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筷子荒”!日本媒體這樣形容。其實《日本經濟新聞》就曾放出中國政府可能停止對日本出口一次性筷子的消息。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林野廳的統計,日本每年要消耗250億雙一次性筷子,其中有96%來自中國。 有資料顯示,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發明的。但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5%,但他們卻不砍伐自己國土上的樹木來做一次性筷子,全靠進口。中國的森林覆蓋率不到17%,卻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國。
日本人不知道森林的重要性嗎?他們非常清楚。日本國內森林覆蓋率近67%,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而中國森林覆蓋率不到17%。儘管日本的森林覆蓋率如此之高,日本卻不准對國內森林進行商業性採伐,木材幾乎全部依賴進口。而且,日本還通過完善其法律體系,制定了《國有林事業改革的特別措施法》、《關於國有林經營管理的法律》、《關於國有林活用的法律》、《森林法》、《森林林業基本法》等多部法律,來保護其森林資源。
中國對日出口一次性筷子是最典型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即為了發展經濟進行資源出口型的生產開發,資源過度開發最終導致環境遭到破壞。當年曾對日出口一次性筷子的許多國家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許多國家都是因為森林資源枯竭才不得不退出這一市場競爭的。在中國的一次性筷子大量進入日本時,日本國內的一些生產企業也向政府提出過諸如限制從中國進口的建議。
日本政府雖然曾在1995年、1996年先後對進口牛肉和豬肉採取過限制措施,但在一次性筷子問題上,日本政府卻從1999年年初開始把進口關稅由原來的5.2%下調到4.7%.這也反映了日本政府對帶有破壞他國資源性質的進口問題所持的態度。 關於中國對日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問題,日本政府林野廳雖然一再堅持,利用建設用木材的下腳料和“間伐”木材為原料生產一次性筷子,不是在破壞森林資源,而是在促進有效利用森林資源,但這或許在日本是可行的,放在中國可能就是另外一回事。
因為如果按“間伐”和利用下腳料的方式生產,無疑會增加生產成本,中國企業可能會退出對日出口一次性筷子的隊伍。為了滿足對日出口的需求,中國的製筷企業不得不消耗掉大量木材,中國北方森林因此正在遭到破壞。這就意味著日本在對他國資源進行掠奪。
如果按一棵成年樹木能夠生產出一萬雙筷子計算,那麼中國對日出口的200多億雙一次性筷子至少需要250萬棵樹,需要砍伐掉數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與日本國內所採用的“間伐”方式不同,中國的森林采伐大都是採用“一採光”式的砍伐方式,應該說這是對現有森林資源的一種毀滅性的採伐。由於後續植樹工作乏力,原本是可再生的森林資源就變成了一次性資源。這對中國的林業資源是極大的浪費同時,這也是造成沙塵天氣的根源。
沙塵暴是中國北方春季較為常見的一種災害性天氣現象。沙塵暴天氣到底是自然因素影響的結果,還是主要由於人類活動對環境破壞引起的?這個問題在學術界的認識目前基本一致,即沙塵暴產生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氣候的乾燥,而人類活動通過干預陸地表面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
沙塵暴作為一種高強度風沙災害,並不是在所有起風的地方就能發生,只有那些氣候乾旱、植被稀疏的地區,才有可能發生沙塵暴。在中國西北地方,人口的快速增長帶來不合理的農墾、過度放牧、過度采樵、單一耕種,這些現象必然導致植被和地表結構的破壞,使草原萎縮、土地沙化、生態系統失衡。由於這種造沙的速度遠快于人們治沙的速度,無疑為沙塵暴形成提供條件。沙塵暴更加頻繁和劇烈地發生,也與亂砍濫伐樹木不無關係。
當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相繼在一次性筷子的競爭中退出的時候(比如韓國,不僅早就停止了出口一次性筷子,還成了一次性筷子的進口國),為什麼中國人還繼續以毀滅森林為代價,換取那麼一點蠅頭小利?據統計,中國森林在10年間銳減了23%,可伐蓄積量減少了50%。雲南西雙版納的天然森林,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每年以約1.6萬公頃的速度消失著。
日本的森林之所以保護完整,與國民的環保意識不無關係,同時,也與其相關制度的完善密切相關。為了保護有限的森林資源,中國當局應該修訂現行法律,對破壞森林的行為予以嚴懲。同時,應全面禁止木制一次性筷子的生產和出口。中國的一次性筷子對日出口雖然給一些地方帶來了收入,也創造了一定的就業機會,但同時也應該看到這項產業給中國帶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