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國的搖籃,,題目!~

2010-03-09 12:52 am
我地要做中史project,,戈題目系黃河是中國的搖籃..請問有冇咩題目關於li戈title?!.
我地戈powerpoint既題目分類系甘:
1)黃河的簡介
2)黃河怎成為中國的搖籃
3)黃河對中華文明的影響
4)黃河的歷史
5)黃河有利於....
6)為何黃河是中華人民族的搖籃
7)黃河附近發現的文遺址
8)黃河的變遷
10)總結
我地覺得有d吾貼題
請問有冇d可以delet既同+落去..
仲有,,
我地想要d黃河既歷史,,
雖然系好麻煩,,但系刀吾該大家幫幫手,,因為我地後日就要present
愈快回愈好!~
吾該x100=]

回答 (3)

2010-03-10 10:50 pm
✔ 最佳答案
國黃河流域文明

中國黃河流域文明特點?

A:黃河流域文明和其他古代文明有相當大的區別,如下~

1). 黃河流域的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氣候變化大。冬季雪線在沿海可以到達杭州灣,和杭州灣同一緯度的世界其他地方几乎都是亞熱帶氣候。

2). 黃河的河道變化不定,無法進行正常的灌溉,只能種植不需要灌溉的粟(小米),所以黃河流域的古代文化就是粟文化。

3). 黃河流域的先民從與自然鬥爭的經驗中得知,生存只能依靠自己,雖然他們也有原始宗教,也祭祀神靈,但和其他文化不同的是,他們不祈求神靈的幫助,他們認為自然規律(天意)是神靈也無法改變的,因此他們主要發展卜巫術,力圖預測吉凶,以便依靠自己「趨吉避凶」。大量出土的甲骨文都是卜巫的結果。

從地理,政治,經濟,社會四方面,介紹中國黃河流域文明既特色?

地理:;黃河全流域,水能理論蘊藏量4000餘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水利資源2800萬千瓦,居全國七大河流的第二位。煤炭儲量僅山西、內蒙古就佔全中國的60%以上,石油儲量佔全中國25.6%,有色金屬產量佔全中國的25%左右,這是中國物質的基礎。

政治:從炎黃,蚩尤的傳說到二里頭文化所發掘出的夏文明;從夏商周以至北宋,歷代大小王朝在黃河流域建都時間長達3000年以上,說明黃河流域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是中華民族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經濟:黃河乃黃金之河。全流域水土資源豐富,光照充足,雨熱同期(雨季正值植物的生長期),是農業的生產基地,同時又兼漁獵之便,具有多種生態因子,不是只有灌溉農業一種手段,因此中華文明雖歷經風雨卻始終在大河上下生生不息。

社會:黃河文明對中國的社會有著重大的影響,如~農業生產社會化、手工業專門化、禮制規範化。貧富分化,階級產生,文化藝術…等等。
參考: From Websites and me!
2010-03-09 8:19 pm
黃河,中國古代稱河,發源於中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最後於山東省東營市墾利縣注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是中國第二長河,僅次於長江,也是世界第五長河流。
黃河從源頭到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河口鎮為上游,河長3472千米;河口鎮至河南鄭州桃花峪間為中游,河長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為下游,河長786千米。(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種說法,這裡採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劃分方案)黃河橫貫中國東西,流域東西長1900千米,南北寬1100千米,總面積達752443平方千米。
黃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580億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徑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畝均水量324立方米。
黃河中游因河段流經黃土高原,支流帶入大量泥沙,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最大年輸沙量達39.1億噸(1933年),1977年錄得最高含沙量達920千克/立方米,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目錄[隱藏]

1 釋名
2 水文特徵

2.1 源頭及源流考

2.1.1 早期
2.1.2 隋唐至清以前
2.1.3 清代以後
2.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2.2 分界

2.2.1 上游
2.2.2 中游
2.2.3 下游 2.3 主要支流與湖泊
2.4 幹流峽谷
2.5 幹流水利樞紐
2.6 橋樑 3 環境狀況

3.1 水土流失
3.2 斷流
3.3 懸河 4 歷史與文化

4.1 地質史/形成推測
4.2 河道變遷
4.3 水利簡史
4.4 中華文明的搖籃
4.5 與黃河有關的人物
4.6 旅遊文化資源 5 黃河航運
6 其他
7 參看
8 參考資料
2010-03-09 12:14 pm
1.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它长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2.76平方公里,流经9个省区,呈巨大的“几”字型。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约古
宗列曲是黄河的正源,源头于巴颜喀拉山脉的雅拉达泽峰,干流长度4675
千米,平均流量1774.5 立方米/秒,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上、中游
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的
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5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

2.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其后,10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和
30万年前的大
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生活繁衍,继续为黄河文明的诞生默默耕耘。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
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
心。燧人氏、伏羲
氏、神农氏创
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3.黄河(Yellow River)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中国的母亲河,若把祖国比作昂首挺立的雄鸡,黄河便是
雄鸡心脏的动脉。它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发展。黄河流程达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到752443平方公里,上千条支流与溪川相连,犹如无数毛细血
管,源源不断地为祖国大地输送着活力与生机。

