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歷史上的一個人物
耶穌--歷史上的一個人物
1A.耶穌是歷史上出現過的一個人
最近我參加在美國中西部一間大學學生聯會主辦的辯論會,我的對手是一位紐約的眾議院候選人。在她的開場白中,她這樣說:“今天歷史家們已經承認,耶穌並非歷史人物……。”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但我也很感謝她會這麼說,因為當時在場的二千五百位學生立刻就知道她事先未對歷史進行研究。)正巧我手邊有以下的歷史資料,有助於我用來證明耶穌確實在歷史上存在過。事實上宣傳耶穌是神話故事人物的,並不單是歷史家而已(其中還有幾位是經濟學家!)
佈如斯(Bruce)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賴蘭榮譽教席的教授(Rylands Professor),也是聖經批判與詮釋學的權威,他說得很對:
“有些作家喜歡把基督的存在當作神話人物看待,但他們以歷史證據為背景的話,是不會這樣認為的。基督的歷史性與凱撒大帝的歷史性,在未存偏見的歷史家們看來都是一樣可以證實的。因此很少有歷史學家會宣傳耶穌是神話人物的。”2/119
貝茲(Otto Betz)在其《認識基督》(What Do We Know About Jesus)一書中曾這樣下過結論說:“沒有一個嚴謹的學者會肯定地說,耶穌未曾在歷史上存在過。” 1/9
1B.根據基督教資料考證耶穌的歷史性
1C.二十七種不同的新約聖經資料
約翰·W· 蒙哥馬利(John W.Montgomery)在《歷史與基督教》(History and Christianity,Inter-Varsity Press出版)一書中提出這樣的問題說:
“一個歷史學家怎麼發現耶穌在歷史上存在過呢?首先他知道,《新約聖經》的資料已足以用來描繪出一幅準確的耶穌的肖像。而且他也知道這幅肖像是無法藉幻想、哲學上的假設或文字技巧而創造得如此合理的。”3/40
2C.根據教會父老先前所留傳下來的資料
坡旅甲(polycarp,譯者註:生於69至156年間,是使徒約翰的學生,士每拿的監督,被羅馬官府用火燒死殉道。)、優西比渥(Eusebius,譯者註:公元264至340年,是教會歷史的鼻祖,對君士坦丁皈依基督有極大影響。)、愛任紐(Irenaeus,譯者註:公元130至200年的人物,是坡旅甲的學生,曾任里昂教會監督、最後為主殉道。)、猶斯丁(Justin,譯者註:生於公元100至167年,哲人,曾寫一篇為基督教辯護的論文上奏羅馬皇帝,最後在羅馬殉道。)、俄利根(Origin,譯者註:公元185至254年的人物,著作豐富,足跡廣及各地,住在亞歷山大城,最後為主殉道死在巴勒斯坦。)
2B.根據非基督教資料考證耶穌的歷史性
1C.塔西佗(Cormelius Tacitus,生於公元52-54年間)
塔氏是羅馬史學家,曾於112年時任亞洲省省長,亦是公元後80-84年間不列顛省長、羅馬大將阿古可拉(Julius Agricola;公元37-93年)之女婿。在記述尼祿王史蹟時,提及耶穌之死及基督徒在羅馬的情形:
“所有來自人的安慰,太子的禮物,供給眾鬼神的香燭都無法贖清尼祿王焚燒羅馬城的罪名。當時基督徒人數愈來愈多,招致羅馬人的厭惡,為了壓制自己焚燒羅馬城的謠言,尼祿王假加焚城之罪於基督徒身上,並對他們酷施嚴刑。基督徒因縱火犯的罪名而招致了人們的仇恨。基督教的創始人基督,在羅馬皇帝提庇留(Tiverius,公元14-37年間)在位期間,被統管猶大地的羅馬巡撫本丟彼拉多(Pontiux Pilate)處死。這種迷信雖曾一度被壓制下來,但後來又死灰復燃,不但是在其發源地猶大地,且一直漫延到羅馬城。”編年史十五卷44(Annals XV.44)
另外,塔西佗所著的《史記》(Histories)中,也有一殘片提及公元70年時耶路撒冷城中聖殿被毀的情形。該書為塞佛雷(Sulpicius Severus)所保存。 (Chron.ii.30.6)。
2C.陸西安(Lucian)
