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哂all中樂的管樂器的名(10點)

2010-01-24 3:36 am
我想要哂all中樂的管樂器的名(最好有埋參考Internet)

回答 (4)

2010-01-24 3:56 am
✔ 最佳答案

簫分洞簫、南簫和琴簫。


古時大笙稱為「竽」,小笙稱為「和」。


一般可因其長度及音域分成小笛、梆笛、曲笛、大笛,此外尚有不貼笛膜的新笛(十一孔笛),以及最小、音最高的口笛等。

排簫
是中國古代一種吹奏樂器,與編鐘、編磬均是上古時期中國重要的樂器。

嗩吶
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由波斯傳入(Surna音譯),在西晉時期的新疆克孜爾石窟寺的壁畫中就已經出現了嗩吶演奏的繪畫,最晚在16世紀就在中國的民間流傳了。

蘆笙
為中國苗族所流行使用的一種民間管樂器,分大、中、小多種類型,均由笙管、笙斗和簧片三部分構成,常用的裝有用蘆竹製成的笙管六根,外側開有按音空,下側裝有銅簧,插入一長形木斗或葫蘆內,每管一音,在每兩、三根笙管上端,合套竹管作為共音管。

管子
是古代龜茲(今新疆庫車一帶)的樂器。

篳篥
是古代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經常使用的一種樂器,名稱可能是由突厥語或匈奴語直接音譯過來的,也寫做「觱篥」,用竹子或木做管,頂端有用蘆葦或麥秸做的哨,管身開洞,豎著吹。聲音高亢凄厲,古代詩人聽後就有遠離家鄉的感慨。

巴烏
彝、苗、哈尼等民族吹奏樂器。

葫蘆絲
(又叫葫蘆簫、篳朗叨、潑勒翁、布賴、米倫、比格寶、渥格寶、拜洪廖或同格滿),是傣、阿昌、德昂、佤、布朗等族單簧氣鳴樂器,屬簧管樂器,主要流行於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

侗笛
侗族吹奏樂器。

唎咧
即口簫,黎族吹奏樂器。


是一種吹奏樂器,中國民族樂器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其起源可能是先民用於誘捕獵物,並隨著音孔的增加,進而發展成為可以吹奏曲調的旋律單純的樂器。
2016-05-08 6:31 pm
哈囉 ! 大大

我可以建議你去仁寶當舖哦!!

在中壢往桃園方向中華路二段 YKK對面

我也是去那裡借的 店長很好商量 會給你方便的

保密 利息也很低 !服務態度也很親切

我也是我朋友介紹我去那的

而且她們在網路上的評價也很好哦

你可以去網路上搜尋 仁寶當舖

他們很專業 過件率也很高 評估完你的條件馬上放款

事後你有什麼問題 打過去給他們 他們都會盡量配合你

你可以去了解看看 !祝你好運~~~
2010-01-26 4:01 am
板胡,高胡,二胡,中胡, 革胡及低革胡,古箏,揚琴,大鼓,笙,琵琶,柳葉琴,管,阮,三弦,笛子,洞簫,木魚,嗩吶,鑼,鈸
2010-01-24 7:46 am
笛子是中國傳統音樂中常用的橫吹木管樂器,即中國竹笛,一般分為南方曲笛和北方梆笛。笛子常在中國民間音樂、戲曲、中國民族樂團、西洋交響樂團和現代音樂中運用,是中樂的代表樂器之一。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也有木製笛、石笛和玉笛。不過,製作笛子的最好原料是竹,因為這材料的聲效最好。


簫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是直吹的樂器。

現代簫分洞簫、南簫和琴簫。傳統洞簫沿用古制;琴簫為8孔,為改進後降低聲音,適宜與古琴合奏,但是新洞簫也已經經過了十二平均律的改造和八個指孔的修改,提升了表現和轉調能力;南簫,由唐代發展而來,與日本目前流行之現代尺八分別為尺八所不同的兩個支派,在簫的形制,音律方面有較大差異。傳統型的南簫最主要的特點是採用勻孔以及外切形吹口,目前僅見於民間和傳統音樂。而流行於福建,廣東,台灣等地的新南簫都經過了十二平均律和八指孔的改造,吹口方面,同時存在外切吹口和內切吹口;經過一代代簫的製作家和演奏家的拓展,簫的音域由不足兩個八度,已經逐步擴展為超過四個八度。表現力大為提升。

周之簫,指排簫。今之洞簫,最早見於漢陶俑。漢後,文人筆下排簫與洞簫有所混淆,而別名更能表示樂器。「豎吹」、「尺八」、「豎篴」、「通洞」是洞簫別稱;「鳳簫」、「參差」是指排簫。

