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對後世有咩影響

2010-01-04 12:22 am
唐太宗對後世有咩影響???(唔係活絡油啊!!!)\[]/
更新1:

要精簡啊\[]/

回答 (5)

2010-01-04 12:29 am
✔ 最佳答案
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現的盛世。由於唐太宗能任人為賢,知人善用;廣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盛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績一直為後世所傳頌。唐太宗即位後,因親眼目睹隋朝的覆亡,所以常用隋煬帝作為反面教材,來警誡自己及下屬。他像荀子一樣,把人民和君主的關係比作水與舟,認識到「水則載舟,亦則覆舟」,因此留心吏治,選賢任能,從諫如流。他唯才是舉,不計出身,不問恩怨。在文臣武將之中,魏徵當過道士,原係太子建成舊臣,曾謀劃過暗害太宗;尉遲恭做過鐵匠,又是降將,但都受到重用。太宗鼓勵臣下直諫,魏徵前後諫事二百餘件,直陳其過,太宗均虛心接納,並擇善而從。魏徵死後,太宗傷心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逝,朕亡一鏡矣。」

太宗在經濟上特別關注農業生產,實行均田制與租庸調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使人民衣食有餘,安居樂業。在文化方面,則大力獎勵學術,組織文士大修諸經正義和史籍;在長安設國子監,允許四夷君長遣子弟到來留學。此外,太宗又屢次對外用兵,經略四方,降東突厥、平薛延陀、征高麗、服吐蕃、平回紇,使唐之國威遠播四方。太宗則被西北諸國尊為「天可汗」,成為當時的國際盟主。

總之,在太宗執政的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出現了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武功鼎盛的太平盛世,史稱「貞觀之治」。

唐貞觀之治的影

文治方面
1. 奠定國基 (對當世影響

貞觀年間,太宗的各項善政,使政治清明,社會安定,人民豐衣足食,生活富庶,經濟發展迅速,造成盛世局面,奠定了唐代二百多年的基業。

2. 確立制度 (對後世影響)

貞觀年間,經太宗的苦心經營,確立了多種政制,如三省六部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調制﹑科舉制﹑常平倉制等,堪稱完備,自宋至清各朝,皆在其基礎上斟酌損益。

3. 政風沿襲 (對後世影響)

宗施政有方,選賢任能,虛心納諫,成為一種良好的政治風氣。歷代有為的治國者,皆追慕「貞觀政風」而力圖仿效。

4. 階級泯滅 (對當世影響)

太宗用人唯才,不問出身,且重修《氏族志》,以功臣代世冑,科舉代門第,打破魏晉南北朝以來重視門第的風氣,世家豪族把持朝政的惡習,平民也得有進仕的機會,清除舊社會的觀念,加強了社會的團結和融和。

5. 文化廣播 (對當世影響)

太宗大力提倡文教,獎勵學術,大興國學,又下詔修諸經正義及史籍,外國君長如高麗﹑日本﹑高昌﹑吐蕃等皆遣弟子來華留學,使唐代學術文化廣播四方。東亞各國尤以日本為甚,深受唐文化影響。

6. 民族融和 (對當世影響) (對後世影響)

唐太宗武功顯赫,少有鄙視夷狄,故東亞各民族逐漸混入,唐代名將和大臣,不少為同化了的外國人,原屬鮮卑族的元氏﹑宇文氏﹑長孫氏等,在太宗時已不被視為外國人。因此,自太宗起,中華民族又一次地擴大。

武功方面
7. 聲威遠播 (對當世影響) (對後世影響)

唐太宗武功鼎盛,將中國發展為世界上最強﹑文化最盛的國家,四夷臣服,外族共尊太宗為「天可汗」,並築「參天可汗道」,以便向唐室進貢。下迄元明之際,西北諸國仍尊稱中國天子為「天可汗」,而至今外族亦稱中國人為「唐人」。

8. 版圖擴大 (對當世影響)

唐代版圖遼闊,遠超漢朝,方其全盛之時,領土東臨於海,西達蔥嶺西北的鹹海,北抵貝加爾湖,南及南海。

9. 中外文流 (對當世影響)

唐初平定突厥,天山南北路得以通行無阻,對外交通及貿易遂得以加強,從而促進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

唔好抄呀
參考: ME (VICKY)
2010-01-07 7:45 am
令人學會兄弟霓牆,自相殘殺,脅迫父皇,非法奪位。
皇室之中,各懷鬼胎,爾虞我詐。
國際間,戰禍連年,祇就進攻高句麗一事,已被魏徵詐過無數次型,但仍死性不改。
朝廷裡,常常虛偽一番,扮作虛懷納諫,實在是欲蓋彌彰。
魏徵死後,他回復本性,盡情聲色犬馬,荒淫無度。
難怪唐王朝傳到下一代就亡在他的小妾+未來新抱(武則天)手中。
活該,活該!

