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王」是否等如「唐三藏」?

2009-12-23 8:43 pm
↑↑↑內容同上↑↑↑

回答 (5)

2009-12-23 9:25 pm
✔ 最佳答案
地藏王 不等如 唐三藏

根據佛教其中一個傳說,唐朝一個名叫金喬覺的新羅國太子,是地藏王的投胎轉世 (見下文)

*************************************

佛教有四大菩薩即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和地藏王菩薩,而地藏王菩薩則負責掌管地獄,更是救度地獄中所有的「罪鬼」菩薩。地藏王菩薩的來源傳說有二,其中一個最為人熟悉的就是「目蓮救母」故事。相傳古時有一個樂善好施的傅員外,因剝削別人發了財,但大兒子是來收債敗家的。後來傅員外有心改過吃齋唸佛而跨鶴升天,大兒子也死去,小兒子後來更出了家。員外的妻子劉氏,覺得行善反而境遇不如從前好,丈夫和大兒子都死了,小兒子更出了家,留她一人守寡,一氣之下大開殺戒,因此死後墮落於地獄受苦。小兒子修成後法號目蓮,也就是地藏王,手拿禪杖,打破地獄救出母親出來。眼見母親所受的苦,所以他發下宏願,只要地獄一天不淨空,他就一天不成佛。


地藏王的另一個傳說中,說在唐太宗貞觀年間,新羅國的太子為地藏王的投胎轉世,名叫金喬覺,因看破世間的一切,毅然發願出家向佛,法號「地藏比丘」。他為了追求真理,身披袈裟手執錫杖,特地航海到中國來參學佛法。他到中國後各處去參訪,雲遊到安徽九華山時,發現這兒群峰環抱,彷彿是宇宙間一朵天然的蓮花。他認為這是一個理想的修道環境。於是便在山中過着淡泊的農禪生活,直到九十九歲在修行的山洞中圓寂。


地藏菩薩的原意是指「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即是如同大地一樣含藏着無數善根種子,所以稱為地藏。中國民間道教傳說中,把地藏王菩薩稱為酆都大帝或幽冥教主,是地府中的菩薩之餘,更統帥所有的陰府閻王爺。根據《地藏菩薩本愿經》的說法,地藏王受釋迦佛的指示,在釋迦寂滅而未來佛彌勒還未來世之前,在這段「無佛的世界」中,地藏王要擔當起教化天下的責任,地藏王受此重任,故許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只要唸地藏王菩薩之名,就可以接受救濟,生前罪孽深重的人,當接受冥府(地獄)閻王的裁判時,也可以得到他的救渡。
九華山被認為是地藏菩薩道場,與普陀、五台、峨嵋齊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日為地藏菩薩誕。

****************************************

地藏變閻羅


現時民間習俗,認為地藏王菩薩亦是閻羅王的化身,其實是佛教和道教融合後的通俗化版本。農曆七月三十日是地藏王菩薩誕,盂蘭勝會則是農曆七月初一至農曆七月三十日,所以不少人誤會兩者的關係,其實盂蘭勝會是道教和佛教也有,地藏王寶誕則純屬佛教,而盂蘭勝會有神功戲,地藏王寶誕則沒有。 香港只供奉地藏菩薩的廟宇不多,荃灣和觀塘都有地藏王廟,到了農曆九月,更會舉行酬神慶賀活動,並同時祭祀城隍和其他神祇。
2010-03-23 6:50 am
建議閣下以誠心多閱讀、唸誦《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和多唸『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聖號,迴向給十方法界一切六道眾生,讓十方受苦眾生以此善因緣得離無明煩惱苦海,證入諸佛之常樂我淨境界,獲福德功德法喜法樂無量。。請參考:

地藏菩薩本願經白話及注釋
http://book.bfnn.org/books/0233.htm

初音未來唸佛:南無地藏王菩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spfg6efzQo&feature=related

祝閣下等和一切六道眾生早日離苦得樂、入菩薩行。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2009-12-24 7:26 am
任何人只要發願, 願意下地獄拯救沉淪於苦難的眾生, 就是地藏王.

唐三藏願意穿越萬里, 到天竺為中國人取經, 是活著的地藏王.
2009-12-23 9:33 pm
當然唔係啦!


玄奘


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

一,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創始人。俗姓陳,名褘,出生於河南洛陽洛州緱氏縣

(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他是中國著名古典小說《西遊記》中心人物唐僧的原

型。


早期生活

儒學世家

玄奘祖籍河南洛州緱氏縣,家族本是儒學世家。為東漢名臣陳寔(104年—187

年)的後代,曾祖陳欽曾任東魏上黨(今山西長治)太守,祖父陳康為北齊國子

博士,父親陳惠在隋初曾任江陵縣令,大業末年辭官隱居,此後潛心儒學修養。

他有三個哥哥,二哥陳素,早年於洛陽淨土寺出家,以講經說法聞名於世,號長

捷法師。


天資聰穎

玄奘於隋朝仁壽二年出生,少時因家境困難,跟長捷法師住淨土寺,學習佛經五

年。在這期間他學習了小乘和大乘佛教,而他本人偏好後者。他十一歲(613年)

