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首先是需要有良好的語文基本功。這包括語言、文學、文字、寫作等方面的紮實功底。比如說,語音、語法、修辭等基礎知識要能掌握運用,詞彙量比較大,寫作能力要很強。再者,所閱讀的文學作品應該比較多。一些優秀的作品應熟記於心。 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和近現代中外名著,以及當代優秀作品等多讀是有好處的。閱讀可以增強自己的文學修養。其次,需要掌握與語文聯繫非常緊密的歷史、政治、地理、哲學、邏輯學等人文學科的知識。 否則,寫點東西,錯漏百出,即使出版了,也會貽笑大方。
一個作家的成功涉及很多方面,有個人成長、價值尺度等內部的,宗教、文化觀念等外部的各種因素的影響。所有這些東西都綜合地在一個作家身上發生作用,其中最關鍵的還是精神生態的東西,尤其是作家的感情體驗。 有些人沒經過高等的、規範的訓練,卻也成為了優秀的作家。其實大家應該明白對於作家來說,他們的精神生態系統對於作家的創作事業是非常重要。
作家這個行業與別的行業有許多不同之處,一個科學家精神生態系統可能很蒼白,甚至可能會很幼稚,他也一樣能成為科學家,但作家卻不同。 從創作的開端來看,任何生活現象,只能變成一個人的心理現像以後,才能最終轉化為文學現象只有一定的感情積累,在心理上有了足夠的積累之後,並且具備了一定的心靈和情緒上的感覺和感知,才能夠用文字把表希望表達的東西更好地反映出來。文學最終要寫什麼?就是寫人情世故。那麼作為作家,他就得明了人情世故,並把它看透,這就是情感的積累。
想成為作家,就一定要具備一種能夠體驗各種感情形態,洞悉各種人情世故的本領。其實在人情冷暖、世道艱難中體會,這實際是關於人的一種素質訓練,是生活給予人的一種訓練,而作家應該是其中反映最為敏感的人。如果一個作家敏感不敏感,那他在作品中就不能夠寫出在現實中最為真實的一面。 文學創作需要種種訓練和準備,而然最終需要成為作家的人應該明白怎樣從人生的苦難中洞悉生活。
人生像一齣戲,只有在底層就能體會到一些幕後的真實的東西。因為一個人在苦難的經歷或在生活底層得到一些磨礪,那麼那個人即便是一個在感情上不太敏感的人,也會變得非常深刻和敏銳,甚至生出一些豐富的想像。 還有就是要能培養一種才華,想像的才華。雖然說脫離現實的作品是失敗的,但是如果文學作品只是現實的複述那也是毫無意義的。只有發揮想像、個人的發散性思緒,才能夠寫出一流的作品。
在文學創作時,可以把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境遇,在虛幻的世界裡加以想像和創造。現實加上虛幻,只有這樣才能夠寫出有血有肉、感人肺腑的作品來。 另外文學創作是一種高智能的工作。他要進行很多技術方面的訓練,這一點也是不能忽視。不斷讀書,不斷吸取各種素養,不斷寫作,才能夠為文學創作打下紮實的基礎,才能夠讓自己在將來的文學中使自己在文字表達時游刃有餘。
只有大量的閱讀書籍和做好各種艱苦的準備工作,將來的創作才能夠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作家這個行業永遠是一種個體勞動,非常艱苦而又很難獲得外界的幫助,就算有也不能完全緩解這種勞動給作家所帶來的精神上的緊張與壓力,文學創作是一種實實在在屬於作家一個人的艱苦的勞動。 創作在很多情況下表現出來的是作家自己與自己叫勁,自己與自己搏鬥。基於這一點,是否具有堅韌的品格直接決定了作家成就的大小。任何一部名著的誕生,都包含了作家個人的艱苦。創作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是創造就必須超越。
作家要有強烈的超越精神,一個人的經驗可以學習,但是卻不能照學。因為就文學而言,一部文學發展史,就是在不斷吸收和借鑒前人經驗上不斷超越前人的歷史,沒有這種超越就不存在本質意義上的文學。 實際上,在每一個成名作家的心中都可能有楷模,他們是不可能沒榜樣,但這個榜樣在他們心目中只能是精神楷模,只是一種方法途徑,而絕對不是作家自己的寫作方向。要不然作家就不能夠寫出自己作品的風格,就不能夠成為真正的作家。
作為一種創作途徑,大家可以利用某某個作家的某個人物形象、某個場景加以學習,但是一定要寫出一個全新的人手、寫出自己的另一種場景風格。但是,文學藝術在創造思維、目的、方法、過程上與另的學科是截然不同。總之,要認真生活,好好體驗生活、思考生活,多多讀書,勤奮練筆,也許文學之夢會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