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想找以前一個政治人物叫(蘇守宗)

2010-02-11 6:53 pm
以我記憶無出我們香港人工資宜代表我們發聲音

只得一個,就是當年

為了天星小輪加價斗0那個(蘇守宗)去抗議,之

後還拉去坐監獄,不知道這個人還存在否。
更新1:

呵呵,謝謝大家,真好,因為蘇守宗個人無唯利是圖,所以我恩想這些人。感謝大家。

更新2:

他這種收悉是最高境界,面對不逃避,爭取不放棄,各人頭上一片天。

更新3:

其他不提也罷,香港的抗議者大部分都是唯利是圖,仁義道德全部都是假。拜拜各位

回答 (3)

2010-02-11 7:24 pm
蘇守忠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蘇守忠(1941年-),香港社會運動人士,1966年香港天星小輪加價事件發起人,1996年在大嶼山寶蓮寺受三壇大戒,剃度為僧,法號曜樂比丘。

1966年4月4日上午,當時27歲的青年蘇守忠身穿寫上「絕飲食反加價潮」的外衣,到中環天星碼頭 站立,進行絕食抗議,引來途人圍觀。

[編輯] 經歷
1941年: 出生於中國廣州
1949年: 移居香港
中學: 慈幼中學及聖類斯中學
1966年至1997年: 曾經為《新生晚報》、《知識分子半月刊》、《風采周報》、《花花公子》(中文版) 及 《明報》寫專欄。
[編輯] 著作
《蘇守忠文集》
《從民運到出家:蘇守忠傳奇一生》
[編輯] 外參考
塵緣難了,明報,2007年5月27日
張中行:《從民運到出家:蘇守忠傳奇一生》

2010-02-11 11:26:22 補充:
天星鐘樓拆卸前的一個晚上,曜樂法師出席佛教講座後步出大會堂,遇上聲嘶力竭大喊保衛天星的年輕人,點點燭光瞬間將他帶返1966年,那一年,他名叫蘇守忠。

曜樂法師在燭光中走上台對示威者說:「我反對拆天星,不過新碼頭的空間大些,選址其實不錯。」沒有拋出40年前「絕飲食、反加價潮」的名句,也沒有青筋暴現激勵年輕人撐下去。說畢下台將隨身攜帶、自編自導自演的蘇守忠自傳影碟交予示威者後,揚一揚僧袍,離開天星,獨個兒沉醉在40年前那一幕時心裏暗暗道:「天星畢竟是我的井崗山。」

2010-02-11 11:27:03 補充:
看破紅塵轉眼10年,他對金錢和情愛的慾念已經放下,唯獨當年在碼頭的叛逆激情難以變成泡影,因而自覺有點塵緣未了。出家10年,他一直努力將自己的故事寫書拍電影,希望藉此將25歲那年反對天星小輪加價絕食的驚人舉動也一併放下,但40年前那猶如洪水暴發的豪情壯志令他畢生難忘,永世無悔。蘇守忠耀目四射的真身,10年來一直被曜樂法師珍而重之埋藏內心深處,佛緣未能將之化去。

2010-02-11 11:29:41 補充:
不住寺院 大隱隱於市

曜樂法師不介意別人叫他蘇守忠,對記者也會以此名字自居。蘇守忠沒有如其他出家人一樣與禪院鐘聲為伴,他在200多方呎的單位獨自深居簡出,「寺院的供養太好了,有人的地方也就有是非」。他的目標是做苦行僧,遂捨棄寺院的無憂生活自食其力,間中替人做法事或變身華陀掙點醫藥錢。蘇守忠出家前曾以「蘇頌濤」的名義習中醫,但蘇頌濤只是他人生的一個短暫過渡。

2010-02-11 11:30:11 補充:
蘇守忠前半生做過70多份工,涉足40多行,戲院經理、電視台編劇、屋管理員、地盤……不變的是他一直自視為文人學者,讀過的書數之不盡。年輕時,他在職場看盡醜陋人性百態,受不了或辭職或被炒,「這個世界我什麼都試過看過,燦爛的生活完了,出家是歸於平淡的另一種生活方式」。

66歲的蘇守忠臉色紅潤不見皺紋。他每天清晨5時起念經打坐,然後邊吃早餐邊讀報,中午到泳池游畢14個塘後回家午睡,傍晚等別人給他送飯,「那人欠我7萬元沒錢還,便送飯還債」。晚上他愛看電視台轉播的內地節目,約11時睡覺。他的一人生活日復如是,甚少與朋友或僧侶同伴接觸。

2010-02-11 11:32:46 補充:
住在繁囂的社區如何擺脫俗氣?蘇守忠拋出《老子》的話:「小隱隱於林,大隱隱於市。」不吃人間煙火在他眼中不是最高道行,在紅塵中持修看破世情,做到在塵出塵,在俗離俗,才是真正的大隱真修,「我每天也在考驗自己的定力」。10年間最意想不到的定力測試,是去年12月底社會掀起的天星風暴勾起他那沉重回憶。蘇守忠說:「40年前的事我放下了,但忘不了。」他在禪聲學習舉重若輕。

