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一定要句尾上仄下平嗎?
梁羽生在名聯觀止已說過,對聯句尾不定一定要上仄下平。
只要是平仄相對便可以了。
古亦有「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魏無忌,長孫無忌,彼無忌,此亦無忌。 」之妙對,古亦有之,即使是特別的例外,也代表容許上平下仄了。既然如此,為何要嚴厲苛求今人?
2010-01-24 15:40:54 補充:
「要求句尾「上仄下平」只是「基本規則」
對聯的「基本原則」請問是誰定的?
何有典據支持?」
願聞其詳!
「然而以古今所有對聯來說,上平下仄的例子是極少之數,是否達千分之一、萬分之一,尚未見統計!」
既然基本原則,為何允許例外?何以古人可以例外,今人卻一定要遵守基本原則,否則便是亂無章法?
既是極少之數的例子,即代表古已存在了,古人豈不是違反了基本原則?既然如此,老師何不把那些對聯一一拿出來,逐一批判,已教導我輩初學者?
2010-01-24 15:41:29 補充:
在此向老師請教,像以下對聯,又是否屬違反基本原則,亂無章法?
左舜生,姓左不左;易君左,名左不左;兩君胡適,其于右任乎;
梅蘭芳,伶梅之梅,陳玉梅,影梅之梅;雙玉徐來,是言菊朋也。
2010-01-26 22:42:30 補充:
在下這種初學者如何敢和老師爭辯?閣下太抬舉我了.
老師的網址恕在下看不到,該網站的安全有問題:
請看McAfee評級
http://www.siteadvisor.com/sites/2000y.net
瀏覽器自動阻撓了連結,想看也看不到。
為閣下電腦的安全著想,勸閣下也不要常瀏覽這類網站。
在下只是抱著求學的心態,向老師請教該聯可有違反基本原則,亂無章法而已。老師不肯賜教也就算了,為何說這是爭辯?
請問閣下如何得知傳統古典文化規定對聯一定要上仄下平?可否分享是哪本典藉,哪名學的學說?
2010-01-26 22:42:34 補充:
另外,網絡上常散播不實資料,為何在下要梁羽生先生的看法不用而偏信那些資料來源成疑的網絡資料?
望老師不吝賜教!在此先行道謝!
2010-02-01 20:23:02 補充:
謝謝閣下的見解。
本人早前找資料,也發現內地對聯專家余德泉在其書對聯通指出「宋明時期,由於要求尚不甚嚴格,不少對聯尾字是上平下仄的。爾後,碰到不得已的情況,人們有時也寫尾字上平下仄的對聯。」
他更舉出一個例子-說「黃興是個撰聯高手,但他撰寫的“前年殺吳祿貞,去年殺張振武,今年又殺宋教仁;你說是應桂馨,他說是趙秉鈞,我說確是袁世凱”這一挽宋教仁聯,上聯末尾就是平聲,下聯末尾就是仄聲。因為從時間上看,先有“殺”,然後才有“說”,上下聯不能顛倒,而宋教仁的“仁”是平聲,袁世凱的“凱”是仄聲,也避不開。於是尾字就只好上平下仄了。」
2010-02-01 20:23:06 補充:
類似例子,還有以下幾個:
登此山一半已是壺天
造絕頂千重尚多福地
(泰山壺天閣聯)
惟楚有材
于斯爲盛(嶽麓書院聯)
兩行北雁,避風雪以南來;
千古西烏,沖夜月而東去。(陳鏵與朱熹對飲,忽見山雁南飛.陳乃爲此聯,朱極賞之。)
可見對聯上平下仄也是允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