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蟲Ge介紹

2009-12-22 1:02 am
瓢蟲消失會對世界做成咩野影響.!??

如何保護瓢蟲.!!?

唔該哂呀.呢個係我聖誕功課 = ='

回答 (3)

2009-12-24 6:28 am
✔ 最佳答案
瓢蟲為鞘翅目瓢蟲科圓形突起的甲蟲的通稱,體形似半個圓球,一般5∼10毫米(0.3∼0.4吋)長,足短體色鮮豔的小型昆蟲,常具紅、黑或黃色斑點,鞘翅顏色和斑點數因種類而異,九星瓢蟲圖案是在橘紅鞘翅上各有4個黑斑點,以及各有半個斑點,這是典型的瓢蟲顏色圖案。瓢蟲英文名ladybirds裏的“lady”一般被認為是暗指在天主教信仰中的聖母瑪利亞,全世界有超過5,000種以上的瓢蟲,其中450種以上棲息於北美洲。瓢蟲圖鑑http://gaga.jes.mlc.edu.tw/new23/cp03_2.htm

圖片參考:http://www.ntm.gov.tw/child/biodiversity/tnp/img_insect/c_ladybug.jpg

肉食性瓢蟲

一)瓢蟲的特徵http://www.ntm.gov.tw/child/biodiversity/tnp/tnp_insect.html

瓢蟲是屬於鞘翅目昆蟲,體型呈圓形且小巧,頭部及腳部長縮在鞘翅底下。生活史是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是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具有咀嚼式的口器。分為肉食性和植食性兩種,通常肉食性的體色較為鮮豔、光亮且多變化,以蚜蟲、介殼蟲等小型昆蟲為主食,植食性的鞘翅則是有短毛,比較沒有鮮麗的光澤,取食植物的葉片或蕈類。遇到外敵時常會裝死,或是分泌出具有刺激味的液體來驅離。
圖片參考:http://www.ntm.gov.tw/child/biodiversity/tnp/img_insect/v_ladybug.jpg


植食性瓢蟲

瓢蟲的飼養和應用http://baike.baidu.com/view/21657.htm
瓢蟲是菜園及果樹上常見的捕食性昆蟲,幼蟲及成蟲以蚜蟲為主食,亦能捕食綿蚜、捲葉蚜、菜蚜及玉米蚜等,在溫度27度下飼育,卵期3-4天、幼蟲期13-15天,蛹期5-6天,較其他種類瓢蟲為短,完成一代約21-25天。飼養與繁殖方面,是以不銹鋼圓筒作為養蟲籠飼養,主要以玉米蚜蟲當作代用食餌,在室內溫度27度及相對濕度73+-3%下飼育,當成熟成蟲交配時,養蟲籠內放置一層道林紙供產卵。http://www.bjkp.gov.cn/kcsj/pcam/index.htm
利用方面,釋放成蟲並在預定防治害蟲的範圍內,使其飛向有害蟲寄生的植物。釋放卵時,將瓢蟲卵塊掛在(或黏在)害蟲的寄主植物上,此法以使用在卵將近孵化時為宜。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sick-13&PreView=1
瓢蟲遷移力很強,對於高密度的害蟲反應迅速,能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族群,對於分佈較集中的害蟲,如蚜蟲、介殼蟲、粉蝨,能達到良好之防治效果。雖然捕食性瓢蟲種類相當豐富,其幼蟲又易被農藥殺死,使瓢蟲無法在農業生態系中扮演一個稱職的生物防治角色,如何使瓢蟲能夠存活於田園之中,對保持害蟲與植物之間的平衡具有重要的生態作用。http://info.organic.org.tw/supergood/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sick-13-2&PreView=1
在飼養時食餌一定要充分供給(或配製半合成飼料與人工飼料),否則幼蟲會自相殘殺或成蟲因食餌不足會取食卵塊,且瓢蟲因取食不同食餌或人工飼料,會影響其發育時間及成蟲之壽命與產卵量。因此,在飼養瓢蟲的同時要慎選其最適宜之食餌,以利其生長、發育及繁殖。
2010-01-05 1:14 am
瓢蟲為鞘翅目瓢蟲科(学名:Coccinellidae)圓形突起的甲蟲的通稱,是體色鮮豔的小型昆蟲,常具紅、黑或黃色斑點。別稱為紅娘、金龜、金龜子(但金龜子實際上是指另一種甲蟲),甚至因為某些種其分泌物帶有臭味而俗稱為臭龜子(但這也是混稱)。

