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Q,關於姓氏<觀>
答:有以下的資料~僅作參考:↓
觀姓 ,帝王之家,國名為姓
分佈地區:山東濟南曆城區董家鎮謝家屯村有觀氏 ,省外如廣東省有分佈。其他地區不詳。
同姓名人:
觀射父 :春秋末期,楚國傑出的宗教思想理論家,他的宗教思想理論集中地保存在《國語•楚語下》所記觀射父答楚昭王問話中;
觀鞅 :戰國時期人,《戰國策》中有《觀鞅謂春申》。
帝王家族內部的鬥爭
今山東聊城莘縣的地域上,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古老的國家,名觀國。夏商周三代之前,天下分為九州,觀國一帶屬兗州的疆域。幾千年前,那片土地上發生了一件刀光劍影的故事。
夏代時,古觀國又稱觀扈。夏代第一個世襲帝王名啟,啟的弟弟觀(也有說是兒子)被封於觀地,因排行第五,被稱為“五觀”,又作“武觀”。這個武觀是個頗有野心且不安現狀的人,他看見自己的兄長繼承帝位受到萬人景仰,心生妒忌,遂開始耍起大牌,不拘泥於君臣之禮。
啟看出小弟的心思,屢次規勸無果,更引起武觀的出言不遜,只好給予懲戒。啟把武觀流放到“西河”,就是現在的河南安陽一帶,因為那裡在黃河的西岸,故有此地名。武觀流放西河後,被革除了諸侯官位,淪為平民。
武觀咽不下這口氣,便暗中招兵買馬,製造兵器,準備武裝反抗啟對他的不公平待遇。經過幾年準備,集結了足夠的力量,他就公開舉起叛亂的旗幟,與中央朝廷相對抗。
啟得知小弟公然謀反,甚是憤怒,派兵前往討平叛亂。武觀所糾集的軍隊是一批烏合之眾,沒有經過實戰訓練。雙方甫一交戰,武觀的眾士兵就四散奔逃。武觀很快成了俘虜。
此時的武觀又悔又怕,他在兄長面前表示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但是啟怕他惡習難改,且要樹立君威鞏固統治,最後無奈殺了武觀。
以國名為姓氏
這個武觀,和後世的觀氏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武觀死後,他的子孫便以國為氏,稱為觀氏。這就是觀氏的由來 。
而在武觀死後,根據史料,觀國也經歷了數次變遷:
商代稱觀國,周代稱觀津。春秋時期,觀屬衛國。戰國時期,觀邑先後為趙國、魏國屬地。秦代,觀邑屬東郡。漢初,實行郡縣制,觀地始建縣,稱畔觀縣,王莽時改稱觀治縣,東漢時更名為衛公國,為周後裔姬常的封地。晉代稱衛縣,南北朝時稱衛國縣,隋開皇六年(586)改稱觀城縣,屬武陽郡。至此,古觀國更名為觀城縣,至今,已有近1500年的歷史。
而至於觀氏後人,也在幾千年的歷史變革中,流轉各地。
希望提供的資料~對你有用~請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