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潮語有何看法???
回答 (3)
優點:
1) 若廣告以青少年作宣傳對象,有潮語既廣告更能留下難刻印象
2) 能豐滿語文
3) 帶來新鮮感
4) 是青年間的共同語言
5) 使言語變得生動
缺點:
1) 不能在全球世界通行
2) 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3) 標奇立異
4) 老人家、中年人、外國旅客、新移民不明白意思或造成誤解
5) 嚴重破壞中文的規範
6) 使廣告失去宣傳效用 ( 不以青年人作宣傳對象的 )
參考: hk.knowledge.yahoo.com
我覺得潮語是好的~
潮語是隨著時代而有的,
60年代時也有當時潮的說話,
就好像現時的潮語~
而且潮語又不算粗俗,
只是沒有那麼文雅~
參考: me
潮語,即是潮流用語,香港新一代有好多新創的詞彙(查實,我們那代和我們以前的幾代,何嘗不也經常創造潮流用語?),令到不少較年長人士唔知香港新一代講乜。
你會讀到「hea」、「條條fing」、「屈機」、「O嘴」、「Kai子」、「潛水」、「吹雞」、「串爆」、「頹飯」等等潮語
潮語選材有部分略嫌out,例如「阿燦」、「阻住地球轉」、「大哥大」、「紮馬」、「打邊爐」等,就相當舊。當然,舊也有價值,溫故知新,講下畀大家知都有意義。但若講明是潮語,講這麼舊的,就容易令人覺得失望,會被人噓。所以,其實可以分成「最新潮語」和「上一代潮語」或「過氣潮語」來介紹。
這兩天,考評局為我們創作了最新的潮語:潛水怕屈機
這條會考中文科聆聽試題,內容其實是討論類似的「潮語」,到底對中文有什麼影響。而這些「潮語」,只是當中的資料。坦白說,用潮語入題的確新潮,但對題目本身的難度應該沒有影響。上世紀九十年代某屆經濟科會考,以莊子的《知魚之樂》入題,才真正令學生「O嘴」。
但「潛水」和「屈機」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潮語,在一般潮語文化中,是不會將這兩個字詞放在一起。簡單來說,潛水是用作形容一些人失蹤了一段長時間;而屈機,就是用技巧去取勝,而過程中對手無法作任何反抗。
照以上理解,「潛水怕屈機」可解作……(其實解不通,你可以試試)
如此組合,或是基於出題者對潮語本身的錯誤認識,而或者,出題者是拿著早前出版的《香港潮語學習字卡》,隨意拼出所謂的「潮句」。
隨意抽部份「潮語」創作一番:
.扮蟹怕龜速?
.打柴愛淆底!
.蝕桌怕升呢。
.滴汗放飛機。
.上腦大檸樂…
.神級kai 嘖飯。
潮語是可用的,但請用得正確。
「潮語」是否值得學習
正(潮語可取):潮語深受網上遊機及網絡文化影響,如「屈機」、「升呢」(即升level)等,年輕人常用網絡溝通,在facebook、MSN及討論區的圈子內,因應需求而使用有助快捷溝通的詞語,是有效率、有活力和富創意的表現。學習潮語可以增加對潮流文化的了解
反(潮語不可取):部分潮語中英夾雜和混合(如以「十扑」代替support),是語言污染的表現,不但難 登大雅之堂,也難以作為社會各階層的溝通語言。很多潮語不但有欠優雅,很都帶有「語言暴力」或「歧視成分」(如以「龍躉」形容女性身材)。再者,年輕人慣用潮語,只會令發音錯誤,掌握常用字彙愈來愈少,以致五音不全,詞彙貧乏,影響語文水平。華語地區的「學生」都該運用規範中文閱讀和書寫,才能學好中文,跟其他地區的華人溝通
正(是污染):大部分潮語文字粗鄙,鼓吹不良觀念,令人不堪入耳,難以成為將來的主流語言。再者, 若我們無原則、無限制地運用潮語,有關的作品就會出現語言不純正問題,不但令使用粵語者無法閱讀,本港以外的華人更難以理解,作品最終無法廣泛流傳。因此,「潮語」終會受到社會的淘汰,而華人社會的主流語言始終是規範的中文,否則不同地區的華人就難以溝
廣州臨近香港,同為粵語城市,不少人也正在受到這股潮語風潮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開始使用潮語。高中生海悠暑假的時候從香港書展買回了幾本潮語書籍,這成為她最經常閱讀的課外書籍,“潮語好好玩,雖然身邊可能沒有什麼朋友用這些詞來表達,但是還是很有趣”。海悠自己和朋友交流的時候,也很少用潮語,爸媽、同學都不太瞭解這些詞的意思,她更願意在說話的時候夾雜英文單詞,“用潮語寫博客多一點,因為網上很多人都能看明白我在說什麼,生活裏就未必”,海悠說。當潮語成為香港潮人追捧的一種標籤符號的時候,對廣州的80後和90後來說,潮語的趣味性和娛樂性更甚於使用性
對潮語感到最頭痛的應該是學校老師。當很多學生都用網路語言或者外來詞匯表達自己的情緒或者感想的時候,正統書面表達方式的教學則變得相對困難許多。“很多學生習慣用網路語言表達或者書寫,他們覺得這樣很酷,而且經常是這一陣子集體用這個詞,過一段時間集體又換一個,他們都樂意接受新詞,並以此為自己某種特定的標籤,但是,我更擔心的是,這種集體有意識地使用一個詞,在更深的層面上說,是這個年代的人在表達上的一種匱乏”一名高一老師這樣寫到
潮語以其“潮”是一個集體現象,有其來勢洶洶之態
另一方面
“正經”的官方說法則一直極度保守,對於中英夾雜、粵語入文、火星文、潮語等等,視為洪水猛獸(其態度可追溯到五四時期古典派對於白話文的攻擊),警告家長和學生不可被這些混雜的語言變體迷惑,多浸淫鐵定會令語文能力下降——那就是將來搵唔到工
這種態度彷佛與世隔絕
所以對青少年的影響也有限。我教寫作班時見過很乖的學生,他們緊記課堂作文不能用粵語,但辭彙仍然貧乏
規訓只令他們表達自己的方式更單調
2010-02-27 16:58:25 補充:
香港的潮語現象,及其敵對的權威,都以為自己是大多數,然後互相攻伐。歷史是流動的,大眾是分散的,但歷史和大眾在香港這個單元社會裏都被固體化為打人的棒子。為何不能看到自己也是一個小眾,轉以對小眾抱以同情和興趣
潮語雖被不少學生當作溝通工具,但這些詞語往往是“短暫性”,或很快被遺忘,學生未必明白個中含意,因此用潮語出題存有極大局限性,學生容易誤解意思,影響學生的考試表現,曾經有同學生討論過,發現十個學生對同一個字,可能有八個解釋
參考: 我, 我
收錄日期: 2021-04-11 01:23:3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227000051KK0104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