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為何台南鹽水鎮古名叫月津?

2010-02-26 11:28 pm
「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是指台灣早期的地方
1.一府:指現今台南 古時稱順天府
2.二鹿:指現今鹿港
3.三艋舺:指現今台北的艋舺
4.四月津:指『鹽水港也就是現今的鹽水鎮 那裏最有名ㄉ是一個叫 八角樓 ㄉ地方

為什麼台南鹽水鎮古名叫月津?

回答 (3)

2010-02-27 5:08 am
答答您好---回答

台南鹽水港的舊名
典故:

◎ 明代的開墾
  明朝天啟元年(1621),鄭芝龍、顏思齊據臺時,大陸移民相繼到鹽水定居墾,因聚落形狀有如隆起的大龜肉,因此,鹽水最早稱為「大龜肉庄」。明永曆16 年(1662)鄭成功為反清復明,安排其部將何積善及范文章率軍隊及眷屬到鹽水墾殖,開拓鹽水港附近地區,同時鄭成功參軍陳永華之子陳漢光由泉州率六百多人移居釋仔寺(今朝琴路牛墟南方)拓殖屯田,清朝廷此時亦在此設立「大龜肉庄」,隸屬天興府管轄。
◎ 清代的鹽水港堡
  清康熙22年(1683)「大龜肉庄」改「大圭壁庄」,雍正元年(1723),鄭成功遺臣范文章、何有年兩人獲准招募漳泉移民渡海來臺開墾。雍正7年(1729)更定疆域,「鹽水港堡」指的是鹽水轄區以北,八掌溪出口處稱「汫水港」,「汫水港街」為其市街,海汊處稍南稱「鹽水港」,其市街稱「大奎壁」。此時,鹽水因有通船之便,市集漸次形成,往來諸羅與府城間,鹽水是必經之地,又是貨物轉運站,人口逐漸往鹽水聚集,而北方的八掌溪與南方急水溪沖刷而成的三角地帶,狀似新月,使鹽水又有「月津」、「月港」之稱,也因而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俗話流傳下來。
  《諸羅縣志》中記載:「鹹水港-海汊郡治往笨港大街,有橋,商船輳集,載五穀貨物。港水入至下加冬仔止。支分於北為汫水港海汊,有竹筏渡,小杉板划到此載五穀,港水至上帝廟邊上」。另外在《重修臺灣府志》中也曾提及「鹽水港街,在大奎壁,為大市鎮」,所以從這可得知鹽水當時的熱鬧與繁榮。
參考: 網路
2010-02-27 3:33 am
http://web2.tainan.gov.tw/Yanshuei/CP/11171/history-1.aspx

關於鹽水鎮

台南縣創建最古老之都市,也是台灣最古老鄉鎮 之一。

溯自顏思齊、鄭芝龍據台時由大陸漁民移民此 間,地名稱為「大龜肉庄」,有海水灌入形成天然內 港,與安平、鹿港齊名,並立為三大商港。斯時由大 陸航來此地的商人,自大陸湄洲島嶼迎來一尊湄洲小 媽祖,即現在護庇宮之開基三媽。 明末永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鄭成功兩大部隊率 眾擇居於內港栗仔寺(現今朝琴路牛墟附近)寓兵於 農,企圖復明,一時陸海航運暢通。至康熙七年,台 澎兵備道視察,咸認該地屬鯉魚穴,乃倡建武廟,奉 祀關聖帝君,同時將早年呼稱「大龜肉庄」的地名改 稱為「大奎壁庄」。 「大奎壁庄」的北方為八掌溪出口,名為井水港 (即現今鹽水鎮之井水里)南方係急水溪支流河口,因 注入的海水帶有鹽分,故呼稱為鹽水港,昔時嘉南地 區均以此為歷史文化、政治、經濟、交通、軍事發祥 中心,人稱一府(台南)二鹿(鹿港)三艋岬(萬華)四月津 (鹽水)足見名不虛傳。

由於市勢的繁盛發達,此地人才輩出,如橋南的何厝,乃清廷翰林,府城的通譯翁煌南氏(翁應賢先 生令尊翁)八角樓葉厝的葉瑞西老師,媽祖宮境趙厝 趙相泉,黃厝及周厝等都是大名鼎鼎風雲人物,前省 議長黃朝琴先生亦在本地出身,太保于得祿大人正室 亦是本地福德里後厝仔人氏,嘉慶君遊台灣時,曾宿 泊鹽水善德堂,在現時的「思園」(黃朝琴先生的花 園)設衙辦公呢! 日人據台灣期間,鹽水對外通商仍盛極一時,惟 日軍為鞏固其防地,在布袋建堤防,導使海水不能暢 流,鹽水港形成死港,無使用價值,乃任憑荒廢淤塞, 年久日深,成為一數分頓之大水塘,迤今。

日政府敷設縱貫鐵道時,擬經鹽水通過,在鹽水 設車站,奈何當時地方人士,名流仕紳迷信風水地理, 恐怕斬斷地龍,影響地方繁盛,孰料如今活龍已去,地龍又不來了,令人感嘆懊悔,不勝噓啼。
2010-02-26 11:39 pm
早在明鄭時期即有鄭氏部將率軍至此開墾,

清代並成為貿易往來興盛的重要商港。

月津因八掌溪與急水溪在此分流,有如彎月而名之,

又名「月港」,是早期往來嘉義及台南府城間必經的要道。

因其與大陸貿易往來頻繁。

月津的津在古字的意思裡面,津是代表港口的意思,

因此將那個地區稱作月津,這就是屬於這個區塊的由來。

清朝時並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的封號。


收錄日期: 2021-05-01 17:23: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226000015KK0422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