陸氏是二世紀的諷刺家,常諷刺基督及基督徒們。他提到基督徒與巴勒斯坦猶太會堂的關係,並描繪基督是:“……因為創立異端邪教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一個人。……尤有甚者,基督是該教的立法者。他勸服信徒離棄希臘諸神,轉而敬拜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自己以求得神的饒恕,他也勸服信徒遵守他所製定的法律,並且宣稱所有信徒皆為兄弟。”(The passing peregrinus )
在陸西安的《偽先知亞歷山大》一書的第25捲和第29卷中,也有幾處提到了基督徒。
2010-03-12 18:26:13 補充:
3C.約瑟夫(Flavius Josephus;生於公元37年)
此人乃猶太史學家,十九歲時成為法利賽人(猶太人的教法師)。公元66年時成為加利利反抗羅馬帝國統治的猶太軍隊司令,被擄後則歸順羅馬軍總部。以下他所說的一段曾引起多人激烈的辯論:
“這時猶太地出現一位名叫耶穌的聰明的人(如果他可以被稱為人的話)。他能行神蹟與奇事,又是許多喜歡追求真理之人的導師。跟隨他的人除了猶太人以外,還有許多外邦人。這人就是基督,但羅馬巡撫在我們的上層人物的慫恿下,判釘他十字架。從起初就愛他的那群人一直沒有離棄他,因為他在死後第三天又復活了。
2010-03-12 18:26:24 補充:
眾先知曾預言他的複活以及許許多多有關他的神蹟奇事。基督徒就是從基督得名的,直到今天仍未完全絕跡。”[摘自約瑟夫著《猶太古事記》十八卷三十三章,約寫於第二世紀(Antiq.xviii.33)。 ]
阿拉伯文的譯文中也有如下的記載:
“在這期間,有一位智者名叫耶穌。他的行為佳美、品德高超,許多猶太人和其他國家的人都跟隨他,成為他的門徒。彼拉多把他釘死在十字架上,但他的門徒卻不肯離棄他的教訓。他們宣稱在耶穌被釘十字架後的第三天,開始向門徒們顯現,如今仍然活著。由此可見,他可能就是先知們所提到的救主彌賽亞。”
2010-03-12 18:27:11 補充:
以上這段話是從阿拉伯的一篇文章中錄下來的,題名為:“Kitab Al-Unwan Al-Mukallal Bi-Fadail Al-Hikma AL-Mutawwaj Bi-Anwa Al-Falsafa Al-Manduh Bi-Haqaq Al-Marifa。”該題名大致的意思是:在全智引導下,在諸派哲學的成就上及在真理祝福之下所寫成的史書。
以上這卷文章是由阿伯比亞斯主教(Bishop Apapius)於十世紀時所寫成的。其中一段有如下的開場白說:我們找到許多哲學書籍,其中都提及基督被釘十字架那一日的情形。接著他列舉並引用許多古卷作品。這些作品有些是現代學者所熟悉的,有些則是前所未聞。
2010-03-12 18:27:39 補充:
“這位我們提到過的年青人亞納諾,繼承了大祭司的職位。他是個絕頂大膽的人,且是與猶太人的統治階級撒都該人同黨,撒都該人比一般猶太人更為嚴厲。亞納諾斯為人既有敢作敢為之性格,又見統治猶太地的羅馬巡撫法斯托(Festus)過世,而新任巡撫阿爾碧納(Albinus)仍在途中,於是他下令召集審判議會,將自稱是基督的耶穌之弟雅各等人提審,判他們違法之罪,定他們以亂石擊斃之死刑。”
2010-03-12 18:27:52 補充:
4C.綏托紐阿(Seutonius,公元120年)
此人是羅馬史學家,羅馬皇帝哈德理安(Hadrian )宮中大臣,專門負責編纂皇家史記。他寫道:“因為猶太人經常為基督徒之事起哄,因此他下命將他們全部驅出羅馬。”[摘自《羅馬皇帝革老丟之生平》(Life of Claudius 25.4)]
綏托紐阿又寫道:“尼祿王刑罰基督徒,因為這是一批迷信而可惡的群眾。”[摘自《羅馬諸帝生平》(Lives of the Caesars,26.2)]
2010-03-12 18:28:03 補充:
5C.普林尼長老、小普林尼(Plinius Secunds,Pliny the Younger)
小亞細亞地區俾西尼亞(Bithynia,即今土耳其一帶)的總督,曾在公元112年時上書羅馬皇帝圖拉真(Trajan),請求指示如何處置基督徒。
