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以及中共,建立一個更和諧的關係?
如題,這鐵三角於冷戰期間,中共採取什麼外交手段使關係可保持和諧呢?中國共和西方社會黨作出了截然不同和多變化的歷史抉擇。不同的歷史抉擇決定了中共和西方社會黨之間在不同時間存在全面對立和緩和的關係狀態。 美、聯作為世界政壇的兩支重要的力量,二者在全面對立的主題下與中共也有過有限的接觸。這些接觸,都不具有黨際交往的意義,但卻為以後各者者關係的改善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各方都體現出未來必將走向緩和與合作的潛在趨勢。
中共與蘇聯方面
但1949-1954年間中共沒有忽視其他民族主義國家,中共對他們的看法及政策有一個發展變化過程。新中國改變了根據“兩大陣營”理論把民族國家視為西方帝國主義陣營一部分的看法,開始把它們當作兩大陣營以外第三種國際力量來對待,並且創造性地提出並執行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外交機構和代表的態度“則應根本不同於資本主義國家”。
之後,公開提出了資本主義國家與新中國建交的條件:(1)斷絕與蔣介石政府的關係;(2)撤走它們在中國的武裝力量。在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上,云後更更具體化為:“任何外國政府,只要它願意斷絕對於中國反動派的關係,不再勾結或援助中國反動派,並向人民的中國採取真正的而不是虛偽的友好態度,我們就願意同它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原則基礎上,談判建立外交關係的問題”。據此中央確定了通過談判來與資本主義國家建交的原則。通過談判建交,而不是繼承舊的外交關係,“不受過去任何屈辱的外交傳統的束縛”,爭取外交上的主動。這是專門針對那些欺侮過中國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提出來的。
與此同時,中共中央又宣佈了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一邊倒”方針。在1949年3月中共中央七屆二中全會上,宣佈了與蘇聯“站一條戰線上”的政策,並在6月30日《論人民民主義專政》一文中提出“倒向社會主義”的方針。據此,儘管蘇聯、捷克和波蘭等國與蔣介石政府也有外交關係,但由於它們是社會主義國家,“真誠地願意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同我們建立外交關係”,因此,無需談判就可與中國建交。這意味著蘇聯等國宣佈承認新中國之際,就是與中國建交之時。1949年10月至11月間,中國就是以這種方式與歐亞11個新民主主義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
與此同時因美帝國主義的對華政策,已由單純地支持國民黨武裝反共,轉變為兩面性的政策。即:一方面,支持國民黨殘餘軍事力量及地方軍閥,繼續抵抗人民解放軍;另一方面,則派遣其走狗混入革命陣營組織所謂反對派從內部來破壞革命。在人民解放軍接近于全國勝利時,甚至不惜用承認人民共和國的辦法,以求取得合法地位,實施這一‘內部破壞’的政策”。在中國共產黨看來,扶蔣反共、破壞中國革命是美國的既定政策。美國承認中共政權只是一種策略和手段,要以取得合法地位為手段,來達到其從內部破壞的目的。作為應對策略,毛澤東認為:“我們從來就是將美國直接出兵干涉中國沿海若干城市並和我們作戰這樣一種可能性,計算在我們作戰計畫之內”。“對於帝國主義的陰謀計畫,我們必須提高警惕,並堅決地將其擊破。”
正是基於對美國的這種分析和認識,中共決定更加不急於同美國建立外交關係。 但至20世紀70年代初,中美關係有所改變,因美國面臨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日益複雜多變的外交課題:面對蘇聯在核武器的數量方面已經超過美國,並於60年代末開始部署反彈道導彈系統,美國感到它的對蘇軍事優勢特別是核優勢已發生嚴重動搖;法國戴高樂主義和聯邦德國新東方政策的實行以及歐共體的蓬勃發展,使美國在西方聯盟中的領導地位正在遭遇挑戰;中國力量的發展和中蘇關係的分裂以及美國國內輿論的壓力,使美國政府必須重新評估中國在美蘇中戰略三角中的作用,並改變以往僵硬的對華政策;還有那場使它付出了3000多億美元、幾萬人的生命代價卻無法打贏的越南戰爭,以及導致其國力相對下降的大量海外軍事義務,更是給美國社會帶來了深刻的危機。因此美國必須對其堅持的全球擴張的大戰略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整,並據此制定新的對外政策,以保持它在國際政治中的主導地位。這一戰略調整的標誌便是 “尼克森主義”。 在外交上,尼克森政府在承認世界已經進入多極時代的前提下,推行均勢政策,從而使美國的外交出現了一些重要變化:第一,逐步結束越南戰爭,在海外駐軍方面加強“歐洲第一”的方針。第二,繼續東西方的對話與接觸,緩和與蘇聯的關係,並力圖從實力出發,用軍控協議限制蘇聯的軍備。第三,主動採取行動,打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的大門,並利用同中國接近來對付蘇聯。第四,調整對盟國的政策,通過強調西方聯盟是“平等的夥伴關係”鞏固美國的領導地位。第五,注重擴大美國在中東和平進程中的作用,以確保美國的經濟、政治利益。
2010-01-15 17:03:34 補充:
Sorry 打漏字:由〝與此同時因美帝國主義的對華政策........〞這句開始標題應該是〝中共與美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