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清代知識份子與民眾利用組織群眾的分法,以集體的名義向黃

2010-04-05 6:56 pm
為什麼清代知識份子與民眾利用組織群眾的分法,以集體的名義向黃地及政府表示政治改革的意願,而不適用傳統中國以個人名義上書皇帝的方法,能夠使中國政治從傳統走向現代?

拜託 !!!!!!!!!!!!!!!!

回答 (1)

2010-04-05 10:33 pm
✔ 最佳答案
立憲運動的貢獻:立憲派利用組織群眾的方法,以集體的名義向皇帝及政府表示政治改革的意願,而不是用傳統中國以個人名義上書皇帝的方法,可以說是中國政治從傳統走向現代的一種趨勢。

一百年前(1910年),中國國內立憲派發動了“國會請願運動”,要求立即召開國會,當時在請願書上簽名的國民多達20余萬人。20世紀初的立憲派和君主立憲思潮是在日俄戰爭爆發後興起的。盧梭的“天賦人權”說是立憲派“國民立憲”的出發點,其中提到說:“人天生人而皆平等,人人可為權利義務之主體”,人應該有形成自己觀點的權利以及獨自地或在和平集會中表達這些觀點的權利,使人們能夠就各種問題交換意見。所有人應該有參與政府的權利。

之所以代表中國政治由傳統走向現代的原因是因為:中國的封建社會並沒有”主權在民”、”人生而平等”的觀念,能夠向皇帝表達意見的只有當官的人。群眾運動的出現是表示中國由封建走向民主的一個過程。

明末清初之際,中國的封建社會已經開始走向衰敗,君主專制的弊端日益暴露,人們日益要求推翻君主專制統治,各種思想討論異常活躍,這種情形與盧梭所處的18世紀的法國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18世紀大革命前的法國,封建專制制度已經到了消亡的地步,整個社會處於由封建專制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過渡的社會變革期。

立憲派還認為,“國民的立憲”,必須由國民來推動,推動民選議院盡快建立的手段就是國民請願運動。國會請願運動不僅僅動員了一定的群眾,宣傳了民主思想,因而成為一次愛國的民主的群眾運動。更重要的是,它以國會作為立憲的中心,以“協定憲法”作為立憲的形式,採取了自下而上的國民運動方式,它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一次資產階級民權運動。

以上淺見僅供參考,有問題歡迎發問~

參考: Google大神*維基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40: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405000015KK0255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