英文名ladybirds(又稱ladybug)裡的「lady」一般被認為是暗指在天主教信仰中的聖母瑪利亞。全世界有超過5,000種以上的瓢蟲,其中450種以上棲息於北美洲。瓢蟲的成蟲體長約數mm至1cm程度,體型呈半圓球狀,腳與觸角短小。體色有黑、赤、橙、黃、褐色等豔麗的色彩,身體上的圖樣也會因為種類的不同而多變。

某些種瓢蟲遭受到強烈物理刺激時,會呈現假死狀態,並且從關節處和刺處分泌出黃色的粘性刺激性體液。瓢蟲的體液具有強烈的異臭與苦味,藉此可以迴避外來敵人的攻擊[3]。 瓢蟲鮮豔的體色可以說是警告外敵用的警戒色。因此鳥之類的生物少有捕捉瓢蟲,但仍然有寄生蜂、寄生蠅、菌類等天敵存在。此外螳螂會捕食馬鈴薯瓢蟲的幼蟲。

依種類不同則食性迥異,主要可以區分為補食蚜蟲、介殼蟲之類的肉食性,以白粉病菌等維生的菌食性,以茄科植物等維生的草食性共3種類。因此對農作物而言可以類分為益蟲與害蟲。近年來肉食性種類在農作物的有機栽培時,被利用為取代農藥而使用的生物農藥
瓢蟲為甲蟲類生物,會經歷卵 - 幼蟲 - 蛹 - 成蟲四階段的完全變態。

成蟲於交配後,會攀附在食物近處進行產卵。孵化後的幼蟲不具翅膀,腹部向後方延伸。身體上有突起與刺,和成蟲型態迥異。

甲蟲類之中有幼蟲與成蟲食性不同的情形,而瓢蟲多為幼蟲與成蟲取食相同的食物。此外肉食性的瓢蟲當食物不足時,會出現同類相食其他幼蟲或蛹的情形。

成長到一定程度後的幼蟲在植物的葉背等處結蛹。蛹呈橢圓形,翅膀短小,不過此時已經接近成蟲的型態。腹部會附著於枝幹處以避免掉落地面。剛破蛹而出的成蟲翅膀為黃色,但隨著翅膀硬化,會呈現出特徵的圖樣。
七星瓢蟲(ナナホシテントウ)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異色瓢蟲(ナミテントウ)Harmonia axyridis

六條瓢蟲(ダンダラテントウ)Menochilus sexmaculatus

大龜紋瓢蟲(カメノコテントウ)Aiolocaria hexaspilota

龜紋瓢蟲(ヒメカメノコテントウ)Propylaea japonica

大突肩瓢蟲(オオテントウ)Synonycha grandis

澳洲瓢蟲(ベダリアテントウ)Rodolia cardinalis

黑緣紅瓢蟲(アカホシテントウ)Chilocorus rubidus

菌食
柯氏素菌瓢蟲(キイロテントウ)Illeis koebelei
十二斑褐菌瓢蟲(シロホシテントウ)Vibidia duodecimguttata

草食
瓢蟲科之中只有食植瓢蟲亞科為草食性。草食性瓢蟲的特徵為,與肉食性瓢蟲相較下翅膀不具光澤。

茄二十八星瓢蟲(ニジュウヤホシ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
馬鈴薯瓢蟲(オオニジュウヤホシ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此二種瓢蟲體長約7mm,在淡褐色身體上有28個黑色斑點。馬鈴薯瓢蟲亦稱為大二十八星瓢蟲,身體和黑點比茄二十八星瓢蟲略大。由於它們會集體吃茄子與馬鈴薯的葉子而被視為害蟲。在食植瓢蟲亞科中馬鈴薯瓢蟲所分佈的區域緯度最高,最北達到滨海边疆区。茄二十八星瓢蟲則是自北海道以南,遍佈到東南亞一帶。
波氏裂臀瓢蟲(ジュウニマダラ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boisduvali