他解釋說,他曾大肆殺滅基督徒,男女老少皆不分。如今他不知是否應繼續屠殺任何被發現了的基督徒,抑或只殺其中的一部分。他又說,他命令基督徒向羅馬皇帝圖拉真的塑像下拜,又叫“他們咒詛基督,這些都是真正基督徒所不肯行的。”同封信中,他提到那些被提審的人:
2010-03-12 18:28:18 補充:
“他們只肯承認他們唯一的罪就是他們已習慣在某一固定的日子裡,天尚未亮之前聚會,大家選擇性地唱讚美詩,頌揚基督為神。且立誓不做惡事、不欺騙、不偷劫、不行姦淫、不作假見證,對自己答應的事絕不失信。”[摘自《書信篇》(Epitles,X.96)]
6C.特土良(Tertullian)
北非迦太基城的律師並神學家,在197年非洲羅馬法誕前為基督教辯護時,曾提到羅馬皇帝提庇留(Tiberius,14-37 AD)與羅馬駐猶大地巡撫彼拉多之不同:
2010-03-12 18:28:34 補充:
“提庇留大帝在基督教開始傳布歐洲各地時,有機會聽到有關基督神性的真理,特將此事在元老院中提出,且出於他自己的抉擇,而贊成基督。然而元老院反對其立場,否決了他的提議,但提庇留大帝仍持已見,並發怒警告所有控告基督徒的人們。”[摘自辯護文(Apology,V.2),但有些史學家們對此段歷史的確實性深表懷疑。 ]
7C.他勒(Thallus)--生於撒瑪利亞的史學家
在外邦人當中最早提到基督的史學家是他勒,這些作品都是在公元52年左右寫成的,可惜如今他的作品均已失傳,我們只能從其他人的作品中略知其零星的片段。
2010-03-12 18:28:48 補充:
公元221年左右曾有一位名叫猶非利加納斯(Julius Africanus)的基督徒作家常引用他勒的話。猶氏在評論他勒作品中有一段很值得我們注意的資料:
“'他勒在其所著的史書第三卷中,對耶穌受難時,遍地都變黑了的情形解釋為日蝕,照我看來似乎不合理。'(當然是不合理的,因為日蝕不可能發生在滿月之際,而基督死時正逢滿月時節。)”
由這段資料中我們看出,四福音書中記載耶穌被釘十字架時,黑暗降臨大地之事乃是家曉戶知的事,以致不信的人需要用一種自然現象來解釋黑暗發生的原因。
2010-03-12 18:29:05 補充:
8C.腓拉更(一世紀的歷史學家PHLEGON)
他的《編年史》已失傳,但仍存有一小殘片,上面證實耶穌被釘十字架時的全地黑暗情形。朱力·阿弗里肯的著作提到了這一殘片,他評論他勒對全地黑暗的看法後,引用了腓拉更的記載“在提庇留皇帝統治期間,在滿月時節發生了一次日蝕。”7/IIB,Sect 256.f16,P.1165
在奧林金(Ovigen)的Contra celsum一書的第二卷,第14、33、59章,都提到了腓拉更其人。
2010-03-12 18:29:19 補充:
費羅本的De.Opif.mund.Ⅱ21說到:“關於這次黑暗……,腓拉更在其著作Olympiads中提到了。”他說:腓拉更提到救主基督被釘十字架時發生了日蝕,而沒有提到別的日蝕,顯然,他不知道從前也發生過類似的日蝕……,而且這件事也被提庇留時代的歷史所記載。 4/11B,Sect 256.f16.P.1165
9C.馬拉巴薩拉蓬的書信(Letters lf Mara Bar-Serapion)
佈如斯(FFBruse)在《新約文件可靠嗎》(The New Testament Documents:Are They Reliable?Inter-Varsity Press.出版)一書中記載說:
2010-03-12 18:29:56 補充:
“大英博物館保存著一封有意思的信,這信約在公元75年之後寫成,但其實際寫成的日期已經不詳。此信系敘利亞人馬拉巴薩拉蓬給他兒子巴薩拉蓬的,那時馬拉巴薩拉蓬正被關在獄中,但他寫信鼓勵自己的兒子追求智慧,並指出凡迫害智者的必招災禍。他以蘇格拉底、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希臘哲人及數學家,死於公元前497年)及基督之死為例:
“雅典人殺死蘇格拉底又有何益處呢?飢荒與疾病接踵降臨該地,審判他們的罪。薩瑪斯人(Samos,愛琴中海島上之居民亦屬希臘)燒死畢達哥拉斯又有何益處呢?"
