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八十四調 .三犯四犯之曲 說明

2010-03-27 8:05 pm
張炎在《詞源》說:「粵自隋、唐以來,聲詩間為長短句,至唐人則有《尊前》、《花間集》。迄於崇寧,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諸人,討論古音,審定古調。淪落之後,少得存者,由此八十四調之聲稍傳。而美成諸人又復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宮換羽,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為之,其曲遂繁。」

《尊前》》、《花間集》。 作者是誰

求上句子中八十四調與三犯四犯之曲 的說明

越詳細越好 謝謝

回答 (1)

2010-03-28 12:05 am
✔ 最佳答案




《尊前》:唐五代詞選集,無編選人名。此書選錄唐五代39家詞261首,以供宴席歌唱,故名「尊前」。



《花間集》:後蜀人 趙崇祚 編輯。集中搜錄晚唐至五代18位詞人的作品,共500首,分10卷。



八十四調:隋代 萬寶常 提出的音樂理論。一個音律有七音階,每個音階上建立一個調,所以成爲七個調。古代的定音方法,將一個八度分爲十二個不完全相同的半音。各律從低到高依次爲:黃鍾、大呂、太簇、夾鍾、姑洗、
仲呂、蕤賓、林鍾、夷則、南呂、無射、應鍾,稱為「十二律」。一調有「十二律」,「七調」即可得八十四個音階調式。



三犯四犯:詞曲中犯調的一種。一首詞曲中宮調或句法犯三調者謂之三犯,犯四調者謂之四犯。「犯調」爲中國傳統樂學中相關於宮、調關係的一種術語,指調域或調式的變換;在戲曲音樂中則僅指曲調的變換。宋人對唐代的犯調理論已經不甚了然,因此對犯調的種類有不同解釋。唐代犯調理論的準確表述,今已難考。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10:1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327000015KK0313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