4. 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
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
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
美,天才之力多”(《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史念海,1981年)。

5.温柔缠绵的宁蒙河段--黄河在这里平静地流淌,灌溉着两岸的农田,造福当地的人民。因而有“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
法。宁夏银川附近的土地平坦,面积广阔,利用黄河水进行自流引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里物产丰富,名贵中药枸杞和银川大米品质优良,有“塞北江南”
之美称。(枸
杞照片)内蒙古河套平原十分干旱,在其西部,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这里“无水是荒漠,有水成绿洲”。黄河水给这里的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勇往直前的中游河段--陕晋峡谷,黄河在这里劈开万仞山,势如破竹,形成了黄河
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河段。在这一河段有以下两个著名的地方:

  1.壶口瀑布--黄河在这里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过来,咆哮而去,壶口瀑布既是
黄河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叫,黄河在咆哮”这雄壮的歌声唱出了黄河的风采,更唱出了
中华民族的战无不胜,奋发图强的英雄气概。(歌词选至《黄河大合唱》)

  2.龙门--流传“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就源于此。这里水流湍急,相传
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对付出艰苦努力后到达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望,也激励着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奋斗不息。这里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
开的一条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

2010-03-09 04:15:44 補充:
6.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唐诗、宋词、元曲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2010-03-09 04:16:19 補充:
7.一、我国第二长河
  黄河,我国第二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龙。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以及传说中的中国龙,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黄河为宗。”
  

2010-03-09 04:16:27 補充:
三、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 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 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2010-03-09 04:16:41 補充: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园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 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 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之地。
  

2010-03-09 04:16:50 補充:
六、远古时代文明的启蒙
  在160多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类活动遗址中,人们找到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万年前的陕西蓝田人类遗址中,人们找到了多处碳末堆积。
  从那以后,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黄河的臂湾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样一片绿野间狩猎采集,度过了华夏文明的金色童年。
 

2010-03-09 04:16:58 補充:
 七、历史记述改造自然的功绩
  这里确实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这里也难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上古传说,神农氏曾教民稼穑。耐人寻味的是,神农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传授的实际上是焚林垦殖。《孟子》中记载了三皇五帝烧山林的 “功绩”:“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2010-03-09 04:17:02 補充:
在《诗经》中,我们听到了先民们砍伐时的吟唱:“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伐木叮叮,鸟鸣嘤嘤。”
  八、黄土高原植被第一次受大损 始皇帝统一六国,大量人口随之进入关中,垦殖面积大增。与此同时,他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寝,大肆砍伐关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蒙恬击溃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大片土地,随后 实行屯垦戍边,多次向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移民,每次人数多达数十万,原本一望无际的草原变成了农耕区。

2010-03-09 04:18:10 補充:
8.黄河水流湍急,历史上有“天下黄河不桥”的说法。兰州地处高原,此处河段自古靠羊皮筏和小木船摆渡,极为不便。明洪武中,宋国公冯胜于兰州城西建浮桥一座,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西10里处,称“镇远桥”;洪武十八年(1385),指挥杨廉移建于城西北l公里古金城关(今白塔山南),浮桥用巨舰24艘,以二铁缆四麻缆维系而成,船上铺木板而行,被称为“黄河第一桥”。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
  

2010-03-09 04:18:24 補充:
直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甘肃洋务总办彭英甲的建议下,将浮桥改为铁架桥,由德商承建,但物资运输和施工全由我国承担。各地百姓以骆驼、大轮施车,远涉千里,东自天津等地运输架桥材料,终于在黄河上架起第一座铁桥。桥长250米,宽18 米,下设四墩,墩用水泥铁柱作成,墩上用石块铺垫,耗资白银三十六万余两。1954年加固,上架弧形钢架拱梁,结构美观,气势更见雄伟。桥西200米处有黄河索道,直通白塔山山顶。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 年改为“中山桥”。
 

2010-03-09 04:18:27 補充:
 黄河上的第一座正式桥梁是由比利时工程公司承包修建的郑州黄河铁路桥。该桥1903年开工,1906年竣工。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在黄河上只有郑州黄河铁桥、泺口黄河大桥和兰州的公路桥等3座由外国人设计、施工的桥梁。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在黄河上建成几十座大桥,使黄河天堑变成了通途。

2010-03-09 04:19:10 補充:
10. 近年,黄河水域生物遭到破坏,鱼类现已不到百种。兰州市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认为,黄河上游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致使黄河含沙量大;黄河水量受干旱少雨日趋减少;工业城镇废水的污染;人为捕捞等因素,都是导致黄河生物减少的原因。
  为使黄河水域生态得到修复及养护生物资源,甘肃省农牧厅渔业处从二000年开始,针对黄河甘肃段实行“增殖放流”计划。据渔业处负责人介绍,投放数量从去年的七百余万尾,已增加到今年的八百万尾,以黄河土著鱼种——黄河鲤鱼、鲶鱼、草鱼、鳙鱼为主要投放对象。


收錄日期: 2021-04-19 21:31:4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308000051KK0081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