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1649年的波士頓殖民區歷史背景

2010-04-07 5:53 am
主要是想請問:
宗教改革下的喀爾文教派移民到美洲後
這些清教徒如何規範社會?
以及這些清教徒對於美國殖民地的影響

回答 (1)

2010-04-07 8:34 pm
✔ 最佳答案
早期來北美殖民地的移民除出於經濟利益上的考慮外,對宗教自由的熱情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特別是在北部的新英格蘭地區。在英國教會脫離羅馬天主教後,部分教會成員提倡教徒個人進行直接的宗教體驗,提倡簡單的宗教禮儀。這一宗教派別在歷史上被稱為“清教”。清教徒信奉加爾文主義,認為《 聖經 》才是唯一最高權威 。

當時的英國當權者對於清教的觀點與影響十分懼怕,千方百計對他們採取各種宗教迫害措施,很多清教徒被迫離開英國,於是有些清教徒便計劃前往北美新大陸,希望到那裡找尋他們夢寐以求的宗教自由。

清教徒搭乘“ 五月花號 ”前往北美,在船上他們訂立了“ 五月花號公約 ”,公約載明他們願意在新大陸建立社區,服從其中的法律。1620年 12月21日,他們在附近的普利茅斯定居下來,結果在短短15年間,普利茅斯的人口就已超過2,000人。1630年,另一群清教徒抵達普利茅斯以北的地方,在那裡建立了馬薩諸塞海灣清教徒社區。1640年,新英格蘭住了約2萬個英國移民。事實上,住在新英格蘭的人大都是清教徒,對當時的宗教發揮很大的影響力,波士頓就成為了他們的崇拜中心。

清教徒們來到的新大陸,是一片待開發的處女地,他們上岸定居之後未來的社會將是什么樣子的,當時也許無人能夠準確地預料。清教徒踏上普利矛斯海岸,決定定居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必須先蓋房子,從一開始,他們就說好“每個男人都應該動手蓋自己的房子,按照這樣的思路,大家會比在一起行動更抓緊些”。

隨後,為了解決棘手的糧食供應嚴重不足的狀況,殖民地當局採取了“分田到戶”的辦法,由此極大地激發了居民的勞動熱情,甚至以前只是負責在家照看孩子的婦女們也開始下地勞動了,勞動生產率由此得以大幅度提高,殖民地順利地、快速的解決了糧食短缺的問題。

清教徒們強烈渴求秩序,他們拒絕私力救濟帶來的內部秩序的混亂。在普利矛斯定居之後,在選舉產生總督、軍事首領的同時,也選舉產生了審判機構,殖民地內部的糾紛一律通過法院的判決來解決。清教徒們有著嚴格的私有財產觀念,他們一開始就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魔力有深切的體驗。

清教徒們堅信,只有他們自己的信仰才是正統的、獨尊的信仰,他們強烈地反對宗教異端,在這裏,清教徒們追求自由、反抗暴政與其自身的價值獨斷形成了鮮明的反諷。馬薩諸塞的清教徒懷著虔誠的宗教理想來到新大陸,他們力圖在這裡建立起教義上所講的“山巔之城”,即為全人類樹立聖潔的神聖榜樣。

為此當地的政府頒布法律要求人們嚴格遵守教義,並嚴懲酗酒與通姦這類不道德的行為,即使男士的頭髮稍微長一點都會遇到麻煩。這些嚴厲而繁瑣的清規戒律很快引起了一部分移民的不滿。居住在塞勒姆鎮的羅傑•威廉斯牧師堅決反對當地政府的政教合一政策,他認為教會與政府應該是分離、互不干涉的,政府不能實施宗教法律,宗教本身最終依賴於個人的覺悟和感覺。

他的觀點很快為當地清教徒的統治者所不容,1635年,他被馬薩諸塞綜合法庭驅逐出殖民地。威廉斯牧師和他的支持者逃到納拉甘希特灣,在那裡建立了一個名為羅德島的新殖民地,並在那裡推行政教分離的政策。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清教徒們嚴格的宗教戒律,在第二代及其以後逐漸松馳,組織也逐漸渙散,甚至教堂也已經難以為繼了。在信仰方面,清教徒的後裔們背棄了前輩們的宗教理想主義,寧肯相信現世的幸福和享樂,不願意把希望寄托在虛無的來世。因此,教會只能靠降低入會的標準,擴大會眾來維持其影響。

美國多元文化的形成,則應歸功於大量移民的進入,以及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宗教觀念上,這片新大陸從宗教的價值獨斷、偏執逐漸走向世俗、理性和包容。到18世紀下半葉,英國的殖民者已經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分別是新罕布什爾、馬薩諸塞、羅德島、康涅狄格、紐約、新澤西、賓夕法尼亞、特拉華、馬里蘭、弗吉尼亞、北卡羅萊納、南卡羅萊納及喬治亞,這13個殖民地初步奠定了北美殖民地體系的雛形。

清教徒們不僅對各自的靈魂與生活負責,他們還負有一種義務,就是要使所有殖民人們服從神的意志,努力保持秩序。清教徒絕不是烏扥邦主義者。世上有罪惡, 也一定有罪人。而被選獲救的人,就應該對全體負起義務。這種替全體負責的態度,就發展成美國人普遍熱心公益的精神 。

而且在清教徒的社會中,他們認為所有的社會生活單位,如夫婦、父子、家庭、主奴 、市民等等,都是神所賜的契約關係。大家都必須在各自的契約關係中負起各自的責任。於是受到重視的就是教育的義務了。

此事最好的說明就是麻薩諸塞殖民地建立僅僅六年,居民們就在那裡創設哈佛大學。並制定法律,規定各城市設立初級教育學校。移民的子孫繼續在西部各地開拓,也逐漸出現許多有濃厚新教徒氣息的大專學校。這是相當驚人的事實。

清教徒最初所想建設的神聖共和國,因新英格蘭殖民地的發展而成為泡影。同時 母國的清教徒革命也使新英格蘭成為模範的可能性大為降低。但是建立「山上之城」的企圖,終於為後世留下寶貴遺產。
圖片參考:http://file.sayclub.co.kr/charimg/item_real2/s_u_01_10304_01_02.gif




參考: 出自北大法律信息網與相關資料整理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39:3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406000015KK0831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