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棺材的由來
要考證出棺材的來源誠屬不易,因此我們只能憑藉王國維所說的「二重證據法」就現今考古的發現加上文獻的記載,來瞭解可能是最早的棺材起始點。據考古發現距今約10-4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尼安德塔人就已有埋葬習俗存在,我國則在距今約兩萬年前的山頂洞人時代,此時期有墓穴,但尚無葬具(例如:coffin;棺)。
就「棺材」二字的字形以觀,皆從木字偏旁,故有以木製造之意,《後漢書》卷三十九:「《易》曰:『古之葬者,衣之以薪,藏之中野,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棺槨之造,自黃帝始。』」雖有比附黃帝之疑,但就考古資料發現,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之遼寧紅山文化墓地、半坡遺址(公元前4800-前4300年)皆已有木造棺,西安半坡M152號小孩墓,因墓坑四壁有木板痕跡和蓋板,被視為木棺之雛形,可見比黃帝(約公元前2698年)更早年代已有木棺存在。
若就棺材的字義以言,《說文解字》:「棺、關也,所以掩屍。」另《玉篇》:「棺之言完,所以藏屍令完也。」可見棺材的作用是在裝斂死者屍骨,因此若不拘泥於木造,則又有甕棺(瓦棺、陶棺)、石棺、樹皮棺、船棺、鐵棺、玻璃棺、 水泥棺、水晶棺、紙棺‧‧‧‧‧‧等不同材質之別。
為何會有棺材的出現?學者見解分歧,通說以為與原始人類的靈魂信仰觀念有關,例如仰韶文化的甕棺留有一小孔,學者認為這是讓靈魂出入的孔道。
棺材,亦稱壽棺,老房,四塊半,壽方,是盛載死屍的空匣子,通常在葬禮中使用。裝著死屍的棺材稱為靈柩。棺材可以由不同的物料製造,最常見的以木製造。亦有以銅、石等製造的棺材。
中國傳統喜愛以優質的梓木、楠木等製造棺材。很多人以死後能得一副好棺木為最大幸事。
廣西柳州因為出產良好的木材,棺材工藝水準亦很高,故有“住在杭州,穿在蘇州,食在廣州,死在柳州”之稱。
棺材又名老房,它是專為死者設的,做工非常精細。首先,看它的用料,通常,一般的因受經濟條件的限制,大眾化的棺材用松木、柏木加工而成;上好的,特別講究的棺材就用很名貴的楠木或天然水晶石等精創而成。而它的外型也是非常奇特的,前端大,後端小,呈梯形狀。在它的身上,所用的每一塊板材的斜面對靠,呈形後的每一部分也要體現出前大後小的斜面。正所謂棺材的材料又叫斜貨材料,兩個側旁和蓋卻又斜中帶弧,從材頭正面看,整個棺材好像是一根半邊圓木。
特別引人注目的要屬它的外部裝飾了。棺材的正面材頭上畫的是碑廳鶴鹿,琉璃瓦大廳上空展翅騰飛著兩隻雪白的仙鶴,大廳兩旁是蒼簇盛旺的青松,柏樹,大廳前面是芬芳百豔的青青草地,草地的中間是通往大廳的石階路徑,顯得十分清潔幽雅,整幅圖畫將整個棺材頭裝飾的猶如仙境居室,整個一莊清靜別墅,材頭正頂上寫著"安樂宮"三個大字將材頭圖與棺材本身緊緊相扣。棺材的兩旁分別畫著兩條正在騰雲駕霧的黃金龍追逐戲弄著寶珠。龍的周圍畫著呂洞賓等八仙用的兵器,又名"暗八仙",還有古琴、古畫、梅蘭菊竹、桃榴壽果,在材面上有"壽山福海"。棺材上所有圖畫都用立粉、貼金等技法、以及顏料的調配充分將古代唐三彩的繪畫風格搬入其內,使得整個棺材莊重大方,色彩層次分明,絢麗有序;線條飄逸流暢。一個人在死後能夠與身相伴這麼多物質的、精神的、以及知識的博古通今自然也就能夠安心地走上黃泉路了。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