鋸葉裂臀瓢蟲(ミナミマダラテントウ)Henosepilachna pusillanima



在春天至秋天可以常見到瓢蟲的成蟲。大部分的瓢蟲以成蟲的型態度過冬天,越冬之際會以集團形式躲在石頭與倒木的底下,集團的規模從數隻到數百隻,甚至數萬隻。
參考: 维基百科
2009-12-22 2:42 am
瓢蟲為鞘翅目 瓢蟲科(學名:Coccinellidae)圓形突起的甲蟲的通稱,是體色鮮豔的小型昆蟲,常具紅、黑或黃色斑點。別稱為紅娘、金龜、金龜子(但金龜子實際上是指另一種甲蟲),甚至因為某些種其分泌物帶有臭味而俗稱為臭龜子(但這也是混稱)。
英文名ladybirds(又稱ladybug)裡的「lady」一般被認為是暗指在天主教信仰中的聖母瑪利亞。全世界有超過5,000種以上的瓢蟲,其中450種以上棲息於北美洲。瓢蟲的成蟲體長約數mm至1cm程度,體型呈半圓球狀,腳與觸角短小。體色有黑、赤、橙、黃、褐色等豔麗的色彩,身體上的圖樣也會因為種類的不同而多變。


瓢蟲是典型的半翅目天敵,肉食性瓢蟲以蚜蟲、介殼蟲為食。屬於草食性的食植瓢蟲亞科(Epilachninae)則是極具破壞力的農業害蟲,例如墨西哥豆瓢蟲(Epilachna varivestis)。然而瓢蟲經常被利用作為生物防治劑,引進瓢蟲物種能夠驅趕並取代既有的瓢蟲。
某些種瓢蟲遭受到強烈物理刺激時,會呈現假死狀態,並且從關節處和刺處分泌出黃色的粘性刺激性體液。瓢蟲的體液具有強烈的異臭與苦味,藉此可以迴避外來敵人的攻擊[3]。 瓢蟲鮮豔的體色可以說是警告外敵用的警戒色。因此鳥之類的生物少有捕捉瓢蟲,但仍然有寄生蜂、寄生蠅、菌類等天敵存在。此外螳螂會捕食馬鈴薯瓢蟲的幼蟲。
依種類不同則食性迥異,主要可以區分為補食蚜蟲、介殼蟲之類的肉食性,以白粉病菌等維生的菌食性,以茄科植物等維生的草食性共3種類。因此對農作物而言可以類分為益蟲與害蟲。近年來肉食性種類在農作物的有機栽培時,被利用為取代農藥而使用的生物農藥


[編輯] 肉食

七星瓢蟲(ナナホシテントウ)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廣泛分佈於非洲、歐洲、亞洲的代表性瓢蟲。體長約8mm,翅膀為紅色,正如中文名稱所提示,其有7個黑色圖紋。在不同個體之間沒有圖樣的差異存在。以蚜蟲與葉蟎維生,當食物不足時幼蟲間會有同類互食的情形發生。
異色瓢蟲(ナミテントウ)Harmonia axyridis
廣泛分佈於亞洲等地,和七星瓢蟲並列為代表性物種。體長約7mm。與七星瓢蟲不同的是體色變化性大,有黑底2個紅斑、黑底4個紅斑、紅與黃色多圖樣等。捕食蚜蟲。
六條瓢蟲(ダンダラテントウ)Menochilus sexmaculatus
體長約5mm,比異色瓢蟲略小。翅膀為黑底色4個紅斑,有和異色瓢蟲圖樣相近的種類在而不易分辨。以蚜蟲維生。
大龜紋瓢蟲(カメノコテントウ)Aiolocaria hexaspilota
又稱為六斑異瓢蟲,體長約12mm的大型瓢蟲。翅膀有黑底橙色的圖樣,由於和龜殼形象相似而得其名。捕食胡桃金花蟲的幼蟲。
龜紋瓢蟲(ヒメカメノコテントウ)Propylaea japonica
和大龜紋瓢蟲圖樣相似,但體長只有約4mm。食物來源為蚜蟲。
大突肩瓢蟲(オオテントウ)Synonycha grandis
體長約12mm的大型瓢蟲,數量稀少。捕食介殼蟲。
澳洲瓢蟲(ベダリアテントウ)Rodolia cardinalis
體長約4mm的小型瓢蟲。翅膀為紅色,有黑色圖樣。以捕食吹綿介殼蟲(Icerya purchasi)維生。原產地為澳洲,為了驅除吹綿介殼蟲而被引進到其他地方繁衍。
黑緣紅瓢蟲(アカホシテントウ)Chilocorus rubidus
以捕食介殼蟲維生。多依附於梅樹上。學名裡的「rubidus」(拉丁語中紅色的意思)是由於其紅色紋路看起來像Ruby。


收錄日期: 2021-04-19 20:53:3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221000051KK0075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