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生過D咩大事?

2009-12-25 12:58 am
好似:園明院事件咁
明未?
更新1:

我想要有關園明院既資料

回答 (3)

2009-12-25 3:58 am
✔ 最佳答案


200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戰略部署的第一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承上啟下的一年。
在新的一年中,我國將迎來改革開放30周年,還要舉辦北京奧運會。可以預見的是,2008年將大事不斷,喜事相連。
中國經濟在連續5年保持10%以上增速基礎上,2008年能否保持穩健運行的勢頭,防止大的顛簸和起落,為社會所廣泛關注。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成為2008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2007年以來,物價持續走高,通脹壓力加大。自8月起,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連續4個月同比漲幅超過6%。其中11月上漲6.9%,創出近10年來的最高。豬肉等食品類價格上漲明顯,對城鎮群眾特別是低收入家庭生活帶來影響。
明顯通貨膨脹是經濟穩定運行的大敵。抑制物價過快上漲,將成為政府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基於當前經濟面臨的突出矛盾問題,2008年宏觀調控政策已作出重大調整,穩健貨幣政策實施10年后轉為“從緊”。從緊貨幣政策與穩健財政政策將聯袂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協調發展。
奧運夢圓神州
2008年8月8日,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北京隆重開幕,這是永載中華史冊的日子。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將在28個大項、302個小項的爭奪中一決高下。北京殘奧會將隨后在9月6日舉行。
"民心因奧運而凝聚,精神為奧運而振奮。”無數國人為辦好奧運會魂牽夢繞、群策群力。千年古都北京為奧運會服務的各項“軟硬件”條件明顯改善,被注入了濃濃的奧運元素。奧運也融入了更多的中華文化元素。
中國力爭把第二十九屆奧運會辦成一屆出色的世界大家庭奧運會。“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中國將恪守承諾,依據國際慣例為奧林匹克大家庭和奧運會觀眾提供良好服務。通過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和諧的中國將展現給世界,也使奧林匹克精神在中國這一東方文明古國得到廣泛弘揚。
迎來改革開放30周年
2008年,我國將迎來改革開放30周年。1978年年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拉開了改革開放序幕。
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開始了中國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轉變。這次全會是中國進入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新時期的標志。自此,改革開放經歷了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體制到各方面體制,從對內搞活到對外開放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事實雄辯地証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的關鍵選擇。隻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神七”發射 中國航天員將首次太空行走
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將在2008年發射,屆時中國航天員將首次出艙進行太空行走。
神七”發射,將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又一次裡程碑式的突破。“神五”“神六”飛行中,航天員的任務主要是艙內操作和生活的自我照料。從“神七”開始,航天員活動的主動性大於被動性,對航天員的身體、技術和心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神七”氣閘艙等核心技術難關已被攻克,整船已進入綜合測試階段,包括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在內的我國第一批14名航天員,正在接受“神七”任務的選拔和訓練。按照預定,用於發射“神七”的長征二號F火箭正全箭總裝。
股指期貨醞釀推出
股指期貨作為一項完善資本市場的重要制度,經過數年精心籌備,正在醞釀推出。
股指期貨是以股票指數為交易標的期貨合約,是股票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股指期貨的推出,對於我國股票市場發展和金融結構優化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股指期貨能發揮套期保值的作用,可對沖股市風險和損失﹔另一方面,也能增強我國資本市場的定價能力。近年來,境外市場紛紛推出中國各類股票指數期貨產品,假以時日將可能影響我國股市走勢,還會對我國金融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近年來,我國相關部門按照“高標准,穩起步”的原則,積極籌建金融期貨市場,修改和制訂了相關的法規規章﹔成立了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目前,股指期貨在制度上和技術上的准備已基本完成,推出股指期貨產品的時機正日趨成熟。
2009-12-25 2:45 am
中國發生過D咩大事?

64事件
2009-12-25 2:45 am
中國時報 1999.12.11

失落的歷史模糊的認同

本報特派記者陳雪慧澳門報導 

「回歸的日子接近了,感覺一則以喜一則以悲,喜的是有機會重新認識澳門的歷史,悲的是發現自己以前對澳門的認識竟然這麼少。」這是澳門電台「回歸日記」的一句廣播詞。

 澳門九九和香港九七一樣,回歸前一段日子,媒體到處充滿懷舊的聲音和影像。葡萄牙人在澳門長居超過四百年,歷史故事比英國在香港的一百五十年還要長。不過在懷舊的過程中,澳門人卻發現,澳門的生活文化到處是香港的影子。

 澳門華人小孩從小受教育,讀的是香港來的教科書,報攤上的報紙除了「澳門日報」放在顯眼的位置之外,放眼望去盡是港報,打開電視看到香港頻道的機率大過澳門電視台。

 「從小到大寫作文,老師沒有出過一個題目與『澳門』有關」,「澳門雜誌」主編袁華錦說。他在政府新聞司負責研究工作,九六年結束在香港的工作,回到澳門辦雜誌,希望重新找尋建立「澳門意識」。

 和袁華錦一樣,到台灣唸大學新聞系的澳門大學講師莫麗明說,「一個外國記者問我,澳門有什麼好?什麼壞?好處想了好久想不出來,可是壞處一下子就舉出一堆。」土生土長的莫麗明說,澳門政權還給中國之後,澳門應該找到自己的定位。

 定位是什麼?澳門的中國人正在尋找,不過在追尋的過程中產生兩派不同的看法。對於「中國人」的身分認同,澳門華人基本上沒有歧見,但是對於本土化的認知,想法不太一樣,世居澳門的華人強調澳門的自主性,近兩代落居的中國人則傾向宣揚愛國主義。

 他們的理念差異主要還是成長背景的不同,左派學校的辦學理念表明是「培養學生成為熱愛祖國和熱愛澳門的社會接班人」,而教會學校強調培養學生人格獨立健康發展,兩種教育很自然在澳門形成不同的次文化。

 而澳門的華人次文化差異同時存在廣東人和福建人之間。隨著福建新移民越來越多,福建人在澳門的人口逐漸接近半數,一位司機說,「可不能得罪福建幫啊,他們非常勤勞,現在勢力越來越大」。

 矗立在路環島最高處的澳門新象徵媽祖像,就是福建人集資興建的,他們還遠道前往湄洲迎來媽祖神像。

 「誰是澳門人?」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
參考: me


收錄日期: 2021-04-19 21:03: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224000051KK0101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