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區有甚麽特色和歷史

2010-02-23 5:34 pm
屯門區有甚麽特色和歷史急!!!!!!!!!

回答 (3)

2010-02-23 6:39 pm
✔ 最佳答案
在歷史文獻中,屯門是最早出現的香港地名,比「香港」一詞還早。遠古時代曾有恐龍聚居。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居住。唐代安史之亂後,唐室發展南方,設屯門軍鎮,駐軍二千人,屬於安南都護府,視為廣州南方的港口重鎮、交通樞紐,「屯門」意即「屯兵之門」。1898年英國向清政府租借新界時,屯門併入元朗約,以該地山峯青山為名,稱為青山分約。1899年尚未興建馬路,只靠水路運輸[1]。
1910年從元朗獨立出來,設立青山區,由青山理民府管轄。
1960年代,香港政府開始計劃在其上發展第一代衛星城市(後改稱新市鎮),名為青山新市鎮;及後於1972年,青山區恢復使用舊名屯門,改名屯門區;1973年正式宣佈發展新市鎮[2],名為屯門新市鎮。

十九世紀末青山灣(今三聖墟)已有人居住,后角天后廟(今舊墟)及新墟一帶是當時的市集,新墟人口僅有約250人[1]。屯門傳統上的商業中心於1970年代新市鎮發展後始移往屯門市中心。



1899年 屯門隨新界交予英國統治。1900年,革命黨人於屯門紅樓策劃反清活動,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亦曾在紅樓居住。
1907年 理民府在大埔成立,管轄新九龍、新界和離島地區。
1910年 理民府分為北約理民府和南約理民府,青山由北約理民府管轄。
1914年 青山公路, 元朗至青山(今屯門)段完成於1914年, 荃灣至青山段完成於1919年。
1946年 中國共產黨在屯門成立達德學院,提供高等院校課程,是當時中共駐港最高教育機關。
1947年 北約理民府分為大埔和元朗兩個理民府,元朗理民府管轄元朗和青山
1950年代聯合國對中國實施禁運,不少人借香港的地利而偷運物資往內地。屯門就在珠江河口,成為了走私的理想地點;但與此同時,不少海盜亦看準這塊肥肉,而向走私的商人打主意。
1953年 屯門鄉事委員會成立。
1961年 青山醫院落成。
1965年 政府開始計劃於青山發展新市鎮,將青山從元朗的範圍分劃出。
1970年代政府落實屯門新市鎮的發展,並進行大幅度的移山填海。
1971年 新發邨落成, 為區內首個的公共屋邨。
1972年 青山恢復使用舊名屯門,青山理民府重新命名為屯門理民府。新市鎮亦改名為「屯門新市鎮」。
1977年 大興邨開始入夥。
1978年 5月5日屯門公路第一行車道通車。
1980年 三聖邨, 友愛邨和安定邨先後入夥。
1981年 屯門鄧肇堅運動場落成。
1982年 屯門區議會成立。舊墟、新墟、黃家圍搬村。置樂花園, 兆康苑和兆山苑落成入夥, 為區內早期興建之居屋。湖景邨入夥
1983年 5月17日屯門公路全線通車。蝴蝶邨和山景邨開始入夥
1984年 良田村、新圍仔搬村。8月3日仁愛堂游泳池啟用。
1985年 屯門市鎮公園於8月29日啟用。
1986年 屯門工業學院落成。現稱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屯門分校。7月2日屯門游泳池啟用。
1987年 屯門大會堂落成。屯門市廣場第一期住宅及商場10月開幕。
1988年 9月18日九廣鐵路公司其下的輕便鐵路第1期通車。屯門市廣場第二期於12月開幕。同年良景和新圍開始入夥,次年田景和建生入夥。
1989年 屯門中央圖書館12月21日啟用, 配合地方圖書館, 如友愛邨公共圖書館。
1990年 屯門醫院於3月8日啟用。
1992年 輕便鐵路第2期工程通車。
1995年 嶺南大學的校園由香港島的司徒拔道遷址至屯門虎地。同年香港黃金海岸酒店落成。
1997年 1月1日,首次在荃灣和屯門除夕煙花匯演。屯門黃金泳灘對出海面發放
2000年 3月21日獲世衛正式確認為安全社區,是全港首個安全社區[4]。
2003年 12月20日九廣鐵路公司其下的西鐵正式通車。
2007年 7月1日深港西部通道正式通車。
2010-02-24 3:43 am
屯門,亦稱團門,又稱段門,位香港新界之西部,境內主山為屯門山,古稱杯渡山,今名青山,英人稱之堡壘山。其東為屯門灣,古稱屯門澳,今稱青山灣,今已填平,發展為屯門新市鎮。


