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太平天國是用了"重典",打下了半壁江山
那時他們厲行禁煙,一掃鴉片煙毒害百姓之苦,這不可不說用了"重典"之果效,一掃當時的頹風. 但是重典往往引起民變, 8成用重典的國家/朝代也是迅速亡國的,
這就說說用法治國的朝代吧
明朝法律你說不嚴厲嗎?
但有沒有速亡?
新加坡的法治又如何?不重?
她有沒有因此而變弱?
亂世,就是民情不穩和內亂頻生的世代。
要管治亂世,就應該使用重典。利用重典作為後盾,打壓以上犯上的力量,就能確保內亂不會頻生,也能令到民心歸順。
就以秦朝為例,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四周也存在六國餘黨,於是秦始皇就制定了一系列的高壓政策:墮毀城廓、沒收兵器、禁止民間習武等。最終也能令民心安定。
也許有人會說,秦用重典,並不是導致速亡嗎?
第一,秦用重典,成效多於惡果,問題只是秦施政過猛,結果適得其反,令民變四起。
第二,秦朝立國初期,明顯是一個亂世,故用重典絕對是正確的抉擇,只是到了亂世之後,重典仍然沿用,令治國之法不合適當時的局勢,對秦朝壽命也有一定影響。所以,秦用重典與其速亡並無直接關係。
如果漢初的無為而治真的可以治亂世,但為什麼會發生七國之亂,
險將中國再次陷入分裂狀態呢?
還有就是漢代沒有因用了黃老治術而得天下,這個天下還是經過楚漢相爭才得到的.
當時所得到的天下,已歸一統,只是百廢待舉,黃老之治合乎當時的局勢,才得以採用
而不是用了黃老之治,就可結束了亂世
再者,武帝又為何不再用黃老治術呢?
其實漢七國之亂與秦速亡的情況大致相同。
劉邦得天下後,百廢待興,各方面也需要休養生息,故劉邦採用了無為之治。問題就在於「百廢待興」的時代過去了,但無為之治仍然採用,結果帶來了種種問題:諸侯坐大、商賈壟斷等等,間接導致了七國之亂。
而秦皇得天下後,用法家思想治國,利用嚴刑苛法以打擊民眾反判的情緒。但當反判的民眾,如六國餘黨都被清除後,秦皇依然以法治國,再加上焚書坑儒,結果再次激起了民眾反判的情緒。
2010-01-17 12:53:03 補充:
問者問的是例証,唔係解釋,其他兩位有冇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