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文話警察用[白色恐怖]手段 ! 請問乜野叫[白色恐怖]

2010-01-11 12:39 am
香港大學女生陳巧文
在元旦日大遊行過後一星期,
家裏有警察上門找人。
讀報,
警員的傲慢和顢頇
在短短幾句話
令人以為這裏
仍是六十年代
四大探長當家的港九新界;
過了兩天,
陳巧文被捕。
這種手段不算高明,
但能在一個介乎民智半開
和已開之間的社會帶來輕微震動,
執法部門對這類看似隱晦
實是明目張膽的恫嚇頗為自豪。
我們的執法部門
是一座極其落後的國家機器,
在陳巧文事件裏劣拙得令人失笑,
有官員認為警方是「缺乏政治智慧」,
這是相當中肯的評論,
只有拉丁美洲的獨裁國家
軍警才有這種清君側的封建思想。
更新1:

巧文多謝大家關心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dXpM3G8oRE

回答 (2)

2010-01-11 12:49 am
✔ 最佳答案
反動、保守的勢力,便是『白色』,而由其發動的一切恐怖鎮壓行動,就是所謂『白色恐怖』」。
參考: 維基百科
2010-01-11 7:40 am
甚麼叫做白色恐怖?


白色恐怖是當你打電話給一些人時,在未接通前你會聽到「嘟」一聲。
白色恐佈是當你打電話給一些人時,在整個對話過程中,你在三秒後聽到自己的回音。
白色恐佈是某些人的電話,總在第一次撥打時打不通,馬上重撥便打通了。
白色恐佈是當你在某些地方查電郵時,登入後看完第一封郵件,你遠都是 “loading” 及 “cannot connect to sever”。當你嘗試登出時,永遠都叫你檢查你的網絡。然後三分鐘後,再登入又出現同樣情況。
白色恐佈是當你發郵件連著一些在香港媒體發表的評論文章給某些人,永遠都是“failure delivery”。
白色恐佈是當你在某些地方看香港的電視新聞時,你不單知道廣播以慢香港一分半鐘播放,你還明白為何新聞報導時段總是突然出現香港公益廣告,並且突然又跳回原來的新聞報導節目。

這種事情發生久了,在你上網、講電話以及使用一切通訊設施時,你都要想想你要說的話是否敏感,是否可以在電話裡講、電郵裡談。然後當你在電話裡提及香港政府好仆街,或者傳聖火香港政府唔使搞到咁誇張,咁高度戒備,甚至聖火其實不神聖時,你會認真地考慮明天回港時能否過關。
甚麼叫白色恐怖?當你住在一個自稱最自由的城市,在一個將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自由納入憲法第35條的國家工作,但你仍對表達自己想法有猶豫、有擔心。雖然你現在沒有被監禁,也沒有被虐打,但你仍然害怕有一天因為你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而發生這樣的情況。
記得警方之前曾否認監聽某些「社運分子」(呢個term 好討厭),有市民說「如果行得正企得正怕咩人監聽」、「呢啲野淨係用黎對付不法之徒,唔關我事」。而我現在很懂得,甚麼叫白色恐佈──即使你報警,警察不會幫你,因為你沒有證據;即使你公開事件,市民也不會幫你,因為你行得唔正企得唔正。即是說,你除了盡量減少與人討論一些敏感的話題,減少表達一些敏感的看法以外,別無他法。

然後,這個世界會變得很安靜。

資料來源 : http://suetwah.blogspot.com/2008/05/blog-post.html

白色恐怖一詞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時期,它的現代用法起源於俄國共產革命時期的共產黨宣傳。在沙俄時代,白色是皇室的代表顏色,沙皇常被冠以「白色沙皇」之稱,白色並無任何貶義色彩。在1917年後的俄國內戰中,反共的俄國「白軍」與布爾什維克的「紅軍」相對。布爾什維克為了醜化對手,遂使用「白色恐怖」一詞來形容白軍的「殘暴」。後來,芬蘭、美國等國反對共產黨勢力擴張的行為有一部份被稱為「白色恐怖」。中共使用「白色恐怖」一詞來形容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反共行為,而行為中確實包括屠殺及迫害,在台灣「白色恐怖」一詞大多用來稱呼中華民國政府在1950年代的臺灣對共產黨及臺獨等政治運動及嫌疑者的迫害。
參考: @@****@@

收錄日期: 2021-04-22 23:01:1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110000051KK0110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