2010-01-08 22:29:21 補充:
貞觀一朝四夷賓服??? No way !

唐朝的疆域﹐並不包括青藏高原﹐因為那是由吐蕃統治的﹐而吐蕃(the West)是獨立於唐朝的政權﹐至少不屬唐朝管轄﹐要不唐太宗就不必將宗室女兒嫁給它的君主﹐唐朝也不必與吐蕃立碑結盟了。如果因為青藏高原以後歸入中原王朝的版圖﹐就將它提前到唐朝﹐那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還有南詔(the South)﹑渤海(North East)等實際獨立於唐朝的政權。更不用說高句麗(the East) !!

2010-01-09 13:33:23 補充:
殖民地機關的鼻祖
當時的安西、安東、安南、燕延、北庭都護府, 就是唐朝對佔領地的駐軍(即軍事基地)兼行政機關,實行區域霸權主義。性質跟近代的駐旅順的日本關東軍司令部相同。所以史書記載西北外族的君長稱唐太宗為[天克汗]而已,可有聽過其他方面的君長對他這樣稱呼呢? 無它,自突厥被擊潰後,唐朝憑藉西北各都護府駐軍的武力脅迫下,要那些西北君長稱唐太宗甚麼都得架啦(甚至叫阿爺都得)! 又唔見吐蕃、南詔、勃海、高句麗這麼稱頌他? 就是這些國家不賣他的帳,於是唐太宗老羞成怒,先找高句麗開刀,來個殺雞警猴;結果連敗數仗,給魏徵詐晒型,令他無癮而罷兵。後遺症卻非常嚴重,這四國終唐世都與唐為敵,使戰火不絕。

2010-01-09 13:36:09 補充:
日本幕府的鼻祖

當時的日本,最崇拜唐太宗,因他奉行尚武主義,切合日本民族性。都城奈良的設計也抄足長安。連以後的真正統治者大將軍所設的統治機構,也因唐太宗之故而稱作幕府。因為李世民當秦王時開幕府,相當於今天的參謀本部,助佢老竇李淵打江山。幕府大將軍就是用這稱號,脅迫日本天皇,喻意隨時效法秦王李世民,取代真正皇帝(whether 李淵or日本天皇)。
參考: 唐太宗御用中醫回憶錄, 唐太宗御用中醫回憶錄 (下), 唐太宗御用中醫回憶錄 (上), 唐太宗御用中醫回憶錄 (中)
2010-01-06 1:50 am
奠定唐代基業,太宗當時仍面對隋亂,正因貞觀一朝政治清明,社會漸安定。
良制歷朝師法:三省制等,經太宗改良,成為良制。
文化傳到東亞:太宗大興文教,廣建國學。
國威遠播西方:被稱 天可汗 。

2010-01-08 17:51:47 補充:
的確唐太宗係有過失,打仗ED好多皇帝都有,但要講到對後世的壞影響,我認為最深遠係發動玄武門之變,下開皇室骨肉相殘之先例(即殺了兄弟李建成等)
陰謀奪位之宮廷鬥爭累世不絕,唐太宗可謂始作俑者.

不過...總括而言,唐太宗始終係對後世有好多正面影響,因為貞觀一朝四夷賓服等,以至今日,(唐人)仍係中國人的代稱,其影響由此可見.

2010-01-09 16:08:49 補充:
四夷賓服0既,唔係指唐代的統治範圍.
唐太宗被讚為天可汗,是由於各國被他降服,(東突厥,吐番,回紇等),西域諸國紛紛遣使入貢,上表稱臣,故(資治通鑑)稱: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參考: me, book&me, book
2010-01-05 10:39 am




圖片參考:http://imgcld.yimg.com/8/n/HA00782940/o/701001030119013873390460.jpg
唐太宗對後世有咩影響

