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唐詩、宋詞、元曲鼎立並稱,同為“一代文學之勝”。這裡說的「曲」是指狹義的「散曲」,一種盛行於元代的合樂詩歌形式,與「詞」表面上甚為相似。 要在一篇文章之內,瀏覽宋詞元曲的豐貌,縱然是走馬看花性質,恐怕亦只能掛一漏萬,顧此失彼。 所以,這裡只會專注於介紹一些詞與散曲之異同,希望有助於解決當前的問題。 若仍有空間,會再補充一些輔助基本資料。
從體式上說,詞與散曲都屬新體格律詩,有其格律定式。詞以詞調(詞牌)來確定其文學制式,每一詞調,都受到聲律的嚴格約束,因而都有自身的固定形式。同樣地,散曲以曲調(曲牌)來確定文學制式包括:句式、字數、平仄等。 但散曲制式的自由度比詞高,允許在某些情況「加襯字」甚至在某些曲牌「添增句子」,令散曲在體式上具有“格律與自由”相統一的特點。
從語言文字上說,詞比詩多些口語化的情況,更具音樂性,較貼近人的感情抒發韻致節奏。散曲則更進一步打破了詩、詞主要以文言詞語來遣詞構句的規範,在曲詞中大量引入了方言俚詞俗語,將傳統與時尚揉合而成一種嶄新而獨特的文體語言風格,而散曲的整體音樂感,特別是唱咏的氣氛變得更強了。
從修辭手法上說,散曲比詞更著意使用疊詞、重句,以及象聲、摹形、擬態等形容詞語,從而增強語言較果。
從句子的對仗形式上說,詞與詩一樣,通常只是用“偶對”,即是兩句一對,一般稱作“合璧對”。 但散曲很多時不單只用“偶對”,還加插了多種對仗形式。例如:三句成對的“鼎足對”;四句對仗的“連璧對”;多句相對的“聯珠對”。
從風格上說,詩尚雅正、貴含蓄。詞要求婉約。而散曲則求抒發率真、以窮形盡相、酣暢淋漓為尚。
通過在體式、語言文字、修辭手法、對仗形式、整體風格這幾方面的審視,去分辨一首是詞或是散曲,就較為清晰點了。
現補充一些常用的詞牌及曲牌基本格式,記牢了那句式的特點,有助於分辨詞與散曲的:
(一)詞調(詞牌)
(1)十六字令 單調(即只有一片,或稱一闋)平韻
句式:一七三五 全首十六字。
(2)沅溪沙 雙調,平韻
句式:上片:七七七;下片:七七七,全首四十二字。
(3)虞美人 雙調,平仄換韻格
句式:上片:七五七九;下片:重複,全首五十六字。
(4)滿江紅 雙調,仄韻
句式:上片:四(三四)(三四)四七七(三五)三;
下片:(三三)(三三)(五四)七七(三五)三,全首九十三字。
(5)水調歌頭 雙調,平韻
句式:上片:五五(十一)六六五五五;
下片:三三三(十一)六六五五五,全首九十五字。
(二)曲牌
散曲一般用宮調(音樂術語)來分類。現只介紹常用的所謂五宮四調。五宮:即正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和黃鈡宮。四調:即大石調、雙調、商調、越調。
五宮:
(1)【正宮】常用的有《醉太平》、《黑漆弩》、《塞鴻秋》、《漢東山》等曲牌。
(1-1)醉太平(又名《凌波曲》):句式:四四七四、七七七四;全首四十四字。散曲一般是平仄韻通協。
(2)【中呂宮】常用有《喜春來》、《山坡羊》、《紅绣鞋》、《普天樂》、《滿庭芳》、《朝天子》、《迎仙客》等。現介紹其中之一。
(2-1)喜春來 或《陽春曲》:句式:七七、七、三五;全首二十九字。
(3)【南呂宮】常用《四塊玉》、《金字經》、《干荷葉》、《玉交枝》等。
(3-1)四塊玉:句式:三三七、七、三三三,全首二十九字。
(4)【仙呂宮】常用《寄生草》、《一半兒》、《醉中天》、《醉扶歸》、《太常引》。
(4-1)一半兒:句式:七七七、三七, 全首三十一字。
(5)【黃鈡宮】常用有《晝夜樂》、《人月圓》、《節節高》、《賀聖朝》等。
(5-1)人月圓 原為詞牌,元曲襲用為曲牌。分上、下片,
句式:上片:七五、四四四,下片:四四四、四四四,全首四十八字。
四調:
(1)【大石調】
現介紹《小聖樂》,句式:四五四、四五六七、三四四,全首四十六字。
(2)【雙調】雙調曲牌最多,常用的有《水仙子》、《殿前歡》、《折桂令》、《沉醉東風》、《落梅風》、《清江引》、《撥不斷》、《慶東原》、《賣花聲》等。
(2-1)水仙子(又名《凌波仙》、《湘妃怨》、《馮夷曲》)
句式為:七七七、五六、三三四,全首四十二字。
(3)【商調】
介紹《梧葉兒》作範例,又名《碧梧秋》、《知秋令》。句式為:三三五、三三三七, 全首二十七字。
(4)【越調】常用的曲牌有《小桃紅》、《憑欄人》、《天淨沙》、《寨兒令》等。
(4-1)天淨沙 句式為:六六六、四六,全首二十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