排簫的前身名叫籥,《詩經》中已有記述。傳說虞舜時曾出現一部樂舞,主要是用排簫演奏。到南北朝及隋唐年間,更成為宮廷雅樂的重要樂器,並流傳至高麗、龜茲、日本等地使用。


嗩吶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由波斯傳入,在西晉時期的新疆克孜爾石窟寺的壁畫中就已經出現了嗩吶演奏的繪畫,最晚在16世紀就在中國的民間流傳了。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成圓椎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着一個銅製的喇叭口。
笙,是中國的簧管樂器,在古代的樂器中,笙屬於匏類。笙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由每根管子中的簧片發聲,是吹管樂器中唯一的和聲樂器,也是唯一能吹吸發聲的樂器,音色清晰透亮,音域寬廣。
由於笙可以吹奏和弦,在傳統器樂和崑曲裏,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樂器如笛子、嗩吶的伴奏。在傳統音樂裏,笙常在旋律線加上四或五度的音。在現代國樂團,笙可以擔當旋律或伴奏的作用。


蘆笙為中國苗族所流行使用的一種民間管樂器,均由笙管、笙斗和簧片三部分構成,常用的裝有用蘆竹製成的笙管六根,外側開有按音空,下側裝有銅簧,插入一長形木斗或葫蘆內,每管一音,在每兩、三根笙管上端,合套竹管作為共音管。現經改革,使用的多為苗族蘆笙演奏家、創作家東丹甘所發明的十八管蘆笙。蘆笙的演奏常會配合苗族的民族舞蹈蘆笙舞,在其他苗族的習俗中也常出現,可說是與苗族生活極密切的一種樂器。除了苗族之外,侗族也常使用這種樂器。


管子可以指:
對管仲的尊稱
一部匯集先秦諸家學派篇什的子書:《管子》;
一種吹奏的樂器:管子。


篳篥是古代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經常使用的一種樂器,名稱可能是由突厥語或匈奴語直接音譯過來的,也寫做「觱篥」,用竹子或木做管,頂端有用蘆葦或麥秸做的哨,管身開洞,豎著吹。聲音高亢凄厲,古代詩人聽後就有遠離家鄉的感慨。
篳篥傳入中國後,經過改造,據信目前中國的樂器管子和嗩吶可能都是篳篥改造的產物。


巴烏,彝、苗、哈尼等民族吹奏樂器。管身竹制或木製,長約27厘米,開有八個按音孔,一端側面開吹孔,吹孔內裝有尖舌形銅質簧片。演奏時橫吹,振動簧片發聲,其音色優美,音量較小,常用於舞蹈和說唱的伴奏。近年來對巴烏進行了改革,管身加粗加長,使用了音鍵,音量也有所增大。改革後的巴烏音域可達到兩個八度。在紅河彝族地區還流行直吹巴烏和雙管巴烏。


葫蘆絲(又叫葫蘆簫、篳朗叨、潑勒翁、布賴、米倫、比格寶、渥格寶、拜洪廖或同格滿),是傣、阿昌、德昂、佤、布朗等族單簧氣鳴樂器,屬簧管樂器。 葫蘆絲代表作是《月光下的鳳尾竹》。


侗笛,侗族吹奏樂器。竹制,上端劈開竹皮,兩端用細竹條墊高並用竹篾纏繞固定,距上端吹嘴5厘米處開一哨孔,將竹片夾在哨孔下端形成簧哨。長約30-40厘米,豎吹,管身開六個按音孔,音量較大,音域可達十度。吹奏時可用口鼻循環換氣,聲音不斷。有人用鼻孔吹奏,邊吹邊唱。侗笛一般在夜間吹奏,可用於伴奏或獨奏。


唎咧,即口簫,黎族吹奏樂器。黎語稱「唎咧」。流行於海南島各地。由七個從細至粗的竹管套接而成,包括吹嘴在內,全長約20厘米,上細下粗,共六個按音孔。最上一節細竹管削劈出一片薄竹,作為吹奏竹簧,或在竹簧內插入麥桿片或樹葉片以吹奏。音色圓潤、柔和、清亮,有效音域在一個八度以內。現經改革,製成高、中、低三種形制,改用嗩吶雙簧葦哨,音量增大,音域擴展可達十三度,用於獨奏及合奏。


壎是一種吹奏樂器,中國民族樂器中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其起源是先民用於捕獵,隨着音孔增加,發展成可吹奏曲調旋律的樂器。


塤的大小、顏色、紋飾、音域各異,形狀與陶笛類似,沒有陶笛的哨口,因演奏者要轉動塤演奏不同的音調。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20 18:44: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123000051KK0138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