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中期至明初(愈多愈好)

2010-02-27 3:19 am
Same as question

回答 (2)

2010-02-28 5:12 pm
✔ 最佳答案
元朝中期
元朝中期形勢圖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元世祖駕崩。由於太子真金早死,帝位由各方爭奪。最後,群臣在真金的長子晉王甘麻剌及三子鐵穆爾之間選擇,由於鐵穆爾受元世祖下賜皇太子寶及鎮守和林。故晉王甘麻剌退讓,鐵穆爾即位為元成宗。
元成宗在位期間基本維持守成局面,並下令停止對外戰爭,罷征日本、安南,專力整頓國內軍政,減免江南部分賦稅。他執政末年還成功與長期敵對的窩闊台汗國和察合台汗國講和,結束了西北的動亂局面。
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元成宗駕崩,由皇后和安西王阿難答監國。皇姪愛育黎拔力八達與右丞相哈剌哈孫發動政變,奪得控制權。迎鎮守和林的愛育黎拔力八達的大哥海山回大都即位,是為元武宗。由於愛育黎拔力八達有發動政變迎立的大功,所以海山冊封他為皇太子,相約兄終弟及。
元武宗即位後,隨即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並對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種種稱號。他為了擺脫財政危機,下令重新設立尚書省,並印發至大銀鈔,結果導致至元鈔大為貶值。至大二年(1309年),他與察合台汗國瓜分了窩闊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從此滅亡。
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元武宗駕崩,由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是為元仁宗。這次乃元朝和平轉移帝位的第一次。元仁宗即位後,生母興聖皇太后的重臣鐵木迭兒為右丞相。元仁宗取消了元武宗的經濟措施,並將武宗長子周王和世琜徙居雲南,但和世琜在途中起兵前往西北遊牧。仁宗把和世琜之弟圖帖睦爾放逐至南方,立自己的兒子碩德八剌為皇太子,破壞了與武宗相約先立和世琜繼位,再傳位碩德八剌等之約。
延祐二年(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復科舉制度,將儒家學說中的程朱理學定為考試的主要內容。從此程朱理學成為元朝(以及其後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元仁宗駕崩後,碩德八剌即位為元英宗。元英宗繼承了其父仁宗的以儒治國政策,加強中央集權和官僚體制,並於至治三年(1323年)下令編成並頒佈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條。他還下令清除朝廷中鐵木迭兒的勢力,但隨着清理的擴大,再加上朝廷中的蒙古保守勢力對元英宗以儒治國的施政不滿,導致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在至治三年(1323年)夏天趁英宗去上都避暑之機,在上都以南15公里一個名叫南坡的地方,刺殺了英宗及宰相拜住等人,史稱南坡之變。

洪武之治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方面減輕農民負擔,恢復社會的經濟生產,改革元朝留下的不合理的吏治,懲治貪污的官吏,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朱元璋確立了里甲制配合賦役黃冊和魚鱗圖冊的施行,落實賦稅勞役的徵收及地方治安的維持。朱元璋平定天下後,大封功臣。但是朱元璋性格多疑,也對這些功臣有所猜忌,恐其居功枉法,圖謀不軌。而有的功臣也越過禮法,為非作歹。朱元璋藉此兩興大獄,即「胡藍黨獄」,幾乎將功臣全部誅殺。
廖永忠是最先被殺害的功臣。在此之後,朱亮祖、李文忠先後死於非命(《明史》記載徐達是病死,民間傳說為朱元璋賜死)。胡惟庸是當時中書省的左丞相,深得朱元璋寵信,故日益跋扈,不知自忌。朝中奏章大事須先經其手,若不利於其的奏章就予以隱匿。同時,胡惟庸大肆收取賄賂。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擅權枉法之罪名殺胡惟庸,又殺御史大夫陳寧、御史中丞塗節等人。洪武廿三年,有人告發李善長交通胡惟庸情狀,韓國公李善長因此被賜死,家屬七十餘人被殺。總計株連者達三萬餘人。此後,朱元璋又借大將軍藍玉張狂跋扈之名對其誅殺,連坐被族誅的有一萬五千餘人。加上空印案、郭桓案兩案,開國功臣除了湯和外幾乎全部被殺。朱元璋通過打擊功臣、特務監視等一系列方式加強皇權。

靖難之變
明太祖分封諸子為王,以加強邊防、保衛皇位。諸王之中,北方諸王勢力較強,原因主要是對蒙古的邊防任務。而其中又尤以燕王(朱棣)和晉王勢力最大。為防止朝中奸臣不軌,明太祖規定諸王可移文中央捉拿奸臣,必要時得奉天子密詔,領兵「靖難」。同時為防止諸王尾大不掉,明太祖也允許今後的皇帝在必要時可下令「削藩」。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高皇帝駕崩,朱允炆以皇太孫的身份即皇帝位,改年號建文,翌年為建文元年。建文帝立刻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密謀削藩。周王、代王、齊王、湘王等先後或被廢為庶人,或被殺。同時以邊防為名調離燕王的精兵,準備削除燕王。結果燕王朱棣在姚廣孝的建議下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南下,佔領京師,是為靖難之役,燕王即皇帝位,改年號永樂。建文帝(惠帝)在宮城大火中下落不明。