屯門一名,首見於新唐書地理誌廣州通海夷道條,其地理位置緊扼廣東珠江口外交通要衝,故自劉宋時(南北朝),該處已為一重要海門,凡東南亞地區之人士,其欲由海路到中國貿易者,皆先必集屯門,然後北上貿易。李唐初,以該處之對外交通日漸重要,故於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正月,設屯門鎮,以守足使一員,率兵二千名駐守,隸安南都護府。


其時屯門鎮一名,有廣狹兩義。廣義者,為一大地區,即屯門軍鎮。其管轄之地域頗廣,據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一百一廣東二新安縣梧桐山條載:「……南頭城東南二百里,至屯門山,唐置屯門鎮兵……」可見該軍區包括寶安縣沿海地域(南頭),及香港新界等地(屯門山)。天寶三年(744年)二月,海寇吳令光為患浙江沿海,並擾永嘉郡,時南海太守吳巨鱗(亦作麟)曾以屯門鎮兵北上平之。至該名之狹義,則為該軍鎮之治所在。該治所之所在,據明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廣東下海寇條按語謂:「……東莞南頭城,古之屯門鎮……」(按:明萬曆元年始從東莞之東南部置新安縣,縣治為南頭城,即前之東莞守禦千戶所城。)惟其位置是否即明代之南頭城,今已無法考究。


趙宋期間,改屯門鎮為屯門砦,仍於區內設置營壘,派兵駐守,惜情況不詳。元代於該區設置屯門巡檢司,以巡檢一員,率寨兵一百五十名,管理區內各村落,衙署位於屯門寨內;惟該衙署之所在,至今仍無法考究。明初,於洪武三年(1370年),并屯門砦入固戍寨;其後於洪武十四年(1381年),於前之屯門鎮地區改置東莞守禦千戶所。自是,屯門鎮之名,遂被另一軍區之名稱所取代;而屯門一名,則只狹指今香港西南部之屯門灣(亦稱青山灣)、及灣畔之屯門村。

清初,於康熙七年(1668年)置屯門墩台,二十一年(1682年)改設屯門寨,乾隆年間改為汛地,至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英人向清廷租借新界及離島,該汛遂亦裁置。惟有清一朝,屯門只狹指屯門灣畔之地。
2010-02-24 1:10 am
屯門區是香港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也是香港人口最多的住宅區域之一。曾經稱為青山區,於1970年代更名。屯門區南面的青山灣於20世紀70年代起被填海,連同周邊沿岸一帶發展成屯門新市鎮。屯門區包括的範圍,除了整個屯門新市鎮外,還包括藍地、亦園、大欖涌、掃管笏、稔灣、龍鼓灘、爛角咀等等地方,另外還包括大小磨刀、匙羹洲、龍鼓洲、沙洲等細小島嶼[1]。根據規劃署內城市規劃條例規定製訂的法定圖則, 屯門區包括屯門,掃管笏和藍地及亦園。[2]



屯門位於香港新界西部,北接元朗區、東連荃灣區、西臨珠江口、南面與大嶼山隔海相望。區內中心西部有青山(高583米)、東面是九逕山(高507米)、北面是圓頭山和元朗平原、南面入海有青山灣。區內中心區被青山和九逕山2座高山夾着,而且屯門河分隔東西屯門。屯門河為屯門區發展時由青山灣填海形成的明渠,由北向南流入青山灣,所以屯門區內大部份屋宇都建於填海區上。現時的青山灣實際為原來的一少部份,而且早年發展期把避風塘建立於該區域,所以曾被嚴重污染,直至近年才有所改善。屯門的位置離市區比較遠,路面交通主要靠屯門公路(九號幹線)及青山公路連接市區,從荃灣乘坐巴士入屯門一般也要半小時,從九龍市區及港島乘坐巴士進出屯門一般也要1小時(當時並沒有汀九大橋和西區海底隧道),所以該區住宅和工商業大廈的租金,一向都遠低於市區,只是中環的一半。
屯門公路是香港其中一條快速公路,屬九號幹線,由於路窄多彎,車禍時有所聞。以前屯門公路經常都會出現塞車,但及後屯門公路多次擴闊,加上三號幹線及九廣西鐵(2007年已易名港鐵西鐵綫)通車,把交通分流,現時交通問題已得到大大改善。


收錄日期: 2021-04-19 21:27: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223000051KK0029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