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語\'能否改善年青人的人際關係?(20點!!)
如題,請發表自己的意見。(不少於50字)
意見有助我的專題研習,請大家幫幫忙>33<
回答 (3)
✔ 最佳答案
溝通不是個人的活動
是連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活動
溝通前最重要的是組織自己想表達什麼給人聽
然後分析一下自己的言論有沒有表達不清對方會有什麼感想
對方的時間是有限的
所以最好可以選擇對方休閒的時間來主動連絡最佳
溝通過程完結之後不妨用筆記寫下過程
這樣做可以增加自己的分析力
又可以進一步了解自己的處境
最後補充:
溝通前最好搜集一些對方也可以了解的資料
不是的話會令對方產生誤會
然後容易出現爭吵
最後的結果變了大家都不快樂
最後結論:
溝通是人生一大門學問
千萬不要忘想一下子變溝通高手
每天都會有溝通的機會
而這個機會不是非自己莫屬
所以請你一定要好好珍惜
這樣才會有進步
影響
「潮語」是否值得學習
正(潮語可取):潮語深受網上遊機及網絡文化影響,如「屈機」、「升呢」(即升level)等,年輕人常用網絡溝通,在facebook、MSN及討論區的圈子內,因應需求而使用有助快捷溝通的詞語,是有效率、有活力和富創意的表現。學習潮語可以增加對潮流文化的了解,語文教學引入潮語,可以令教學內容更緊貼時代步伐,吸引青少年群體,協助年輕人辨別規範和潮流語言的分別。
反(潮語不可取):部分潮語中英夾雜和混合(如以「十扑」代替support),是語言污染的表現,不但難 登大雅之堂,也難以作為社會各階層的溝通語言。很多潮語不但有欠優雅,很都帶有「語言暴力」或「歧視成分」(如以「龍躉」形容女性身材)。再者,年輕人慣用潮語,只會令發音錯誤,掌握常用字彙愈來愈少,以致五音不全,詞彙貧乏,影響語文水平。華語地區的「學生」都該運用規範中文閱讀和書寫,才能學好中文,跟其他地區的華人溝通。
「潮語」是否語言污染
正(是污染):大部分潮語文字粗鄙,鼓吹不良觀念,令人不堪入耳,難以成為將來的主流語言。再者, 若我們無原則、無限制地運用潮語,有關的作品就會出現語言不純正問題,不但令使用粵語者無法閱讀,本港以外的華人更難以理解,作品最終無法廣泛流傳。因此,「潮語」終會受到社會的淘汰,而華人社會的主流語言始終是規範的中文,否則不同地區的華人就難以溝通。
反(不是污染):從語言發展的角度看,「潮語」出現為香港人使用的粵語注入新養分,令詞彙的表現力和 活力更強。語言會因應人類生活的轉變而更新,隨著社會網絡化和現代化的步伐,新的語言自然會出現,令粵語不斷更新和活化。「潮語」經過了時間的考驗,想必為普羅大眾所接受,部分會像昔日的俗語一樣(如爆棚、炒魷、出位等),成了主流粵語的一部分。
由潮語成為香港中文會考試題而引起的報章潮語大辯論,但是,正統語言支持者和潮語愛好者之間關於潮語是否應該成為學生使用的語言、潮語是否應該被推廣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過。關於潮語的辯論,早在2006年,臺灣也出現過一次,當時臺灣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試題中,潮語“3Q得ORZ”也在臺灣引起極大的反應。正統語言支持者認為,潮語過於粗鄙、口語化,不應該成為衡量學生中文水準的一個標準,而試卷中出現潮語,則是在變相地推廣這種粗鄙的語言,非常不應該;支持者則認為“潮流用語隨處也是,不能像鴕鳥般逃避它們,這試題正好讓學生思考該用什麼態度對待非正統語言,明白這些字詞雖富娛樂性,卻不應用來寫作”。
廣州臨近香港,同為粵語城市,不少人也正在受到這股潮語風潮的影響,在日常生活中開始使用潮語。高中生海悠暑假的時候從香港書展買回了幾本潮語書籍,這成為她最經常閱讀的課外書籍,“潮語好好玩,雖然身邊可能沒有什麼朋友用這些詞來表達,但是還是很有趣”。海悠自己和朋友交流的時候,也很少用潮語,爸媽、同學都不太瞭解這些詞的意思,她更願意在說話的時候夾雜英文單詞,“用潮語寫博客多一點,因為網上很多人都能看明白我在說什麼,生活裏就未必”,海悠說。當潮語成為香港潮人追捧的一種標籤符號的時候,對廣州的80後和90後來說,潮語的趣味性和娛樂性更甚於使用性。
對潮語感到最頭痛的應該是學校老師。當很多學生都用網路語言或者外來詞匯表達自己的情緒或者感想的時候,正統書面表達方式的教學則變得相對困難許多。“很多學生習慣用網路語言表達或者書寫,他們覺得這樣很酷,而且經常是這一陣子集體用這個詞,過一段時間集體又換一個,他們都樂意接受新詞,並以此為自己某種特定的標籤,但是,我更擔心的是,這種集體有意識地使用一個詞,在更深的層面上說,是這個年代的人在表達上的一種匱乏”一名高一老師這樣寫到。
潮語調侃了正統語言,潮語的娛樂、隨意和形象吸引了相當一大批的青年——他們抗拒傳統的生活方式,反對一切規則,也反對正統語言,潮語熱,說到底,還是難以和叛逆二字脫離關係。
潮語以其“潮”,是一個集體現象,有其來勢洶洶之態;另一方面,“正經”的官方說法則一直極度保守,對於中英夾雜、粵語入文、火星文、潮語等等,視為洪水猛獸(其態度可追溯到五四時期古典派對於白話文的攻擊),警告家長和學生不可被這些混雜的語言變體迷惑,多浸淫鐵定會令語文能力下降——那就是將來搵唔到工!這種態度彷佛與世隔絕,所以對青少年的影響也有限。我教寫作班時見過很乖的學生,他們緊記課堂作文不能用粵語,但辭彙仍然貧乏,規訓只令他們表達自己的方式更單調。
香港的潮語現象,及其敵對的權威,都以為自己是大多數,然後互相攻伐。歷史是流動的,大眾是分散的,但歷史和大眾在香港這個單元社會裏都被固體化為打人的棒子。為何不能看到自己也是一個小眾,轉以對小眾抱以同情和興趣
收錄日期: 2021-04-15 15:22: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222000051KK0185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