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心很燥動

2010-03-19 4:53 am
最近因為太多事務,加上人的關係,讓平時較平靜的心浮動起來,自問覺得自已確實退轉了、退步了,雖然在放假的時候有空會唸唸經跟禮佛,心情會平靜下來,但總是在事發當時與相較以往之下,現在比較沉不住氣,請各位師兄、姐們為我及大家提供一下「息氣」的方法^^謝謝

回答 (12)

2010-03-19 7:00 am
✔ 最佳答案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當您感到妄想執著、煩惱習氣起心動念的時候,可以立刻用「阿彌陀佛」或「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佛號將之替轉,轉煩惱為智慧。念佛速度可以隨喜,旨在替轉煩惱,或一字一字慢慢念;或整句佛號一句一句快速相續,不夾雜、不遲疑、不間斷,一心念佛,真誠恭敬,念久必有不測效驗,得諸佛菩薩慈悲護佑。

佛在經論上告訴我們,我們的本質裡同樣都具足智慧、具足清靜,只因平時妄念紛呈,思緒浮躁,有著太多的分別與執著而遭到障礙。一俟萬緣放下,返璞歸真時,本具的智慧德能便得以撥雲見日,綻放光芒了!

真誠恭敬,就是一心一德,沒有別念,也就是要萬緣放下,返璞歸真,真心依靠佛菩薩。佛菩薩就是您的真心,佛,是自性佛,本具的智慧德能,是內在的而非外在的。倘若不肯一心念佛而希冀於心外求道,就是誤入外道,您永遠無法獲得真實利益!但佛永遠都不會捨棄任何人,因為人人本自具足清靜智慧,只要我們肯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回歸真心本性,則終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轉煩惱為菩提!

再者,佛門謂:「唸經不如念咒;唸咒不如念佛」。為什麼?念經會去想意思,念咒不會去想意思;而念佛,字最少、最殊勝。

學佛,就是學放下,回歸清靜,所以只要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真誠恭敬,心不外馳,則妄想漸息,佛唸愈純,功德最大!
參考: 《印光大師文鈔論集》、《了凡四訓講記》、《認識佛教》
2010-03-19 8:55 pm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2010-03-19 8:22 pm
你好:相信你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仰者,念經禮佛當作**有空**時的功課.可見,你只是信佛 、念佛 、禮佛 ,這些動作而已,可能欠缺的是佛法的薰陶 與體 悟 ,以下幾點,供你參考、分享。


一.念經最好知道經文之意,否則新口不能合一,如同百貨公司電梯小姐的口禪**歡迎光臨**.


二.禮佛須當觀 我自在 ,身心靈 三合一,自性靈光自現,照遍三千.
身心靈是什麼?身者六根形體,心者善惡喜怒無常,靈者妙智不動也!


三.身---念經禮佛,聲光香聲聞法,配合佛樂、木魚、檀香、佛尊於清靜場所,效果會很好,此乃形而下的下乘法門。


四.心---用心、專心、恆心去體悟佛法,訪大善智識化導見性,此乃中乘法門


五.靈(佛教)---學佛 於佛學、體悟佛法還需去實踐 ,修宗教的道,不是只有修宗教的教 ,此乃上乘頓悟法門。


六.身心靈既分又合,上中下乘本無分別,只緣眾生根器而有別,借假修真,借有形修無形,已達真假不計量,空色同義,如此..。人生諸苦如烏雲蔽日,一但烏雲吹散,光照天下,所有的凡事看淡了、想開了,笑笑看一切,瀟灑走一回,就沒有息氣、生氣的問題。


