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50-60年代街頭小食

2010-01-15 2:56 am
關於50-60年代街頭小食

回答 (2)

2010-01-24 9:55 am
✔ 最佳答案
ki.ni752君,
你的問題涉及50年代(1941-1950)及60年代(1951-1960)的街頭小食,此題涉及之資料極廣,在下唯有簡畧列出,希望能稍為滿足你的好奇心。該年代的街頭甜鹹零食,季節日夜也別有不同,林林種種,與今日有天淵之別。順帶一說,鱼疍在該年代並非小食或零食,而是在大牌檔的正食,如鱼疍河或麵(當年大牌檔多只賣河粉或麵,米粉亦多欠奉。余記憶所及夏天最流行的是豆腐花、涼粉、甜酸醋浸瓜果如椰子夾酸薑(亦可分開買)、青及紅辣椒、大芥菜心、沙葛、蓮藕、木瓜、沙梨及青桃等皆最令人垂涎。當中最貴的是椰子夾酸薑,最平是雜碎(切碎了的各類下欄)。甜的有馬仔、疍散、砵仔榚、米通餅、酥糖、花生糖、糖、以威化紙裹着砂糖和椰絲,搖着它會沙沙作響的「薄餅」、白糖榚等等。順道一提的那時「鷄疍仔」及「喱鱼疍串」等尚未面世。鹹的有炸魷鱼、臭豆腐、滷水疍。晚上戲晚門側有煨魷鱼、烤鱆鱼絲、糖砂炒栗子及白果(銀杏),粵劇大戲院門前除上述多項外尚有熱栗米、去皮熱蔗等等。該年代日間過街擔賣的小食類多而味美如油柚皮、滷水墨魚、鴨腎等,亦有投擲飛機欖(品種繁多如有辣有唔辣的甘草欖、蜜漬的夫妻和順欖等)的沿街叫賣,兩三毛錢交易也立即擲上三甚至四樓,準確非常;亦有沿街售賣芸呢拿雪榚磚及雪榚杯(當時稱蓮花杯)、錫紙包雪榚三文治的安樂園脚蹅三輪雪榚車,及單售賣芸呢拿雪榚,紅荳及果汁冰條的菲仕蘭雪榚單車,印象猶新。晚上則擔賣小食種類尤其多,甜鹹俱備;薏米白果水、綠豆沙、柴魚花生粥、雲吞麵等。更有在港島春源街及現今灣仔差館附近之大笪地擺賣之豉椒炒黄沙大蜆等,如今已成歷史了。當年時的小食店美味佳品甚多,如甘草陳皮、甜話梅、鹹薑、蝦子紥蹄、鐵磷牛肉乾、喱牛肉粒、和味龍虱、桂花蟬等,畧舉數例,以結夲文,因若要稍微詳細寫出,恐一書亦難盡也。

2010-01-24 03:38:52 補充:
對不起,在下忙中有失,忘了當年小食中南乳肉(即南乳花生,分甜鹹兩種)及魚皮花生,皆爽脆可口,更有油豆,亦極受當時老中青歡迎。60年代初開始有所謂街邊「碗仔趐」, 余亦曾親嚐,該物是以生粉加味精及豬肉絲作湯後加粉絲作魚趐之謂也,而對hzithuangziwei君所說之它是由餿水所製,不敢認同。再者豬皮籮蔔「哪喳麵」亦應起碼是70年代初的產品。hzithuangziwei君所說有十二年歷史的「三點三」蛇竇的食品一事。夲人認為三行行業之三點三下午荼時段跟50至60年代扯不上關係,且不要說50至60年代尚未興起三點三之習慣。
參考: 夲身童年的美好經歷, 夲身經歷及體驗
2010-01-15 3:11 am
據02年8月8日《蘋果日報》報道,香港人每日吃掉55公噸,約375萬粒魚蛋,是學生最喜愛零食的第一位,足見魚蛋的地位。


街邊篤魚蛋是五六十年代產物。當時街邊麵檔價廉,為減成本,便用潮州白魚蛋的下欄,或不太新鮮的魚肉,溝勻再以油炸熟做不料大受歡迎,成為香港街頭小食的台柱。


基本上,街邊魚蛋檔都是從批發取貨,味道大同小異,要出奇制勝就要靠個汁。好似勁多學生幫襯的「津味」,其辣汁辣得過癮。原來,辣醬乃津味自製,混入咖喱粉,辣得來夠香。而且這人氣旺,經常大排長龍,魚蛋去貨快,不會浸到無晒味,食落鮮味又彈牙,難怪每天可銷出15,000粒魚蛋,銷量驚人。


絕版瓦砵 - 砵仔糕


砵仔糕本來是用瓦砵頭盛載,近年早已絕跡。


在深水找到這檔碩果僅存的瓦砵頭砵仔糕。老闆黃生說砵仔糕是四邑地道街頭小食,酬神祭祖也必備此糕點。

生隆特別
自台山運來砵仔做糕。缽頭的的骰骰,直徑只有兩吋,容量小,受火力便均勻,不似大碗因火力不均造成邊硬中間軟的現象。而且瓦砵煮得愈多愈吸味,用舊瓦砵煮來的糕,會特別香些。砵仔糕一啖一個,香滑彈牙,有米香,老闆黃生說他們每天閒閒日賣出2,000個。


