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米洛舍維奇的資料題圖片(歷史科)

2010-01-02 5:22 am
請問大家知唔知邊到有得down,歷史科,有關<米洛舍維奇>既資料題既圖片呢??
趕用,請大家幫幫忙><
please~!!!

回答 (2)

2010-01-03 3:20 pm
✔ 最佳答案

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1941年8月20日-2006年3月11日,出生於南斯拉夫波澤勒瓦克的一個塞爾維亞人家庭,父親和母親在他出生後不久就離異,並分別於1962年和1974年自殺。
就讀於貝爾格萊德大學法律系,並結識了南斯拉夫前總理的侄子伊凡史丹姆波利克,並為今後米洛舍維奇的事業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1960年畢業後的他任職貝爾格萊德市長的經濟助理,
1968年在史丹姆波利克任職的公司就職,
1973年成為該公司的主席,
1980年任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銀行行長,
1984年史丹姆波利克升任南共聯盟塞爾維亞書記之後,米洛舍維奇接任貝爾格萊德市委書記。
1987年成為塞爾維亞南共聯盟總書記,與此同時史丹姆波利克成為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以微弱優勢在黨內選舉中當選塞爾維亞南共聯盟新一代的領導人。他羽翼漸豐之後,利用塞爾維亞人的激進民族主義,在一次電視直播的大會上令史丹姆波利克的支持者、南共聯盟貝爾格萊德市委書記帕夫洛維奇下台,史丹姆波利克在幾天之後也辭職。
1988年米洛舍維奇成為塞爾維亞總統,史丹姆波利克則在2000年被綁架,三年之後他的屍體被發現,2005年幾個前南秘密警察供認他們殺害了史丹姆波利克。
1989年米洛舍維奇領導的塞爾維亞國民大會修改憲法,削減了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這兩個自治省的自治權,此舉造成南斯拉夫其他加盟共和國對自治權被削減的恐慌。
1990年米洛舍維奇試圖在南共聯盟十四大上修憲,並賦予總統更大的權力,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的代表退席抗議,造成南共聯盟分裂。
1990年和1992年連續兩次通過直選當選塞爾維亞總統,當時正是東歐共產黨的多事之秋,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分別選出了民族主義的總統,波黑則由一個充滿變數的三黨聯盟執政,為後來的戰爭打下了伏筆。
南斯拉夫聯盟在1991年明顯分裂為支持和反對米洛舍維奇兩派,聯邦的分崩離析在所難免,3月16日米洛舍維奇在電視上宣布南聯盟結束,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波黑隨後分別宣布獨立。
在米洛舍維奇和南斯拉夫人民軍的支持下,克羅地亞和波黑的塞族人通過武力手段要求建立塞族自治區,引發克羅地亞戰爭(1991年——1995年)和波黑戰爭(1992年——1995年)。戰爭造成塞爾維亞的經濟衰退。
1997年7月米洛舍維奇無法連任塞爾維亞總統,退而求其次競選只包括塞爾維亞和黑山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總統併當選,同年科索沃自治省的叛軍「科索沃解放軍」成立,他們襲擊塞爾維亞和南聯盟的保安部隊,並殺害塞族官員和他們認定的與塞爾維亞合作的阿爾巴尼亞族和塞族人,塞爾維亞部隊和科索沃解放軍的衝突造成數百人的死亡和上萬人流離失所。
1999年在北約的壓力下,塞爾維亞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舉行和平談判,米洛舍維奇最終妥協,同意從科索沃撤軍由聯合國接管。
之後米洛舍維奇被海牙國際戰爭罪行法庭列為戰犯,被控在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及科索沃三場戰爭中犯下66項罪行,南斯拉夫憲法法院當時宣布,因南斯拉夫法律禁止引渡本國公民到國外受審而凍結任何引渡米洛舍維奇的事項,時任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總統的科斯圖尼察也拒絕批准引渡米洛舍維奇。
2001年4月1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內的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理金吉奇指揮警察,在一場短暫的對峙之後逮捕米洛舍維奇,以國內法對其控罪。2001年6月,南斯拉夫宣布可以把本國公民送交國際戰爭罪法庭送交海牙國際法庭,一周內,米洛舍維奇被送交海牙,成了歷史上第一個被送上國際戰爭罪法庭的前國家元首。有消息指出,美國政府當時以交出米洛舍維奇到案作為向塞爾維亞提供一億美元經濟援助的條件,同時交出米洛舍維奇也有助於塞爾維亞政府改善在歐美大國心中的形象。
2002年10月2日克羅地亞總統梅西奇出席海牙法庭作證,指控米洛舍維奇挑起戰爭威脅。2005年6月1日,海牙國際刑事法庭播放一部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的錄像短片,試圖向法官證明米洛舍維奇確實在波黑犯下有種族滅絕的罪行。
2006年3月11日,米洛舍維奇被發現死在海牙羈留中心牢房的床上,海牙法庭公布米洛舍維奇屍體檢查所做的毒物學化驗報告,排除了其被毒死的可能,塞爾維亞數以萬計的支持者聚集在貝爾格萊德市中心,向米洛舍維奇的遺體告別,米洛舍維奇在葬禮後被安葬在波扎雷瓦茨他自己家的後院里,米洛舍維奇對塞爾維亞的影響力在他赴海牙受審五年後已經消退,今天還懷念他的人已經寥寥無幾。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zh-hk/%E7%B1%B3%E6%B4%9B%E8%88%8D%E7%B6%AD%E5%A5%87