2010-02-11 11:33:10 補充:
蘇守忠仍記得,1966年香港的初夏序幕由天星小輪加價5仙揭開,當年25歲的他閱報得悉事件後心想:「香港要有人出來示威了。」4月4日凌晨2時,他在家將那件中學時代的校褸反轉,用了3小時用白油在衣履寫上「絕飲食、反加價潮」,翌日早上穿上戰衣走到天星尖沙嘴碼頭揭開六七暴動序幕,為香港的殖民地歷史留下不可磨滅印記。

「那件校褸後來被我媽扔了,她怕死。」98年,已出家的蘇守忠拍攝個人自傳影片時,找來一件風褸再度自製戰衣,那件道具如今仍掛在他家衣櫃裏。戰衣是他以一人之力成功發起社會運動的象徵,如今回首仍覺得「行動背後蘊藏了正道、不怕死的道德精神力量,後來一班『左仔』演變成政治層次,這個我估不到」。

2010-02-11 11:33:42 補充:
對天星皇后碼頭沒感覺

想不到的還有40年後一批年輕人也在天星碼頭發起另一場抗爭。蘇守忠說,不明白今天的年輕人對天星有什麼感情,他對碼頭也非特別鍾愛,正如今天他眼見皇后碼頭快要清拆內心也沒有絲毫感覺。蘇守忠懷緬的是碼頭浪花激起了他不知天高地厚、忠於理想的勇氣。

天星曾為蘇守忠帶來一段婚姻,前妻是默默支持他的擁躉,曾寫信支持他絕食,輾轉數年後他經胞妹介紹認識一名女教師,原來眾裏尋她。拍拖之初相逢恨晚,相處下始發現枕邊人的思想境界跟自己距離千丈,婚姻維持了15年後,89年以平靜心情畫上句號。

2010-02-11 11:34:02 補充:
離婚的傷痛提醒了他:「能在家無怨,出外無怨,人能到此地步,就是平常心中的人格成就。」離婚再度勾起他的出家念頭:「我由11歲開始就想出家。」蘇守忠自幼飽讀宗教和哲學書籍,年輕時信奉天主教,曾撇下初戀情人欲進入修院卻3次被拒。60年代,他發現佛教的輪迴哲理才能解答人生的疑惑,始後每10年便興起一次出家念頭,一直等不到緣分降臨。他自我安慰,出家人承受天降大任前必先苦骨勞心,他也曾在3個不同的年代中飽歷天星戰士、結婚、離婚的起伏,同時無間斷在工作的漩渦中浮沉。

終於等到10年前的1996年,蘇守忠任職一個屋苑的管理主任,有天在大廈的天台遙遙看到遠處的志蓮淨苑,頃刻

2010-02-11 11:34:25 補充:
心頭泛起一絲激動,恍如聽到佛陀召喚。同年9月,他在寶蓮寺剃度成曜樂法師,除去三千煩惱絲,人生等了40多年的日子終於來臨,「出家不是一時衝動,也非因為天星事件或婚姻失敗。我跟佛陀的緣分前世注定,是祂要我前半生做頑童,經歷大起大跌之後才回歸平淡,最終領會塵世間的一切原來不外如是」。

蘇守忠的人生恍如煙花,只是璀璨過後甘於淡然並非想像中容易,尤其想起那畢生難忘的一幕。97年他在大隱中看主權交接,年輕時的英雄感又再泛心頭:「當年我已把英國人罵夠了,回歸就沒有特別觸動我。」回歸後的社會大事他仍非常留意,01年更棄曜樂而取蘇守忠之名在報上撰文。

2010-02-11 11:34:51 補充:
出家是出世後再重新入世

「出家不代表就要脫離現實,有些和尚『不嗅米氣』,常將『行好事說好話』掛在口邊,對布殊又如何說好話?」蘇守忠認為出家人並非不問世事,六根清靜畢竟有點偏離了人性。出家是以忠於自己的生活方式,出世後再重新入世,此後人生就只向自己負責:「值得我去理的東西,我才會理。」今年他一直記掛的,是出版一本有關天星歷史的書,出版商卻沒有下文。

2010-02-11 11:35:09 補充:
人的七情六慾不可能完全斬斷,蘇守忠感慨放下回憶的過程苦澀,尤其放手拋開人生最光輝的一頁,但放得下就是解脫。他時刻說心無罣礙,覺醒地活而不執著萬象。但天星的塵緣卻又命中注定跟他廝守終身,10年來以為放下了,但碼頭鐘樓停頓的一刻,他又再走進那段前世今生的緣分。他唯有寄望,來世不用等到晚年才拋開俗世枷鎖,及早領會塵盡光生。
2010-02-11 7:10 pm
蘇守忠(1941年-),香港社會運動人士,1966年香港天星小輪加價事件發起人,1996年在大嶼山寶蓮寺受三壇大戒,剃度為僧,法號曜樂比丘。

1966年4月4日上午,當時27歲的青年蘇守忠身穿寫上「絕飲食反加價潮」的外衣,到中環天星碼頭 站立,進行絕食抗議,引來途人圍觀。
2010-02-11 7:03 pm
蘇守忠最近一次露面是 2007年天星鐘樓拆卸前的一晚,在大會堂外出現,並接受明報記者訪問,原來在1996 年已在大嶼山寶蓮寺受三壇大戒,剃度為僧,法號曜樂比丘了。

收錄日期: 2021-04-27 14:39: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211000051KK0051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