日賣500底 - 雞蛋仔


五十年代雞蛋仔已經出現。當年小販都用炭爐,手持兩塊重重的生鐵,夾蛋漿燒。近年的雞蛋仔已轉用石油氣爐,鐵夾也輕了。

「勁
辣派甜甜掌門」每日賣出近五百底雞蛋仔,銷量驚人。其雞蛋仔是真材實料落足雞蛋(日用20隻蛋),蛋香十足,焗起的雞蛋仔立刻放風扇前風乾,令外殼脆口鬆化,蛋仍然保持柔軟。這店標明無色素,只見蛋色淡黃,鮮黃得刺眼的必屬加色之作,小心!


明星至愛 - 魚肉燒賣王


絕對有理由相信魚肉燒賣的受歡迎程度遠高於正印蟹皇燒賣。


潮興雖然只是向供應商取貨,但老闆說蒸燒賣的火候很緊要。「蒸5分鐘就好,耐會太腍,仲每日分幾輪咁出,咁就唔會有倒汗水整腍燒賣。」潮興的燒賣入口非常彈牙,豉油汁非常香甜,原來是特別用三四隻豉油溝成的。「好多明星都幫襯我。好似林峰每次都買幾盒,陳慧琳親都起碼食兩串,仲要勁加豉油添。」


臭名遠播 - 臭豆腐



本來是浙江紹興的傳統小食,在上海一帶處處可見。臭豆腐之所以奇臭無比,全靠把厚豆腐連「臭滷」(發酵液)及水分,放入密不透氣的容器內發酵而成。

街頭好味的臭豆腐已幾乎絕跡,要試的話得去旺角美味食店。這的臭豆腐很不錯,臭味夠,外面極脆,內軟綿,難怪蔡瀾、譚詠麟都是捧場客。


(註:小吃排名不分先後) 廉價富豪 - 碗仔翅


碗仔翅雖不是真魚翅,但起源卻真的來自魚翅。四五十年代在廟街榕樹頭一帶,街邊檔用俗稱「倒餿水」,即酒家食剩的翅頭翅尾,開豆粉水、落味精、豉油等去賣。今日的碗仔翅當然已由鋪頭自己煲自己調校,沒有魚翅,卻有粉絲。


現時許多碗仔翅入了鋪,呂仔記做的湯芡很薄,不會起粉糰,入口滑膩,湯味鮮,重要是味精下得較少,食完不會渴足一天。


另外呂仔記生菜魚肉的魚肉標榜沒有增加彈牙口感的化學物質,咬落的確不甚彈牙,但魚鮮味夠,魚肉真實感百分百。


很多人都愛把碗仔翅和魚肉兩溝,最終成為街頭小食經典配搭。


三點三 - 菠蘿包


菠蘿包因有塊凹凹凸凸似菠蘿的脆皮而命名,由細路食到而家,是香港人至愛的麵包。


正的菠蘿包脆皮要脆,包要夠香和鬆軟。樂園就特別做得出色,用糖、雞蛋、牛油、麵粉做成的脆皮,香脆鬆化;包身香味夠,是雞蛋足和加入豬油的效果,包粉筋性夠,非常鬆軟。


樂園在灣仔已有十二年歷史,是不少打工仔「三點三」的蛇竇。樂園的菠蘿包除是香港旅遊協會飲食指南所推介外,明星如鍾鎮濤、許冠文都是捧場客。


爽甜 - 豬皮蘿蔔


豬皮蘿蔔是五十年代街頭哪喳麵的傳統。五十年代香港經濟未起飛,哪喳麵一毫子有交易,又平又飽肚,大受歡迎。


正的豬皮蘿蔔是不會浸得太腍,豬皮爽口,蘿蔔鮮嫩。靚靚的豬皮軟硬適中,彈牙爽脆。蘿蔔嫩口唔起渣,清爽清甜,配合其秘製麻辣醬更惹味。


港式甜薄餅 - 糖餅


在香港至少有八十年歷史,它之所以叫糖餅,因夾在薄餅的糖有如一段段白,是幾十年前小孩子的平價零食。


糖要由經驗豐富的師傅才做得好。做法是將麥芽糖加熱融化,以棍棒持續拉扯,令它由金黃色逐漸轉成白色,當糖拉至條狀時就以剪刀剪成一段段,冷卻後的糖就會變成脆身


黃大仙的甜絲絲懷舊美食店的糖餅入口脆卜卜而唔黐牙。薄餅日日新鮮做,又薄又軟,加上糖和椰絲花生食,能重拾童年回憶


鬆化香甜 - 蛋撻

蛋撻陪住我們幾十年,相信好多人小時候都梳過「蛋撻頭」髮型,可知幾深入民心。


檀島蛋撻已有四十幾年歷史,由當年每個三毫子個賣到今日的$4個。檀島的蛋撻有128層酥皮,比普通的100層多,咬落果然特別鬆化香酥。蛋漿蛋味夠,又滑膩,最得人心是甜度適中。


收錄日期: 2021-04-13 17:02:5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114000051KK0124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