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現的盛世。由於唐太宗能任人為賢,知人善用;廣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盛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績一直為後世所傳頌。唐太宗即位後,因親眼目睹隋朝的覆亡,所以常用隋煬帝作為反面教材,來警誡自己及下屬。他像荀子一樣,把人民和君主的關係比作水與舟,認識到「水則載舟,亦則覆舟」,因此留心吏治,選賢任能,從諫如流。他唯才是舉,不計出身,不問恩怨。在文臣武將之中,魏徵當過道士,原係太子建成舊臣,曾謀劃過暗害太宗;尉遲恭做過鐵匠,又是降將,但都受到重用。太宗鼓勵臣下直諫,魏徵前後諫事二百餘件,直陳其過,太宗均虛心接納,並擇善而從。魏徵死後,太宗傷心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逝,朕亡一鏡矣。」
太宗在經濟上特別關注農業生產,實行均田制與租庸調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使人民衣食有餘,安居樂業。在文化方面,則大力獎勵學術,組織文士大修諸經正義和史籍;在長安設國子監,允許四夷君長遣子弟到來留學。此外,太宗又屢次對外用兵,經略四方,降東突厥、平薛延陀、征高麗、服吐蕃、平回紇,使唐之國威遠播四方。太宗則被西北諸國尊為「天可汗」,成為當時的國際盟主。
總之,在太宗執政的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出現了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武功鼎盛的太平盛世,史稱「貞觀之治」。
唐貞觀之治的影
文治方面
1. 奠定國基 (對當世影響
貞觀年間,太宗的各項善政,使政治清明,社會安定,人民豐衣足食,生活富庶,經濟發展迅速,造成盛世局面,奠定了唐代二百多年的基業。
2. 確立制度 (對後世影響)
貞觀年間,經太宗的苦心經營,確立了多種政制,如三省六部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調制﹑科舉制﹑常平倉制等,堪稱完備,自宋至清各朝,皆在其基礎上斟酌損益。
3. 政風沿襲 (對後世影響)
宗施政有方,選賢任能,虛心納諫,成為一種良好的政治風氣。歷代有為的治國者,皆追慕「貞觀政風」而力圖仿效。
4. 階級泯滅 (對當世影響)
太宗用人唯才,不問出身,且重修《氏族志》,以功臣代世冑,科舉代門第,打破魏晉南北朝以來重視門第的風氣,世家豪族把持朝政的惡習,平民也得有進仕的機會,清除舊社會的觀念,加強了社會的團結和融和。
5. 文化廣播 (對當世影響)
太宗大力提倡文教,獎勵學術,大興國學,又下詔修諸經正義及史籍,外國君長如高麗﹑日本﹑高昌﹑吐蕃等皆遣弟子來華留學,使唐代學術文化廣播四方。東亞各國尤以日本為甚,深受唐文化影響。
6. 民族融和 (對當世影響) (對後世影響)
唐太宗武功顯赫,少有鄙視夷狄,故東亞各民族逐漸混入,唐代名將和大臣,不少為同化了的外國人,原屬鮮卑族的元氏﹑宇文氏﹑長孫氏等,在太宗時已不被視為外國人。因此,自太宗起,中華民族又一次地擴大。
武功方面
7. 聲威遠播 (對當世影響) (對後世影響)
唐太宗武功鼎盛,將中國發展為世界上最強﹑文化最盛的國家,四夷臣服,外族共尊太宗為「天可汗」,並築「參天可汗道」,以便向唐室進貢。下迄元明之際,西北諸國仍尊稱中國天子為「天可汗」,而至今外族亦稱中國人為「唐人」。
8. 版圖擴大 (對當世影響)
唐代版圖遼闊,遠超漢朝,方其全盛之時,領土東臨於海,西達蔥嶺西北的鹹海,北抵貝加爾湖,南及南海。
9. 中外文流 (對當世影響)
唐初平定突厥,天山南北路得以通行無阻,對外交通及貿易遂得以加強,從而促進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
唔好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