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為什麼會有這個桃花源? 快

2010-02-22 3:31 am
問題:
1為什麼會有這個桃花源??
2文中的主要人物是漁人和桃花源中人,有什麼分別?

原文:
武 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 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与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 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此。太 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回答 (2)

2010-02-22 5:58 am
✔ 最佳答案












1為什麼會有這個桃花源??  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蒼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晉宋易代之際,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統治集團生活荒淫,內部 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歲月裡,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同時,東晉王朝承襲舊 制,實行門閥制度,保護高門士族貴族官僚的特權,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識份子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像陶淵明這樣一個祖輩父輩僅做過一任太守一類官職,家境 早已敗落的寒門之士,當然就“壯志難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污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 入的感情。義熙元年,他倉促而堅決地辭去了上任僅81天的彭澤縣令,與統治者最後決裂,長期隱居田園,躬耕僻野。

  他雖“心遠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舊關心國家政事。元熙二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 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採取陰謀手段,用毒酒殺害晉恭帝。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 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但他無法改變、也不願干預這種現狀,只好借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污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託自己的政治 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作者的這一社會理想是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批判,在客觀上也反映了人民擺脫壓迫、擺脫剝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它又有一定程度的復古傾向,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一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2文中的主要人物是漁人和桃花源中人,有什麼分別?

桃花源是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老人和小孩,都安閒快樂。村人聽漁人“具言所聞”後, “皆歎惋” 的反應中, 可以推知漁人說的是外界的人們在改朝換代的戰爭浩劫中所遭受的災難。


2010-02-22 5:38 am
1.因為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因為逃避秦代的戰亂,所以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此後再沒有與外面的人接觸,漸漸形成這個桃花源。
2.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因為逃避秦代的戰亂,所以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此後再沒有與外面的人接觸,所以桃花源中人是隱居了很久,而漁人是源外中人,沒有隱居。
參考: 自己


收錄日期: 2021-04-23 18:29:4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221000051KK0151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