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制度的起源

2010-03-05 5:31 am
幫一下ㄅ!



中國省制度的起源

回答 (1)

2010-03-05 6:12 am
✔ 最佳答案
行省制度起源於『魏晉南北朝』,頻繁行省起源於『金』,『元』第一個全國行省的政權。“省”或“台”指的是『漢魏』以來中央機構的名稱,這些機構起初權力也比較小,到了『南北朝』"省"的地位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並以此逐步確定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省制”即:門下省,中書省和尚書省,這三個省是代表中央的最高權力機構。

所謂“行省”指的是中央的權力落實到地方,具體來講就是中央的“省”想地方上派駐機構,比如河南行(中書)省指得就是中書省派駐在河南這一地區的辦事機構,這個機構只向中央負責,不聽命於地方勢力,事情辦完了之後就撤省,所以最初的行省是暫時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史可查進行“行省”的政權是『北齊』,北齊末年,地方州郡稱兵跋扈,中央曾反復建省力圖挽回頹勢,但是很快就被『北周』滅亡了。

『隋唐』王權較強大時沒有建過省,衰落時由於地方權力太大因此也沒有能力建省,到了金代晚期受西夏、蒙古、宋的三面夾擊,國內矛盾日益尖銳,為了對地方加強控制,又施行了行省制度,但由於戰事頻繁,一旦建省便很難撤銷,省的數量劇增而且幾乎成了定制。至元代,我國行省制度確立起來。

元代疆域遼闊,戰爭頻繁,為了便於管理,把勝利成果鞏固下來,除設置中央一級的中書省外,又將全國劃分成十個大的地方行政區域,它們是嶺北行省、遼陽行省、陝西行省、甘肅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廣行省、四川行省和雲南行省。每個行省下轄路、府、州、縣四級地方行政機構。

元朝創設的行省制度,是秦朝以來郡縣制度的發展,也是我國歷史上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區域劃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行省制度的建立,不僅加強了元朝的中央集權統治,鞏固了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而且對明、清以及後來的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區域劃分制度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元代後,“行省”這個名稱一直沿用下來。明代雖然改行省為布政司,但在口語中仍如此稱呼。元代的行省劃分,也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國的行省規模和政區劃分。

行省一詞,源於金。金因地方上戰爭的需要,設行尚書省以分任軍民之事,非定制。元世祖時,開始設置中書省。中統、至元年間,在各地分置行中書省,作為中書省的派出機構。後逐漸成為固定的地方行政機構,掌管轄內軍政要務。行省制,就是在中央設中書省總理全國政務,樞密院掌管軍事,御史台負責監察;在地方設行中書省,行省設丞相一人,掌管全省軍政大事。

行省下設路、府、州、縣。元朝在全國共設10個行省,即嶺北、遼陽、河南江北、陝西、四川、甘肅、雲南、江浙省、江西、湖廣。而山東、山西、河北和內蒙古等地則稱為“腹裡”,由中書省直轄。行省制的確立,從政治上鞏固了國家統一,使中央集權在行政體制方面得到保證。這是中國行政制度的一大變革,對後世影響巨大。省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行省制源於魏晉時的行台,當時為中央政權處理軍國大事時的臨時派出機構。金朝曾在邊境廣置行台尚書省。蒙古人入主中原時仿金制,設行尚書省統轄一個大區的路府州縣,演變成地方最高政治機構。元世祖中統年間,尚書省併入中書省,地方機構也改稱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從此,地方政治制度進入劃省而治的階段。

『元』的行省制是伴隨的統一中原的70年戰爭而發展的,由於金、宋、西夏在本國已有長久的統治基礎,『元』進行軍事佔領後往往遭到頑強的抵抗,因此要通過建省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通知,又因為統一戰爭長達70年,因而本因是暫設的“行省”變成了常設的"行省"沒有再進行撤銷.至此“省”這個詞已經從代表中央的權力機構轉化為最高一級的“行政單位”。

(值得一提的是『金』是行"尚書省",『元』是行"中書省")『明』承『元』制,繼承了『元』的“行常省”制度,但到了1380年『明』廢除了“中書省”因此行中書省當然也就無從談起了,但習慣上仍把最高級行政單位叫做“省”,『清』、『民國』和『新中國』都沿用了這種叫法。
參考: 神之左手 惡魔的右手*Google大神*百度百科


收錄日期: 2021-05-04 11:39: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304000015KK0792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