2010-03-12 18:30:21 補充:
"不久之後,他們的土地被沙灘淹沒了。猶太人釘死他們的智慧之王又有何益處?緊接著他們的王國被異族所滅。上帝公平地處罰了這三個民族:雅典人餓死了;薩瑪斯人被海淹沒了。猶太人亡國了,被驅逐出自己的國土,從此流離四散。但蘇格拉底並沒有死,他活在柏拉圖的學說裡;畢達哥拉斯沒有死,他活在漢娜(Hera)的雕塑中;智慧的王也沒有死,他活在自己所留下的遺訓中。”
10C.猶斯丁(Justin Martyr)
約在公元150年左右,猶斯丁曾上書羅馬大帝安東尼庇額士(Antoninut,138-161年間任羅馬皇帝)維護基督教。
2010-03-12 18:30:48 補充:
猶斯丁當時所引用的彼拉多報告必來自羅馬皇家的檔案。他說:“'他們刺穿了我的手、我的腳'這句話描寫釘子如何把耶穌的手、腳釘在十字架上;在他被釘十架之後,釘他的人擲骰子分他的衣服。這些都是事實,可以從彼拉多下命所記的'行傳'中找到。”[摘自猶斯丁的辯護文上第四十八章(Apology1.48)]。
毛耶(Elgin Moyer)在《教會歷史名人錄》(Who Was Who in Church History,Moody Press,1968出版)如此描寫猶斯丁說:
2010-03-12 18:31:35 補充:
“……猶斯丁是哲人與護道家,殉道家生於弗拉維亞拿波利城(Flavia Neapalis,在撒瑪利亞一帶)受過優良的教育,家境似乎十分富裕,使他不必工作而享受教育與旅行的生活。他熱心追求真理,曾先後深入地研究過苦修哲學(Stoicism)、亞里斯多德哲學(Aristotelianism)、畢達哥拉斯學派(Pythagoreanisms)及柏拉圖主義(Platonism ),唯獨厭恨享樂主義(Epicureanism)。早年認識不少猶太人,但對他們的宗教毫無興趣。他對柏拉圖主義深感興趣,他自以為已快發現哲學的最高目標即認清神的異象。"
2010-03-12 18:32:00 補充:
"但一天當他獨自在海邊散步時,這位年青人遇見一位年老的基督徒,此人喜顏悅色,態度溫和莊嚴。這位謙卑的基督徒粉碎了猶斯丁對人類智慧的信心,向他指明希伯來的先知們比歷史上有名的哲學家們還要古老,他們的作品、教訓都預言到基督的來臨……遵守這位老翁的忠告,這位柏拉圖主義的信徒變成了基督的信徒。他說:'我發現唯有基督教哲學最安全、最有益。'年輕的猶斯丁信主之後,就全心地為信仰辨護,並四處傳布基督教。”
2010-03-12 18:32:26 補充:
11C.猶太他勒目(The Jewish Talmads)
在猶太他勒目的《耶穌家譜》(Tol'doth Yeshu)耶穌被稱為潘特羅之子(Ben Pandera)。
巴比倫猶太他勒目中亦記道:“………在逾越節的前夕,他們把他掛在十架上。”
2010-03-12 18:32:44 補充:
猶太他勒目中把耶穌稱為“潘特羅之子”(Ben Pandera或Ben Panttere)及“潘特羅之子耶穌”(Jeshu Ben Pandera)。許多學者都認為潘特羅(Pandera)這個字是將希臘文童貞女Parthenos一字曲解而來,等於稱耶穌是“童貞女子”。一位猶太人克勞斯諾(Joseph Klausner)說:“耶穌是私生子一事的說法在當時猶太人當中是很普遍的……”
猶太他勒目中之《智者之書》(Baraila),其中評語極具歷史價值:
2010-03-12 18:33:00 補充:
“逾越節的前夕,他們把拿撒勒的耶穌(Jeshu)掛在木頭上。在此之前四十天,傳令官就宣布拿撒勒人耶穌將被亂石擊死的消息,因他廣施巫術,以欺騙手腕引誘以色列人誤入歧途。凡知任何有關此人之事的學者均可前來為他辯護,但是他們當時找不到任何人能為他爭辯,於是在逾越節的前夕就把他釘在十字架上了。”(Babylonia Sanhedrin,43a)--“逾越節之前夕”
2010-03-12 18:33:43 補充:
