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服飾,讓我們可以看見各朝代的文化差異與生活美學,我們想要更深入去研究各朝代之服飾藝術美學、現代服飾時尚潮流;我們所要探討的是,古代至現今衣物、服飾的演變與文化歷史。衣物是人類生活中的必需品,它已流傳千史,不管是古代及現代,服飾的樣式其實都跟生活、文明、文化息息相關,從衣著上可以看出古今中外的差別與其相似的差異。
★從商周時期至清末民初的服裝歷史
◎商周時期
商周時代的服裝,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領開向右邊;下身穿「裳」(裳就是裙);然後在腰部束著一條寬邊的腰帶,肚圍前再加一條像裙一樣的「韍」, 用來遮蔽膝蓋,所以又叫做「蔽膝」。
◎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的衣服是直筒式的長衫,把衣裳連在一起包住身子,這種衣服叫做「深衣」。還有一種「單衣」,是沒有裏子的寬大衣服。他們頭上還戴著「幘」;幘是用來包住頭髮的頭巾,不讓頭髮披散下來。
◎秦漢時期
由上衣下裳的形式,演變為連身的長衣,這種衣著在秦代非常的普遍,它的樣式通常是把左邊的衣襟加長,向右繞到背後,再繞回來前面,腰間以帶子繫住,並且用相間的顏色縫製,增加裝飾和美感的效果。漢代流行的服裝則是以連身的袍為主,從肩部直筒下垂到腳踝的長袍,是漢代人典型的穿著。
◎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婦女的服裝受到胡漢文化的影響,所以和漢代有很大的不同。 由上長下短轉變為上儉下豐,寬衣褒帶變為緊身適體,輕巧便利的衣服要為盛行。漢族女裝衣衫多為對襟,領、袖都加花邊,下身穿長裙,腰繫帛帶。魏晉婦女的服飾以寬博為主,特點是束腰,對稱,衣袖寬大,袖口綴有一塊不同顏色的貼袖,下半件是條紋間色裙,腰間緊帶衣裙之間還有一條圍裳,以便束腰。
◎隋唐五代時期
唐代的服飾融合了許多北方民族的特色。唐代女性非常愛美,他們用腰帶把長裙高高的束在胸部腋下,讓體態顯得輕盈曼妙,裙子外加件小袖上衣,再披上披肩,長長的裙擺垂到地上,增添了飄飄若仙的姿態。唐代女性的裙子,款式非常多,當時流行寬大的長裙,裙子上有各種裝飾,像刺繡、繪畫、印花,除了單色的裙子之外,還有兩種以上顏色拼成的裙子。
◎宋代時期
宋代婦女服裝,上衣有襦襖、衫、大袖、背子、半臂、背心等多種形式,下半身則多穿裙。貴族婦女會用鬱金香草浸染裙子,裙子穿在身上便會發出陣陣香氣,頗受婦女喜愛。北宋以後 ,裙子樣式有了改變,裙幅多在六幅以上,史稱「百疊千褶」。 在用色方面,上衣比較清淡,如淡綠,粉紫,以質樸清秀為雅,下裙顏色較為鮮豔,有青碧綠藍以及杏黃等色。
◎元朝時期
元代的貴族婦女,他們穿的袍子,寬大而且很長,同樣的,漢人的衣著也受蒙古族的影響。雖然仍是以襦裙為主但其樣式與唐宋仍有些許不同。比較明顯的是衣身寬大,衣領衣袖及裙子都成直線,與唐代那種緊身適體的服裝大不相同;服裝顏色以淺淡為主,色調也較灰暗,此時除了穿襦裙之外也有穿半臂的習慣,穿時罩在短襦之外,腰用為腰束裡,並以帶子細紮。元代建國以後,受到漢族影響很大,使龍鳳圖案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明朝時期
明代的婦女服飾的基本樣式大部分仿自唐、宋。一般婦女的禮服,只能用紫色的粗布製成,而且不許用金繡,袍衫也只能用紫、綠、桃紅等淺色,不可以用大紅、鴉青或者黃色。
◎清朝時期
清代的〝旗袍〞雖然是滿人帶入關中的衣服,但在國際的場合中,〝旗袍〞早已是代表中國服裝之美的代名詞。滿族的婦女一般都穿著長到可以掩蓋住腳ㄚ子的長袍,而後來的旗袍就是從這演變而來的。多罩一件坎肩,又稱為馬甲,它的樣式與男子的背心相似。
◎清末明初時期
清末民初中國處於改朝換代的紛亂時刻,新舊思想呈現強烈衝擊,使得當時婦女在思想上雖已有某種程度的求新求變,但在外表妝扮上仍舊顯得傳統保守。服飾方面變化不大,一般都保持著上衣下裙的形式,上穿衫襖,下著長裙,袖口窄小且裁製的很短,以方便活動。年輕婦女則穿著窄而秀長的衫襖,領子很高,下穿黑色長裙。均採直線的裁製方法,沒有腰身的曲折變化。
◎民國20年代~90年代時期
受婦女解放運動影響,部分婦女在穿著打扮上更是逐漸趨向男性化,短髮、長褲一一出現。到民國30年代時期,此時期婦女服裝的特色以旗袍為基礎,抗戰期間,一般民眾普遍穿著細藍棉布所做成的衣服。40年代末期又逢國民政府遷台,受到日本與大陸兩方面流行的影響,顯現出中日混合風的流行型式。60年代中期以後,迷你裙興起並席捲到全世界。此外,也出現了叛逆、頹廢的「反流行風潮」,以嘻皮裝代表一部份族群渴望反璞歸真、崇尚自然和平的心態。大家一致認為「青春」是60年代的最大特色。80年代而是走向多樣化的多元時代。90年代由於人們對流行變化的興趣轉淡,個人風格的建立,亦即透過個人的意念自行搭配組合,以呈現個人的獨特風格。「現在的人穿衣服十分注重產品的品牌,他們有時不理會衣服是否舒適,只要是名牌,就覺得自己很時髦,高人一等。還有些人會以性感來吸引異性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