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一問(最新資料)

2010-01-15 3:13 am
倪匡一問
倪匡現居何處?(要2010年最新資料)

回答 (3)

2010-01-15 3:19 am
✔ 最佳答案
倪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倪匡

倪匡在樹仁大學主持講座(2007年11月)
原名倪聰
出生1935年5月30日 (74歲)
上海市
筆名衛斯理、沙翁、魏力
職業作家、小說家、評論家
國籍 美國
創作時期1957年至2005年
流派科幻小說
代表作《衛斯理系列》、《原振俠系列》
配偶李果珍
子女倪穗(女兒)、倪震(兒子)
親屬亦舒(妹妹)
倪亦方(胞兄)
倪匡(1935年5月30日-),原名倪聰,字亦明,先後使用過的筆名包括:衛斯理、沙翁、岳川、魏力、衣其、洪新、危龍、等等。祖籍中國浙江寧波市鎮海縣,生於上海市。1957年逃難移居香港,1992年移居美國舊金山,2007年再次移居香港。他是華人科幻小說界裡的知名作家,被喻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著名作品包括《衛斯理系列》 、《原振俠系列》、《浪子高達系列》、《神探高斯系列》、《亞洲之鷹羅開系列》、《非人協會系列》、《女黑俠木蘭花系列》、《年輕人與公主系列》、《神仙手高飛系列》、《俠盜影子系列》等。倪匡寫作範圍甚廣,亦曾寫作怪異小說、色情小說,也曾創作少量武俠小說。此外,倪匡也創作了超過三百多個電影劇本。另外亦曾在1989年至1990年間,與黃霑和蔡瀾合作主持亞洲電視清談節目《今夜不設防》。[1]。
目錄 [隱藏]
1 簡歷
1.1 寫作生涯
1.2 政治觀點
2 家庭
3 迭聞
4 圖片集
5 作品
6 注釋
7 參考資料
8 外部連結
[編輯]簡歷

1951年,16歲的倪匡為了追尋烏托邦理想,輟學離家,隻身北上進入華東人民革命大學受訓三個月,然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公安幹警,參與過土地改革和治理淮河的工程,後來又去了內蒙古墾荒。當兵期間,他發現共產黨的種種不合理和愚蠢行為,跟宣傳的平等世界完全是兩碼子事,軍隊內部就有不少特權階級橫行,而且事無大小都要匯報思想、開會檢討,令愛好自由的倪匡越發感到不滿和失望,經常跟上級爭拗,也多次成為批鬥對象。
1956年末,身處內蒙古的倪匡因兩項罪名被迫逃亡。其一是因為風雪太大,運煤車不能把煤送到,他和另外幾名士兵為免凍斃,合力把小河上的木橋拆下來生火取暖,結果被單位書記指為「破壞交通」。其二是他偷偷飼養的狼狗把軍中的大隊長咬傷,這兩罪足以判他監禁10年,於是他聽從朋友的提點,連夜騎馬逃往北方,原本想到外蒙古避難,卻誤打誤撞到了火車站,坐上一列開往南方的火車,把他送到大連,再乘船往上海,但那時沒有人敢接待他,他只好繼續南逃,歷盡艱辛,多次靠吃老鼠、螞蟻、棉花充飢,走了三個月的路到達廣州,路上還發揮其刻印章的技術瞞過關防,才成功逃離鐵幕,後再經澳門,於1957年7月成功偷渡到香港。


倪匡在香港星光大道的手印及簽名
[編輯]寫作生涯
倪匡抵港初期在工廠幹雜工,晚上在大專院校進修,後來投稿到《真報》和《工商日報》,不但被採用,還獲《真報》聘用,先後出任校對、助理編輯、記者和政論專欄作家。他的第一篇小說是寫中共的土改故事,叫《活埋》,1957年底發表於《工商日報》。翌年倪匡開始創作武俠小說,早期作品包括女黑俠木蘭花、浪子高達的故事、神仙手高飛的故事以及六指琴魔等。1962年他開始用筆名「衛斯理」寫科幻小說,在《明報》副刊連載,已出版的《衛斯理》系列小說達140多本。在1960年代末,香港武俠影片興起,倪匡轉而從事劇本創作。十多年間,所寫劇本不下數百部,代表作有張徹導演的《獨臂刀》。據他自述,他在高峰期時曾一天寫下二萬字,十二份報章刊登其作品的記錄[2]。現時年過七十,曾經日寫過萬字的倪匡坦言自己已過了寫作的高峰期,不是不想寫,而是「寫不出,配額已用盡了」。寫作令倪匡名成利就,他也因此而一度意氣風發,沉迷於酒色財氣,1986年信奉基督教後,才逐漸擺脫各種生活惡習。
[編輯]政治觀點
倪匡堅信,一黨專政始終行不通,權力無限擴張、沒有監督力量,共產黨必然腐化。他說:每當聽到別人說共產黨進步了,總會想起一個老笑話,話說一個食人部落的領袖,不服別人批評他殘忍野蠻,於是派了很多子弟到哈佛、劍橋留學,多年後,這些留學子弟都西裝筆挺的回來,人家問食人部落領袖現在怎樣了?他說我們好進步了,用餐刀吃人肉。共產黨現在的所謂進步就是用餐刀吃人肉。
[編輯]家庭

倪匡的妹妹亦舒是文藝小說作家。倪匡的兒子倪震曾任電台主持人,而香港1990年代紅星周慧敏則是倪震的妻子(2008年12月18日宣佈申請註冊)[3][4]。倪匡另有一女兒倪穗。
2010-01-15 6:56 am
2010-01-15 6:41 am


收錄日期: 2021-04-16 14:44:2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114000051KK0128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