七.有病才需藥,無病就不必有藥,以上所述,你一定會說:**說的容易,那有那麼簡單**,沒錯,但,你沒去做怎知不可能,佛法似明燈照路.還須自己走,祝你善結佛緣,養成修佛習慣,因佛法是修悟行持,不是念、拜而已。
2010-03-19 5:58 pm
師兄不妨多讀經典思維佛法.當念起聽聽自己最喜愛的音樂再精進也不錯.末學試過有用.不知是否適合你..且試試無妨...
參考: 經驗
2010-03-19 5:16 pm
到太平間走走,可能會有用,看不破就放不下!
2010-03-19 3:50 pm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閒管。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慼。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揜飾,增一辜。  
汎愛 眾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親 仁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餘力學文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弟子規簡說http://www.minlun.org.tw/3pt/3-dreamweaver/19-01.htm
2010-03-19 3:48 pm
心不能靜下來的原因很多:
一般的情況都是犯戒之下,心就會浮動。佛門弟子都要守妄語戒的,當你說出謊話的時候,心就浮動了,心就不能安靜下來了。當你在十字路口遇到紅燈的時候,你直接衝過去,那時候你的心就浮動了,心就不能安靜下來了。還有倫常規範,頂撞父母冒犯兄長,頂撞自己的上司,這是違背人倫的秩序,那時候你的心就浮動了,心就不能安靜下來了。
所以一切的法律,秩序,人倫規範,都要去遵守,犯了這些人所應當遵守的『規範』,心馬上就不能平靜下來。
修行用功夫,就是在遵守這些『規範』上面。
佛家講戒、定、慧三無漏學,戒律→禪定→智慧,這是循著次序而往上的。必定要先守戒圓滿,才能得到禪定的功夫,必定禪定功夫有了、深厚了,才能開發智慧。要開發智慧。這裡所含的『戒』,不只守住佛家戒律而已,一切的法律,秩序,人倫規範,都要去遵守,才能得到禪定的功夫,心才能『定』得下來。

講『人倫規範』,是要很長久的時間去學習的,不是一下子就能完全說的明白的。儒家的學說是「世間法」,講做人的道理,就是講人倫的規範。時下一般人,處處觸犯了人倫規範,而不自知,所以每天的心情都是浮動的。因為儒家的學說,講做人的道理,將近一百年都不受到重視了,這四書五經上的學問,八十歲以下的人,都沒有讀過,所以八十歲以下的人果證全無。你如果要開悟證果,不來學儒家的做人的道理,不知道要怎樣遵守『人倫規範』,每天的心情都是浮動的,不知道怎麼定得下來。
弟子規就是講『人倫規範』,把人要遵守的規則,一條一條的列舉出來,先把他背在腦海裡,然後一條一條的去做到。為什麼要背在腦海裡?在每天生活上接觸的事情很多,背起來以後,遇到相同的情況,就能從經文中去聯想,指導自己應該遵守的道理,這樣處理『人際關係』,才不會出錯。
總 敘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汎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入則 孝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出則 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醜。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棱。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人問誰,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閒管。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唯德學,唯才藝,不如人,當自礪。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慼。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揜飾,增一辜。  
汎愛 眾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人不閒,勿事攪;人不安,勿話擾。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2010-03-19 7:30 am
心裡想甚麼隨緣拿起再放下

2010-03-19 13:04:49 補充:
心不動幡動
幡不動心動
我已然看到一個心動.然後好幾顆心跟著動

2010-03-19 13:08:51 補充:
只要心一個.一個不斷的靜下來
起頭的第一顆心也會靜下來
2010-03-19 6:36 am
請常念心經就好了

南無觀自在菩薩
2010-03-19 5:53 am
打坐時使用逆氣吸運調息呼吸方法,專心用耳朵聽打坐鼻息聲,坐30分鐘可讓您神清氣爽更有精神。看打坐教學。

http://tw.myblog.yahoo.com/chinese-kingkong
2010-03-19 5:43 am
應該怎麼作就怎麼作

該生氣就生氣 該高興就高興 該哭泣就哭泣

何必要隱藏自己真正的情緒呢?
2010-03-19 5:17 am
念死,
如果是亢奮類情緒有用。

思考死亡的必然性、不可確定性,
可以更加專注於當下。

這是末學使用有些效果的方法,
和大德分享。


收錄日期: 2021-04-27 17:22: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318000015KK0722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