如題,眾所皆知【貞觀之治】是唐太宗成名之作,相信樓主應該明白,此問題的重點是唐太宗以個人之天賦、性格和優越條件,於在位時作出各種措施或政策,才引伸至對各方面如政治、經濟、社會甚至民生產生甚麼影響或貢獻,所以在下建議不適宜把【貞觀之治】作為主位於內文詳述,只作為襯托或例証之用,用以支持樓主的意見和立埸較為合適。應多提及其個人歷史背景而達到問題所需。此乃在下愚見,如有不達,請多包函!
西元626年8月甲子日,李世民逼迫高祖讓位,由他即位稱帝,是為唐太宗,第二年改年號為“貞觀”。
太宗即位後,成為歷代帝王中傑出的政治家之一,為後世帝王的楷模,也直接影響了不少後世帝王的統治思路 ,其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善於納諫 諫臣中最突出的是魏征,他經常進諫,提出過許多很好的建議,常常與李世民當面爭執,即使李世民大怒,也還是神色不變,堅持真理。西元626年,李世民下詔徵兵,規定不滿十八歲而個頭高大的男子,也可以征。魏征卻扣住了這道詔書不發,太宗連催幾次,他都不理。李世民大怒,召來魏征訓斥他大膽抗旨。魏征鎮靜地說:“臣聽說竭澤而漁,就無魚可捕了。陛下將不滿18歲但身強力壯的男子征來當兵,以後再到哪里去徵兵呢,再說,國家的賦稅讓誰來負擔呢,並且陛下以前宣佈18歲以上的男子才征,現在的詔書一下,你不是失言於天下嗎?”李世民聽了,啞口無言,良久,才承認自己錯了,撤銷了這道詔書,李世民聽了批評和規勸,努氣頓消,清醒地認識到虛心納諫對於天下興亡的重要性,還提升魏征為太子太師。
影響:善於納諫乃歷代君主常欠缺之美德,是李世民與身俱來的優點,也影響了其後如唐玄宗能經武則天覇政後,還能出現〝開玄之治〞的盛世。
知人善用,惟才是舉。太宗在一個分崩離析的社會基礎上,盡使“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形成一個團結,堅強的統治核心。他反對靠親戚關係和論資排輩。西元627年,李世民論功行賞,把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等5人評為一等功臣,李世民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不服,爭辯說:“太原起兵時,臣第一個回應,多年來赴湯蹈火,不辭辛勞。房,杜二人不過舞文弄墨,從沒有打過仗,現在卻評得功大於我,官高於我,實不公平。”李世民回答說,叔父是國家的至親,我怎麼不信任呢,但是,治理國家不能以私廢公。李神通無言可答。
影響:此舉有助防止歷朝外戚弄權,無能者獨攬大權,導致政風敗壞。還令其後君主明白選言任能的重要性。
李世民甚至從敵對營壘的人中取得了許多人才。他最倚重的猛將尉遲敬德,原來是他的敵人劉武周手下的偏將,劉武周被李世民戰敗,尉遲敬德與隋將尋相一起降唐。李世民卻將他釋放,更是請他到自己府上,說:“大丈夫意氣相投,就竭盡忠心,這些小事不必計較了,我決不會聽信讒言,隨便懷疑好人的。”說完,還送給他許多金銀財帛,尉遲敬德十分感動,從此忠心耿耿,被封為吳國公。
影響:盡表李世民個人有胸襟之量,為日後君主也能以惟才是用而廣立賢士,為唐室奠下穩健基礎。
政策得宜 感覺到人民力量的強大。李世民親自參加了反隋戰爭,見到了強大的隋王朝被農民起義所摧毀。所以,他稱帝后,就以隋朝的滅亡為戒鑒,小心謹慎地治理國家,力求緩和階級矛盾,避免人民起義。依據這種民本思想,李世民寬刑減法,輕徭薄賦,推行均田制,租庸調法和府兵制度,減輕了一些對人民的剝削壓迫。
影響:百姓因政策而受惠,還為後世引證〝一個人君,按正道辦事,百姓就會擁護他,不按正道辦事,百姓就會起來推翻他〞的理論。
對外方面 在處理民族問題上,李世民的胸懷是很博大的。突厥滅亡後,他沒有採取把突厥人超出漠北的做法,而是把他們妥善地安置在河套地區,任命突厥的首領作都督,順應他們的風俗習慣。還大量提突厥貴族到朝中作官。當時朝中五品以上的突厥武官多達100餘人,幾乎占朝中武官中的一半。東北,西北的許多部族,紛紛要求內屬和歸附,各族君長一齊尊奉他為天可汗,使唐帝國的聲威遠播域外。西元641年,李世民又以文成公主出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幹布,使漢藏兩族人民的關係空前密切。
影響:以李世民對突厥的政策為例,對後世於政冶外交手段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懂得運用於攻擊和懷柔政策兩者兼備,是加強了周邊各族對大唐的向心力,為後其君主的典範。
參考: 中国通史+me
2010-01-04 12:41 am
china小左個人(xd)


收錄日期: 2021-04-29 22:27: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103000051KK0119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