就熟讀《妙法蓮華經》、《維摩詰經》。


佛門龍象

隋煬帝大業末年,兵亂飢荒,618年隋朝滅亡。玄奘跟長捷法師前往唐朝首都長

安,後得知當時名僧多在蜀地,因而又同往成都。在那裡聽寶暹講《攝論》、道

基講《雜心》、惠振講《八犍度論》。三、五年間,究通諸部,聲譽大著。唐高

祖武德五年(622年),玄奘在成都受具足戒。



西行求法

立志決疑

但他感到多年來在各地所聞異說不一,特別是當時流行的攝論宗(後併入法相

宗)、地論宗兩家有關法相之說多有乖違,因此渴望得到總賅三乘學說的《瑜伽

師地論》,以求融匯貫通一切,於是決心前往印度求法。



千難萬險

經過高昌國時,得高昌王鞠文泰禮重供養,復欲強留奘師以為國之法導,奘師

「水漿不涉於口三日,至第四日,王覺法師氣息漸惙,深生愧懼,乃稽首禮

謝」,遂與奘師結為義兄弟,相盟自天竺返國時更住高昌三載受其供養,講經說

法。離開高昌後,奘師繼續沿著西域諸國越過帕米爾高原,在異常險惡困苦的條

件下,以堅韌不拔的英雄氣概,克服重重艱難險阻,終於到達天竺。


如願以償

在天竺的十多年間,玄奘跟隨、請教過許多著名的高僧,他停留過的寺院包括當

時如日中天的著名佛教中心那爛陀寺,他向該寺的住持,印度佛學權威戒賢法師

學習《瑜伽師地論》與其餘經論,戒賢是護法的徒弟,世親的再傳弟子。在貞觀

十三年,他曾在那蘭陀寺代戒賢大師講授《攝大乘論》和《唯識抉擇論》。此

後,玄奘還徒步考察了整個南亞次大陸。



譯經偉業

滿載而歸

643年,玄奘載譽啟程回國,並將657部佛經帶回中土。646年,回到長安,受到

唐太宗的熱情接待。652年(永徽三年),玄奘在長安城內慈恩寺的西院築五層

塔,即今天的大雁塔,用以貯藏自天竺攜來的經像。1962年,寺內建立了玄奘紀

念館。大雁塔成為玄奘西行求法、歸國譯經的建築紀念物。


鳳棲原野

玄奘於麟德元年二月五日(664年2月5日)圓寂,最初葬於白鹿原雲經寺;669

年,改葬於少陵原(又稱鳳棲原),建有舍利塔,並在此興建興教寺。





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梵文:क्षितिगर्भ,Kṣitigarbha),或稱地藏王菩薩,曾音譯為「乞叉底

蘗沙」。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為佛教四大

菩薩之一,與觀音、文殊、普賢一起,深受世人敬仰。以其「久遠劫來屢發弘

願」,故被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



典故

佛所咐囑

據《地藏菩薩本願經》記載,地藏菩薩在忉利天宮受釋迦牟尼佛的咐囑,在釋迦

牟尼佛涅槃後至彌勒佛降生人間前這段時間內,六道一切眾生皆由地藏菩薩來教

化。祂無數次發出無以復加的大悲弘願,自誓度盡六道一切眾生自己最後成佛:

「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滅罪真言

地藏菩薩消罪障、滅定業、碎地獄真言如下:

「唵,缽囉末鄰陀寧,娑婆訶」(梵文:ॐ प्रमर्दने स्वाहा;Om, Pramardane, Svāh

ā!)


民間信仰

由於《地藏經》中講述了地獄的情況(其實在《正法念處經》裡對於六道的描述

更加詳細,地獄的狀況散見於其他經典)和地藏誓度盡地獄眾生的大願,所以在

民間,常把地藏菩薩看成地府的主宰,或稱為「幽冥教主」,甚至認為祂是閻王

的上司。因此,一般在舉辦喪事、清明掃墓、過中元節、超度法會等,常供奉地

藏菩薩,以祈求亡者得度。另外,在墓地、靈塔,或是戰亂、事故頻發之地,人

們往往建築寺廟祭拜地藏,希望地藏王菩薩保佑生人、超度亡靈。



密教地位

在密教裡地藏菩薩的密號為悲願金剛或與願金剛,在金剛界示現南方寶生如來之

幢菩薩,在胎藏界則為地藏院中九尊之中尊地藏薩埵[3],這些地藏菩薩的密號,

較不為外行人所知,一般大家熟知的還是「地藏菩薩」。


塑化形像

地藏王菩薩原可以成佛,但見地獄裡有無數受苦的魂靈,不忍離去,留在地府,

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今日地藏菩薩有兩種形像,一為出家相,示現沙門像;二為在家相,通常頭戴天

冠,身著袈裟,左手持寶珠,右手握錫杖。




由此可見, 佢地兩個係兩個完全唔同嘅嘢黎, 一個係菩薩, 一個係和尚!
參考: Me & Wikipedia


收錄日期: 2021-04-19 22:01:1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223000051KK0059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