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寫作背景 》
一封書信,在寫出朋友之間篤厚的情誼。 <字面主旨>
信是王維在終南山下藍田別墅裹(所謂「山中」)寫的。這裹竹林花塢,景色秀雅,在輞水環抱之中。內有鹿柴、竹里館、華子岡等多處勝景。又維在此度過了多年半官半隱的生活,會與志趣相諧、同好山水的友人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可是這次孤身獨往,不禁懷念往日同遊共飲的好友,於是提筆寫了這封信,約對方來年一起賞春。
《賞析 》
信的開頭,講自己一人進山時的情景:粗看起來,衹是簡單交代一下自己的行蹤。細細體味,卻包含著對朋友的一片深情。作者渴念友人,但出於體貼和關心又不忍打擾;既然不忍打擾,甘願獨自進山,可又感到寂寞孤單。心情處於不能自解的矛盾狀態。文中「故山」二字,蘊蓄了昔日二人多少同遊的樂趣;「與山僧飯訖而去」一句,就隱隱透出獨遊寂寞的心境。可以想見,若有裴迪同遊,該多愜意。 ﹒
第二段寫離開感配寺後的情景。這裡有近水、遠山、村落、寺院,都在月光和燈火的映襯下,依稀可見,宛如一幅山莊寒夜圖 <冬天的景色> ,這裡是寫所見。
靜夜裡的各種鄉鑠,強弱遠近,聲聲在耳,以此襯托出夜的寂靜,似有音韻之美。這所說的「獨坐」,並不是旁無一人,而是指可以互通心曲的朋友沒有同在。靜夜寂寞,詩人心潮起伏,昔日之樂,更反襯出今日未能同賞山景之憾。這樣,現實見聞,往日回憶,水**融在一起,都表現了作者對裴迪的友情,為下一步提出春遊之約 作了很好的鋪墊。
文章第三段描寫想像中的春天景色 。作者以一幅生動誘人的春景圖來的請裴迪到此共享春遊之樂。作者以想像的寥寥幾筆就勾畫出了一幅生機勃勃的圖畫,自然引出了寫信的本意。接著以商量的口氣約請朋友,委婉懇切,又顯得尊重對方。「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這在當時,可說是對朋友的高度贊許。接下來提醒朋友春遊的趣味, 這更加重了懇切相邀之情和誠摯相知之意。<描寫景色的用意>
王維在〈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論中有「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的句子,把裴秀才比作春秋時代的楚狂人接輿,又以陶淵明自況。裴迪在對王維的〈竹里館〉的和詩裏說:「來過竹里館,日與道相親。」這「道」,也就是王維的超然物外、與山水自然相合之道。兩人意趣相投,亙相引為知己同調 <文字背後的主旨> 。正事說完了,末尾顯得親切、自然。署名「山中人」,「中」僅指詩人所在的地方,更表明了自己隱居者的身份。
《 章法結構 》
這封信全文不足二百字,寫得樸素優美,文字簡練。記敘了個人生活行跡,描繪了冬春景物,又抒發了摯友之情。
全文結構如行雲流水,自然成篇。其中抒發友情貫穿全篇,猶如山谷清谿,時隱時現,其脈不斷。進山前,由於朋友正在從事「溫經」的正事,沒有去打擾,只好一人進山;進山後,靜夜獨坐,回憶起昔日同遊之樂,思友之情比進山前更加深切;想向未來春色之美,只有「天機清妙」的朋友才能頓略,也只有摯友相伴同遊,才能共賞「是中深趣」,可見寫信相約,言由其衷。信裡兩處寫景,是作者最著力的地方。一處是冬最,實寫所見所聞,選擇了月下流水城郭、寒山疏林燈火、村落犬吠夜舂等景物,勾畫了一幅山莊寒夜圖。一處是春景,虛寫心神嚮往,突出了草木清山、烏飛魚躍、雉嗚麥田等景物,勾畫了一幅生機勃劾的春景圖。<山水景色的特點> 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評論,看來對王維的這封信也是適用的。王維詩的意境常常是靜中有動,以動襯靜,像用「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丹」的動景來襯托「空山新雨後」的寧靜,是人們所熟悉的。本文中以動襯靜的特點,也很突出。各夜的聲響越發襯托出獨坐者的寂寞心境;春天清晨的魚躍鳥鳴,更顯出環境的清新,自然也流露出與友人諧遊的嚮往。因而,在完美和諧、動靜映襯的活的圖畫中,
情景交融,參透看詩人的個性,這便是王維詩文突出的美學效果。 ﹒
句法上以四字為主,配以散句,整齊中富於變化。寫各夜之景,句末多用下、外、豹、間、坐、默、徑等仄聲字收尾,讀來頓挫中合有淒清的情味,更有利於表現「獨坐無言」的孤寂心情。寫春景,剔透輕盈。這些,都表現了作者高潔恬淡的情趣。 (節選自 董抉其 所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