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我們中國人有種不太好的特色,
就是拉攏自己相似的,排斥與自己相異的。
其實早在很久以前,
就區分成了閩南與客家,
甚至說更細節點,閩南裡面還分為漳州泉州。
早在清時代,
一天到晚就是彰泉械鬥,
或者閩客械鬥,
反正只要是跟自己不太一樣的人,
就打來打去的,這就是我們。
而且我們中國人團結抵抗特爛,小事逞凶特強,
說中共打過來了,沒人想上戰場,
但要你偷看我女友一眼,我跟你拼個同歸於盡。
我們可以看看,
起初,閩南人來的時候,
就分為漳州泉州,打來打去,
後來發展到與客家人的領地接壤了,要跟客家人打了,
漳州泉州就團結起來變成閩南族群,跟客家人拼命,
耶,外省人挾帶著政治高位與肫對撤退來台了,
咱鬥不過他,乾脆把客家人聯合起來,
然後分為了本省人、外省人,
這是不斷的結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
但說穿了,都是自己人,有點悲哀,有點可笑。
當年撤退來台時,
其實閩南人跟外省人的關係確實很不好,
事實上,由於部分外省人佔地為王、高官的紈褲子弟稍微多一點,
加上有政府在後面撐腰,
有的外省人甚至認為台灣是蠻夷之地,他們才是知識份子,
所以本省人不敢惹他們,卻又敢怒不敢言。
但,其實本省人往往也忽略了這些外省精英,
事後來改善台灣經濟最重要的人才,
嚴格來說,外省人從大時代中活出來,
治國等等一些事情比較宏觀,
而且不能融入台灣也不是他們的錯,是時代造成的,誰都愛自己的家鄉。
反正你我都有不滿與誤會,
最終造成了省籍情結。
但是在日後,國民政府大力推行教育,
促進了和平合作等等大民族團結的思想,
在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了省籍情結,
早期本省外省不同婚的情結,到了蔣經國時代,
已經有些改善。
早期的民進黨是非常推動民族和解的,
他們同情被欺壓的本省人、被剝削的原住民、離鄉背景孤苦的老兵,
那個年代,是台灣社會最融洽的時代,也是經濟最好的時候。
你說的很正確,我們可以分,在文化上與母語上可以分開OK,
但不應該敵對的,敵對真的很愚蠢,
有仇恨那也是第一代的事情了,我們都第三代、第四代了!
可惜的是,為了選舉,為了政治利益,
這個合諧美麗的台灣,
硬是被人撕裂、分化。
從李登輝中期就有一點點端倪,
到了後期,標榜代表本省人的黨長大,
代表本省人追求自由的時報茁壯,
(該報是真的代表本省,並非代表某黨)
隨著和平政黨輪替後,由政府帶頭開始努力的撕裂族群,
最後,人民從"不要忘記歷史,以鑑往知來",
變成了"不要忘記仇恨,所以不要投給外省人"。
我跟你說,三大報紙,
聯合,基本上就是國民黨報,一值都是。
而中國時報他是一個比較像是知識份子搞的報紙,
在過去上面說過的民進黨早期很好的狀況,
所以2000年大選的時候,中國時報是最支持民進黨、民主輪替的。
而自由就是一貫的本省報,所以他們以前反而是支持李登輝的國民黨,
2000年大選時,是支持本省籍的連蕭的。
很意外吧。
所以走到了這十年我們看見的這個模樣。
願上帝
保佑我的家鄉我的島嶼
2010-03-05 00:58:11 補充:
馬有他的問題 但對大陸開放這是必須的
只是他自己不說清楚才惹人討厭而已
你看
你硬要把馬英九歸為外省人,
他在外省只待了兩年就來台灣了,
就市有你這種人台灣才會充滿仇恨,
您還是乖乖的去算物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