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論風雅興寄?

2009-12-25 4:13 am
書上說陳子昂提倡風雅興寄,究竟甚麼是風雅興寄?
請指教!

回答 (1)

2009-12-26 5:43 am
✔ 最佳答案
有人說沒有陳子昂就沒有唐詩的盛世,所謂「一代唐音起射洪」。陳子昂提倡的是一種復古的詩學觀,反對當時綺靡的風格。他的詩學觀要追溯漢魏時的詩風。漢代的《古詩十九首》承繼了《詩經》的溫柔敦厚,渾樸高雅,婉而成章的風格,《文心雕龍.明詩篇》:「觀其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及至建安時也是追求這種風格和寄寓。所謂漢魏風骨、建安風骨,就是指詞藻貴清雅樸實、雄渾剛直,立意婉轉,托物抒情,抒情貴真切而不矯揉。


到了兩晉時代,雖還有一點建安遺風,但都以傾向綺靡,剛健之筆漸薄。只有少數如王羲之、陶潛屬清淡一路。立意方面,玄言詩取代抒情詩,詩意變得內容空泛,故弄玄虛又欠了人情味。六朝詩更進一步變得綺麗和好奇尚險,講究聲律,句法工整駢偶,則重了形式美。


初唐詩不免還保留了南朝詩的風格,雖有寄意深刻的初唐四傑之詩,但詞藻綺靡,詩格過工仍是當時的通病。直至陳子昂《與東方左史.修竹篇序》指出齊梁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又痛說「漢魏風骨晉宋莫傳」,他推舉漢魏風骨,自此唐詩質文為之一變。他又說「思古人常恐逶迤頹靡,風雅不做,以耿耿也。」「風雅」是對《詩經》而言,漢魏詩人宗於《詩經》,以《詩經》為「雅正之音」「正始之音」,就怕「野而不直」,又嘆建安之後「風雅不做」,是說六朝詩人違背了《詩經》那種社會民生和人情世故的實現精神。「風」和「雅」是「詩有六義」(《毛詩序》)中的其中兩義:「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略)...以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


陳子昂力倡「興寄」,「興」也是六義之一。《文心雕龍.比興》「興者,起也。附理者切類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擬議。起情故興體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則畜憤以斥言,興則環譬以託諷。蓋隨時之義不一,故詩人之志有二也。」「興」是以情感的起興作用,乃寄於物體之間,藉以抒胸臆,詞內說物,詞外言志。「興」的解釋又有朱熹《詩集傳》,「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陳子昂的《感遇》一系列的詩,是他的實踐詩作,按他以「感」為題,又觀其婉而成章的興寄技巧,《文心雕龍》比《詩集傳》的解釋更宜說明陳子昂的興寄意義。


陳子昂一針見血,治了五百年來的詩病。他上追漢魏,下啟盛唐,造就了唐詩「文質相炳煥,眾星羅秋旻」的新氣象。


收錄日期: 2021-04-12 11:03: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224000051KK0133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