烏拉(The Amoa Ulla)是拉比猶迦南(R.Youchanan)的學生,第三世紀末居住在巴勒斯坦地,他說:
“你認為拿撒勒人耶穌還有權上訴嗎?他引誘人誤入歧途。憐憫人的上帝曾說過:'你不可憐恤他,也不可遮庇他。'但耶穌卻例外,他與當時的官府當權者有交情。”
猶太當局亦沒有否認耶穌所行的種種奇事、神蹟(馬太福音九章34節;十二章24節;馬可福音三章22節),但他們認為這不外都是巫術而已。
2010-03-12 18:33:55 補充:
猶太學者克勞斯諾(Joseph Klausner)寫道:“猶太他勒目中曾談及犯人被掛在十字架上仍系羅馬政府所施殘酷的死刑,猶太學者只知道羅馬帝國法庭有這種死刑,這一死刑非出自猶太的法律系統。甚至使徒保羅在加拉太書三章13節中也引用舊約聖經申命記二十一章23節的話說:'凡掛在木頭上都是被咒詛的。'用此來形容耶穌。”
撒都該人所著古卷Sanhedrin,43a中曾提到耶穌的門徒。
“阿祖依之子西緬拉比(R.Shimeon ben Azzai)論及耶穌時說:'我在耶路撒冷城中找到一份關於耶穌家譜的記載,此人乃淫婦所生的私生子。'”
2010-03-12 18:34:42 補充:
克勞斯諾針對上點另加補充說:
“最新版本的猶太他勒目註釋米示那經卷有記:'拉比亞哈修(R.Yehoshua)的話是不錯的。'(同版之米示那注經上有引用亞哈修的話說:何謂私生子?按照猶太人法院(Beth Din)的判決,每個私生子的父母都應被處死。)從這裡的資料來看,耶穌之存在是不足疑惑的。“2/35
在早期猶太人註釋潔淨禮的解經書Baraita中,提及書中主要人物以來色拉比(R.Elizer),他曾屢次提及耶穌。以來色說:“阿刻巴!你使我想起一件事!有一次我走在沙弗雷斯城(Sepphoris)的市場上,遇到一位拿撒勒人耶穌的門徒,名叫沙乾亞的雅各(Jacob of Sekanya)。
2010-03-12 18:34:58 補充:
他對我說:“在你們的律法書中有話說:'不可奉獻妓女的收入等。 ’那麼這錢又該怎麼辦呢?投入大祭司的毛廁中去麼?只是我沒有回答。他又對我說,拿撒勒人耶穌教導我說:'從妓女僱價所聚來的,後必歸為妓女所得,'凡從骯髒之處來的錢必歸回骯髒之處去。這話頗為有理,為此我以違Minuth 罪名被捕。我違背了律法中Minuth這一條的規定:'離開此地,不要走近她的房門。 ’--因為那是地方政府的規定。 ”5/28
克勞斯諾(Joseph Klausner)曾評論以上那段文字說:
2010-03-12 18:35:20 補充:
“由以上那段文字中'拿撒勒人耶穌的門徒'以及'拿撒勒人耶穌教導我說'這兩句話看來,這是早期的作品,其故事鑿實切要,此書的其它章節也沒有什麼出入,這些說明此書的原始性不足令人疑惑。與其他作品間唯一的區別是他稱耶穌為'拿撒人耶穌'(Jeshu of Nazareth)而非'潘特羅的私生子耶穌'(Yeshu ben Pandera)。”
12C.大英百科全書
最新版本的大英百科全書曾以兩萬字來描寫耶穌這個人,他所佔的篇幅遠較亞里斯多德、西賽祿(Cicero)、亞歷山大大帝、凱撒大帝,釋迦牟尼、孔子、穆罕默德或拿破崙為多。
2010-03-12 18:35:39 補充:
在論到世間關於拿撒勒人耶穌的記載時,大英百科全書寫道:
這些各種記載證明:在古代從未有人懷疑過耶穌的歷史性,即使是基督教的敵人也不懷疑,十八世紀末,有些作者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開始爭論耶穌的歷史性這一問題。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仍在爭論此事。
資料來源:
http://www.cclw.net/gospel/new/tzdp/htm/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