2010-02-28 09:13:54 補充:
永樂盛世
朱棣即位之後,武功昌盛,先是出擊安南。後又親自五入漠北攻打蒙古以絕後患。在內政上,朱棣下令修大型類書永樂大典。在三年時間內即告完成。永樂大典有22877卷,又凡例、目錄60卷,全書分裝為11095冊,引書達七八千種,字數約有三億七千多萬,且未有任何刪節,這是之後的四庫全書無法相提並論的。從永樂三年開始,朱棣派宦官鄭和下西洋,前後七次,規模空前,擴大了明朝的影響力。同年,朱棣將北平改名北京,稱行在,並設立北平國子監等衙門。永樂四年,他下詔在北京修建宮殿。1409年,朱棣巡幸北京,在北京設立六部與都察院,並在北京為逝世的徐皇后設立陵寢,已經顯示遷都的跡象。

2010-02-28 09:13:59 補充:
經過十幾年的經營,北京初步得到了繁榮。1416年,朱棣公佈遷都的想法,得到認同。永樂十五年開始大規模營造北京,永樂十八年宣告完工,永樂十九年正式遷都。因為永樂年間天下大治,並且大力開拓海外交流,所以後世史學家稱這段時期為永樂盛世。
但是永樂帝同樣對異議者大肆殺戮,諸如黃子澄、齊泰等建文舊臣等都被殺。其中以方孝孺的「誅十族」和景清的「瓜蔓抄」最為慘烈。
參考: me, me, me
2010-02-27 3:54 am
元朝中期

元朝中期形勢圖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元世祖駕崩。由於太子真金早死,帝位由各方爭奪。最後,群臣在真金的長子晉王甘麻剌及三子鐵穆爾之間選擇,由於鐵穆爾受元世祖下賜皇太子寶及鎮守和林。故晉王甘麻剌退讓,鐵穆爾即位為元成宗[2]。

元成宗在位期間基本維持守成局面,並下令停止對外戰爭,罷征日本、安南,專力整頓國內軍政,減免江南部分賦稅。他執政末年還成功與長期敵對的窩闊台汗國和察合台汗國講和,結束了西北的動亂局面。

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元成宗駕崩,由皇后和安西王阿難答監國。皇姪愛育黎拔力八達與右丞相哈剌哈孫發動政變,奪得控制權。迎鎮守和林的愛育黎拔力八達的大哥海山回大都即位,是為元武宗。由於愛育黎拔力八達有發動政變迎立的大功,所以海山冊封他為皇太子,相約兄終弟及。

元武宗即位後,隨即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3]並對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種種稱號。他為了擺脫財政危機,下令重新設立尚書省,並印發至大銀鈔,結果導致至元鈔大為貶值。至大二年(1309年),他與察合台汗國瓜分了窩闊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從此滅亡。

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元武宗駕崩,由愛育黎拔力八達繼位,是為元仁宗。這次乃元朝和平轉移帝位的第一次。元仁宗即位後,生母興聖皇太后的重臣鐵木迭兒為右丞相。元仁宗取消了元武宗的經濟措施,並將武宗長子周王和世琜徙居雲南,但和世琜在途中起兵前往西北遊牧。仁宗把和世琜之弟圖帖睦爾放逐至南方,立自己的兒子碩德八剌為皇太子,破壞了與武宗相約先立和世琜繼位,再傳位碩德八剌等之約。

延祐二年(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復科舉制度,將儒家學說中的程朱理學定為考試的主要內容。從此程朱理學成為元朝(以及其後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元仁宗駕崩後,碩德八剌即位為元英宗。元英宗繼承了其父仁宗的以儒治國政策,加強中央集權和官僚體制,並於至治三年(1323年)下令編成並頒佈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條。他還下令清除朝廷中鐵木迭兒的勢力,但隨着清理的擴大,再加上朝廷中的蒙古保守勢力對元英宗以儒治國的施政不滿,導致鐵木迭兒的義子鐵失在至治三年(1323年)夏天趁英宗去上都避暑之機,在上都以南15公里一個名叫南坡的地方,刺殺了英宗及宰相拜住等人,史稱南坡之變。


明初(1368-1436)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方面減輕農民負擔,恢復社會的經濟生產,改革元朝留下的不合理的吏治,懲治貪污的官吏,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朱元璋確立了里甲制[4]配合賦役黃冊[5]和魚鱗圖冊[6]的施行,落實賦稅勞役的徵收及地方治安的維持。朱元璋平定天下後,大封功臣。但是朱元璋性格多疑,也對這些功臣有所猜忌,恐其居功枉法,圖謀不軌。而有的功臣也越過禮法,為非作歹。朱元璋藉此兩興大獄,即「胡藍黨獄」,幾乎將功臣全部誅殺。

廖永忠是最先被殺害的功臣。在此之後,朱亮祖、李文忠先後死於非命(《明史》記載徐達是病死,民間傳說為朱元璋賜死)。胡惟庸是當時中書省的左丞相,深得朱元璋寵信,故日益跋扈,不知自忌。朝中奏章大事須先經其手,若不利於其的奏章就予以隱匿。同時,胡惟庸大肆收取賄賂。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以擅權枉法之罪名殺胡惟庸,又殺御史大夫陳寧、御史中丞塗節等人。洪武廿三年,有人告發李善長交通胡惟庸情狀,韓國公李善長因此被賜死,家屬七十餘人被殺。總計株連者達三萬餘人。此後,朱元璋又借大將軍藍玉張狂跋扈之名對其誅殺,連坐被族誅的有一萬五千餘人。加上空印案、郭桓案兩案,開國功臣除了湯和外幾乎全部被殺。朱元璋通過打擊功臣、特務監視等一系列方式加強皇權。


收錄日期: 2021-04-19 21:27: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226000051KK0128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