他怕太宗,就大耍兩面派,當著太宗,言必忠孝;退朝返宮,便與群小褻狎。他有足疾,怕因此被廢,深嫉受太宗喜愛的魏王李泰。後來,李承乾甚至想謀老子的反,被人告密,系獄當死。“帝詔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李績、孫伏伽、岑文本、馬周、褚遂良雜治,廢為庶人,徙黔州。十九年死,帝為廢朝,葬以國公禮。”(《新唐書•太宗諸子》)唐太宗有鑒於此,曾下了一道詔書:“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窺望者,兩棄之,著為令。”(《新唐書•太宗諸子》)實際上,這不過是一紙空文。
第2子楚王李寬 ,出繼給叔父楚哀王李智雲,早薨,無後,國除。
第3子吳王李恪 ,是隋煬帝女兒楊妃所生。武德三年,封蜀王,十年,改封吳王。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稱其肖己,欲立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長孫無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對。長孫無忌看到外甥承乾、李泰都完了,想立另一個外甥即太宗第九子李治。後來,無忌輔立李治後,就藉口“謀反案”殺李恪“以絕眾望,海內冤之”。在李世民的兒子中,數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卻死於冤獄。
第4子李泰 ,武德三年,封宜都王。四年,進封衛王,貞觀二年,改封越王,授揚州大都督,十年,改封魏王,心懷奪嫡之計。於是太子和魏王雙方各樹朋黨,想下毒手。太子李承乾被殺後,李泰也被“幽閉”起來,後改封泰為順陽王,遷居均州的鄖鄉縣。貞觀二十一年,進封濮王。35歲就死了。高宗永徽三年,薨於鄖鄉,年三十有五。
第5子李祐 ,武德八年,封宜陽王,其年改封楚王。貞觀二年,改封燕王,十年,改封齊王,授齊州都督。他整天與小流氓鬼混,尤其愛好打獵。長史屢諫不聽。太宗怪長史輔導無方,換了敢於犯顏直諫的權萬紀任長史。貞觀十七年,李祐派刺客殺了權萬紀,發動叛亂。結果李祐事敗,賜死於內省,貶為庶人。國除。
第6子李愔 ,貞觀五年,封梁王,十年,改封蜀王、益州都督。田獵無度,不避禾稼,深為百姓所怨,屢次為非作歹,是個浪蕩公子,太宗怒曰:“禽獸調伏,可以馴擾於人;鐵石鐫煉,可為方圓之器。至如愔者,曾不如禽獸鐵石乎!”貶為虢州刺史。高宗永徽四年,李愔被廢為庶人,死於流配地巴州。
第7子李惲 ,貞觀五年,封郯王,十年,改封蔣王、安州都督。縱情享樂,使州縣不堪其勞。唐高宗上元元年,有人誣告李惲謀反,惶懼自殺。
第8子李貞 ,貞觀五年,封漢王,十年,改封越王、揚州都督。“頗涉文史,兼有吏幹”,然“人伏其才而鄙其行”。後來與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霍王李元軌反武(則天)失敗,服毒自盡。
第9子李治 ,貞觀五年,封晉王。就是後來的唐高宗,雖貴為天子,卻把大權拱手交給武則天。後來李氏宗族被武氏大加殺戮,不能不說是高宗的昏聵所致。
第10子李慎 ,貞觀五年,封申王,十年,改封紀王。雖然聰明好學,可惜是個懦弱無能的膽小鬼。越王李貞勸其反武,他不肯“同謀”,可武則天還是殺了他。
第11子李囂 ,貞觀五年封江王,六年薨,諡曰殤。
第12子李簡 ,貞觀五年封代王,其年薨,無後,國除。
第13子李福 ,貞觀十三年封趙王,十八年,授秦州都督。雖得善終,卻平庸無能。
第14子李明 ,貞觀二十一年封曹王。在太宗晚年,與庶人串通謀反,貶黔州,被都督逼令自殺。這顯然是得到太宗暗示或認可的。
總計14人中,除李福、李治外,竟有12人“死於非命”!《舊唐書》的作者談及太宗諸子,感歎道:“子弟作藩,磐石維城。驕侈取敗,身無令名!”
無能的李治繼位,娶了父親的才人武則天,他們的兒子幾被武則天殺光!唐改元為周。莫非是對李世民“殺兄弟黜父親”的報應?從這個角度看,李世民算不得是個好兒子好兄弟,也算不得是個好皇帝。因為他的道德不足為後世表。
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宗法制度,儘管規定了嫡長傳世等一套辦法,但它卻無法保證皇位的和平過渡。覬覦皇位,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相互殘殺,這是許多皇室後代死於非命的重要原因。“驕侈”二字,更是促使這些人墮落的重要原因。封建制度規定了這些“龍種”的特殊地位。中國人禮法繁複,但守之者寡。真應了那句古銘: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圖片參考:
http://imgcld.yimg.com/8/n/HA00782940/o/70100407016131387338132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