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1898年法紹達危機的經過及影響

2010-02-05 9:14 pm
請問有關1898年法紹達危機的經過及影響。
唔該晒!

回答 (3)

2010-02-09 3:06 p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0782940/o/701002050054313873397240.jpg
求1898年法紹達危機的經過及影響

背景

法紹達事件,也被稱為法紹達危機,氣候事件是由在非洲造成的領土爭端年,法國和英國。從本質上講,這與非洲大陸的歐洲癡迷始於17世紀70年代,它在整個非洲大陸分割到1895年結束。.為此,在埃及的蘇丹危機的法紹達(科多克)於1898年9月18日,被證明是一個民族尊嚴的問題與雙方都搞清楚帝國主義,如果他們對非洲大陸的統治地位受到威脅。

事件經過及結果

由於雙方的法國和英國的殖民地在大陸廣泛,兩國要連接的鐵路系統,其各自的殖民地。英國希望埃及連接烏幹達通過建立“海角到開羅”鐵路。法國另一方面,要通過延長中非和蘇丹帝國,推從西海岸向東。
持有法國希望從非洲東海岸延伸到西海岸,控制所有的重要的尼祿河源頭。英國希望擴大版圖,很明顯,而且還希望設立一個從好望角到開羅的鐵路,一對南北鐵路,通過大陸的整個長度。這在法紹達對峙,通過一個模糊的前哨,由一般工作人員沒有要求。
法國外長,加布裏埃爾Hanotaux在他企圖繼續法帝國主義,派遣一支150人東下讓巴蒂斯特馬爾尚加蓬遠征。英國軍隊也接近這個領域,在赫伯特基奇納。基奇納正期待著重新征服蘇丹,由於英國已經從埃及南部尼羅河之後。英軍士兵曾在1882年以來,埃及根深蒂固。最後,兩種馬錢德和基奇納和各自的部隊達成法紹達。.但是,馬錢德抵達法紹達於1898年7月10日,他在被佔領的堡壘。.基奇納停留在喀土穆和恩圖曼,所以他的部隊沒有達到兩個月,1898年9月18日法紹達。

事件平息及其影響

希望隨著雙方軍隊在佔領法紹達,基奇納和馬錢德堡同意他們不希望軍事糾纏。之後,他們同意飛行法語,英語,並主持了在埃及國旗法紹達堡壘。幾個星期,但是,英國和法國軍隊在戰爭邊緣的法紹達在前哨。.泰奧菲勒德爾卡塞,法國新外長,實現了影響,該法紹達危機可能,並且非常渴望得到英國對德國的支持。因此,對公眾輿論,他決定在法紹達讓步,允許英國佔領該據點。另一個原因德爾卡塞輕易放棄了德雷福斯事件,這是偉大的法國分裂的來源。
在1898年11月4日,馬錢德德爾卡塞指示撤出法紹達。然而,德爾卡塞並繼續推動較小,將允許法國來控制走廊的白尼羅河職位字串。索爾茲伯裏勳爵,英國外交大臣和英國首相,拒絕了法國的佔領要塞的想法,在控制的尼祿河源頭的希望。最後,商定了1899年3月21日,法國和英國政府認為,尼羅河和剛果,分別為分水嶺,應馬克之間勢力範圍的邊界。
法國球成為本流域西部地區,而英國證實,在埃及的立場,特別是因為蘇伊士運河1869年修建的,重要的。這種“解決”法紹達危機導致1904年英法協約。
參考: .britannica.com+me
2010-02-10 12:02 pm
法绍达事件















  1898年,英、法两国为争夺非洲殖民地而在尼罗河上游的苏丹小镇法绍达(今科多克)发生的冲突。

  1896年,法国政府派遣远征队自法属刚果东晋,以实现其“2S计划”("塞内加尔-索马里计
划"),建立横穿非洲的法属殖民帝国。1898年7月,法国远征队到达法绍达。
英国自1882年占领埃及后,积极推行其“2C计划”(“开罗-开普敦计划”),以图建立纵贯非洲的英属殖民帝国。1898年9月,英国在征服苏丹后,一
部分英军沿尼罗河南下,也到达了法绍达,同先期到达的法军相遇。

  英军坚持苏丹为英国势力范围,要求法军撤离。双方相持不下,形势异常严峻。后因法国政府考虑到
自己在法绍达的兵力有限,尤其在法德对抗的形势下不宜再同英国发生冲突,遂决定对英妥协,于1898年11月命令远征队撤退。1899年3月,英法两国达
成协议,以尼罗河及刚果河的中心线作为双方势力范围的分界线。法绍达事件的解决,为日后英法两国的接近创造了条件。
2010-02-05 9:43 pm
新帝國主義(New Imperialism)是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歐洲各國(主要包括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意大利等),及後來的美國及日本以其科技及經濟力量,對亞洲、非洲進行殖民地及經濟勢力擴張的行為。在1870年普法戰爭後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四十多年間,是其發展最快的時期。
新帝國主義和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初的殖民形式舊帝國主義或古代的帝國主義(如羅馬帝國、波斯帝國、中華帝國)有所不同,在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初的舊帝國主義,其目的主要是通過爭取海外貿易利益以富裕母國,當時的西方各國會利用殖民地作為貿易給站(如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的作用)或利用殖民地生產貨品,直接轉售給顧客(如荷蘭人直接將香料轉賣予其他歐洲國家)。但新帝國主義是在貿易的基礎上,加上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而產生的,殖民地的作用是作為歐洲工業的原料生產地,原料從殖民地運往母國經過工業加工,再運往他處進行傾銷。其次,舊帝國主義時西方各國和其他國家的地位上大致是平等的,雙方同以農業為基礎,國力相差不遠,有時西方各國甚至要屈從於其他國家的限制,以維持貿易的可能性,如西方國家必須遵守清廷和江戶幕府規管下在華及在日的貿易限制。但新帝國主義時,兩者的關係存在着很大的落差,西方各國以船堅炮利打破其他國家的限制,進行工業傾銷、以有大幅度的領土要求,譬如在1840年代前,英國對華只要求允許自由貿易及平等外交,但數十年後,英國的目標便是獲取經濟特權,對中國進行商品傾銷,以至佔領中國藩屬和劃分勢力範圍以扶助本土工業發展。
大致說來,新帝國主義與舊帝國主義最大的不同在於:舊帝國主義注重經濟的掠奪,而新帝國主義更有領土野心和及政治目的,例如德國、意大利即想藉對外殖民,證明自己已躋身列強之林。
新帝國主義的殖民地爭奪會引致列強彼此間有所衝突,如1881年的突尼西亞、1896年波耳戰爭、1898年法紹達事件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兩次摩洛哥危機,都引致列強關係的僵局,另外,新帝國主義的擴張加劇第一次世界大戰列強軍備競賽,如英德兩國在海軍規模上彼此競爭。殖民地擴張也加劇敵對同盟的形成,如法國侵佔突尼西亞迫使意大利投向德奧同盟,德國進行殖民地擴張也迫使英國投向法俄同盟。故此新帝國主義的殖民地擴張某度上促使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收錄日期: 2021-04-19 21:16: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205000051KK0054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