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
http://www.peopo.org/sowtw/resource/1262/preview_med/3829
包圍在地球表面有大氣層,厚度20-50公里,其外圍約占全厚度2/3為同溫層,層間有臭氧存在,能吸收絕大部分(99%以上)紫外線,使地球上的生物得免遭受輻射灼熱之害。這種存在同溫層的臭氧,一般稱為臭氧層。
‧當太陽光照射到臭氧時,紫外線撞擊到臭氧,引起O3分裂: UV + O3 → O + O2
‧然而,產生的游離氧原子便立刻再和O2結合,成為另一個O3,同時釋出熱量: O + O2 → O3 + 熱能
這種反應幾乎在瞬間同時進行,使絕大部分射入同溫層的紫外線轉化成熱能,讓臭氧罩依舊維持原有的濃度,達成生態上的動態平衡。大自然如此巧妙的安排,目的除了能確保地球上的動植物生命延續,所形成的光和熱亦成為千萬物種的營養供給來源。
但這種有關物種生命的微妙平衡,卻由人類文明的發展,面臨破壞的威脅,起因由於人們種種活動,主要有:
(1)罐頭工業噴漆塗料的興起,以及冰箱製造業使用Freon(二氯二氟代甲烷)冷凍劑。
(2)噴射機在同溫層飛行,引擎排放NO及NO2。
(3)自來水廠及汙水處理工廠,利用氯氣殺菌處理。
若紫外線的波長在沒有轉化成熱量的情況下而直接照射到生物時,生物組織中蛋白質和DNA都將遭到破壞,造成日燒現象;若紫外線完全不被吸收而全部射到地表,毫無疑問,全球的動植物都將被烤焦而毀滅,縱使入射率低於1%,情況還是很嚴重,據統計,在美國每年已有200,000-600,000人因日燒現象而引發皮膚癌。
根據醫學界的研究,臭氧層厚度只要減少1%,人類產生皮膚癌的機率將增加2-4%。科學家從衛星觀測研究中預測,以目前的減少速度持續下去,不出數年,全球患皮膚癌人數可能超過300,000人,僅美國死亡就可達12,000人,每年罹患白內障的人數也將達到160萬人。
海洋及湖沼學家也發現南極浮游生物及藻類已減少6%~12%,由於水生植物遭紫外線照射,破壞了食物鏈,南極企鵝也急遽衰退中。 過量的紫外線長驅直入,長期照射下,對整個生態系而言,它還可能造成基因突變、氣候變遷、生態失調的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