2010-01-03 5:58 am
這裡有許多米洛舍維奇的資料

BBC



2010-01-03 10:59:13 補充:
2000年10月,南斯拉夫前總統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在統治南聯盟達13年之久後,最終被迫交出權力,並在2001年從一個有感召力的政界人物變成了國際戰爭罪法庭的要犯。

米洛舍維奇1941年出生在貝爾格萊德附近的波扎雷瓦茨鎮,童年並不幸福。父親在二戰結束後離家出走,1962年自殺身亡。

米洛舍維奇基本上是由母親帶大的。他的母親是一名有堅定共產主義信仰的教師,但在1972年也以自殺方式離開人間。

2010-01-03 10:59:30 補充:
共產官僚

中學期間,米洛舍維奇結識了他的終身伴侶米拉﹒馬科維奇。米拉來自一個共產黨高乾家庭,她曾堅稱自己的心上人總有一天會成為像鐵托總統一樣的顯赫領袖,進而成為南斯拉夫的總統。

2010-01-03 10:59:51 補充:
米洛舍維奇與米拉學生時代就結為伉儷

為實現這一預言,米洛舍維奇在大學期間以及畢業後就專心致志地沿著共產黨官僚的階梯往上爬。1986年,45歲的米洛舍維奇成為塞爾維亞共產黨總書記。

然而,使米洛舍維奇由一個有權勢但又枯燥乏味的共產官僚變成一個富有感召力的政界人物還是從科索沃問題開始的。

1987年,他被派到科索沃去處理佔人口少數的塞族人的抗議,他們抗議在科索沃佔主體的阿爾巴尼亞族人的虐待。

米洛舍維奇利用塞族人對阿族統治者的不滿,煽動大塞爾維亞民族主義情緒,從而贏得了塞爾維亞民眾的信任。1989年,他當選為塞爾維亞總統。

2010-01-03 11:00:12 補充:
十年獨裁

然而,正是米洛舍維奇挑起的民族主義情緒,才引發了從1991年到1995年導致前南斯拉夫四分五裂的血腥內戰。

在這期間,米洛舍維奇在塞爾維亞實施獨裁統治,並武裝和幫助克羅地亞及波斯尼亞的塞族分離主義勢力。

2010-01-03 11:01:26 補充:
米洛舍維奇生平
1941年生于首都附近的波扎雷瓦茨
1989年擔任塞爾維亞總統
1997年成為南聯盟總統
2000年10月被趕下台
2001年6月被送交國際戰爭法庭

一個新的短語"種族清洗"便進入了新聞時事報道中。米洛舍維奇在一次接受BBC採訪中,為他的科索沃政策進行了辯護,他說:

"現在沒有人不相信你所提到的所謂有組織的滅絕行動,都認為那是貝爾格萊德甚至是我本人所策劃的。這太沒有道理了。"

1995年,在美國調停下的戴頓和談中,米洛舍維奇放棄了建立大塞爾維亞的主張,以換取國際社會部分解除自1991年開始對塞爾維亞實施的經濟制裁。

2010-01-03 11:02:22 補充:
1996年底到1997年初,米洛舍維奇成功地壓制了反對派發動的大規模反政府示威,並導致反對派陣營內部分化。

1997年7月,米洛舍維奇由塞爾維亞總統轉任南斯拉夫共和國聯盟總統。

科索沃危機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98年春季,佔科索沃人口多數的阿爾巴尼亞族人因不滿米洛舍維奇廢除自治協議的做法,開始公開要求脫離南聯盟而獨立。

由於米洛舍維奇缺乏解決科索沃問題的誠意,分離主義武裝力量科索沃解放軍加緊了他們為爭取獨立而展開的戰鬥。塞爾維亞保安部隊與科索沃解放軍展開的戰鬥導致數十萬科索沃阿族人流離失所。

2010-01-03 11:03:01 補充:
由於擔心出現更大的種族清洗和屠殺,西方領導人和俄羅斯要求米洛舍維奇與科索沃阿族人於1999年2月在法國巴黎朗布耶宮舉行和談。

米洛舍維奇在海牙國際戰爭法庭出庭受審

結果,米洛舍維奇沒有出席會談,並拒絕了會談提出的和解建議。北約國家曾威脅說,如果米洛舍維奇拒絕合作,將轟炸南斯拉夫。

米洛舍維奇錯誤地估計了北約的意願,並認為俄羅斯會出來支持他。但是,北約對南斯拉夫展開了78天的空襲。那之後,塞族警察和保安部隊撤離科索沃省,北約領導的維和部隊進駐科索沃,聯合國也在當地設立了過渡行政機構。

2010-01-03 11:03:45 補充:
戰爭罪指控

科索沃戰爭改變了一切。

在海牙的國際戰爭罪法庭宣佈米洛舍維奇犯有戰爭罪行。自那以後,米洛舍維奇本人很少在公開場合露面。

2000年10月,米洛舍維奇在大選中落敗,但是他不肯放棄權力。是民眾的奮起抗議才把他趕下台--13年之後,人們才認識到他是一個當選的獨裁者,是一個場場戰敗的總司令。隨後,科什圖尼察當選為南盟新總統。

2001年6月,南斯拉夫宣佈可以把本國公民送交國際戰爭罪法庭,在不到一周時間內,米洛舍維奇被送交設在海牙的前南斯拉夫戰爭罪法庭。他成了歷史上第一個被送上國際戰爭罪法庭的前國家領導人。

從那時起,米洛舍維奇就一直在海牙接受審判。但他的健康狀況隨後每況愈下,導致對他的審判一拖再拖。


收錄日期: 2021-04-30 12:10: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00101000051KK0340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