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王安石)

2009-12-21 2:10 am
梅花 (王安石)這首詩的意思?

回答 (3)

2009-12-21 2:51 am
✔ 最佳答案
大意是說,牆角處有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開放。為什麼遠看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2009-12-20 18:58:43 補充:
作者簡介:王安石(公元1021—1086),字介甫,北宋撫州臨川(今江西省臨川市)人。他是著名政治家,宋神宗熙寧年間兩任宰相,推行新法,改革政治。晚年退居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半山園。在文學方面,他也很有成就,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立意高遠,中心明確,議論透闢。他前期的詩歌多指陳現實,有感而發,語言激烈尖銳;晚年轉寫山水風光,更注重字句的推敲錘煉,又喜歡用冷僻的典故。這些風格,一方面繼承了唐代韓愈的奇險怪僻,另一方面亦影響了後來宋詩的發展。
注釋
凌寒:冒 嚴寒。
遙知:遠遠便知道。
暗香:幽香,淡淡的香氣。

2009-12-20 18:59:10 補充:
賞析重點
梅花與松、竹並稱「歲寒三友」,經冬不謝。這首詩描寫的正是梅花不畏嚴寒的風骨。在萬木蕭索的冬天,百花枯萎,惟有梅花不畏霜雪嚴寒,吐蕊開放,一枝獨秀。牆角開了一簇潔白的梅花,遠遠看上去好似一堆白雪,但有一縷縷淡淡的清香向詩人襲來,便知它不是雪而是梅花了。

2009-12-20 18:59:34 補充:
詩的頭兩句寫梅花孤獨的處境。它並沒有生長在惹人注目的「中庭」,而是偏處院中一隅的「牆角」。「凌寒」一句,顯示了詩人對梅花高度頌揚。末二句寫梅花的色和香。詩人用「雪」來襯托「梅」,雪是高潔的,但梅花除了具有雪一般的高潔以外,還具有雪所沒有的芳香的特質。這梅花不僅凌寒吐艷,而且在嚴寒中送出淡淡的香氣。由於梅花「不是雪」,嚴寒既壓不倒梅花的色,也壓不倒梅花的香,因此更突出了它「凌寒」的傲骨。古人常以梅花比喻那遺世獨立、孤芳自賞的高士;故有人認為,「凌寒獨自開」的梅花,是詩人對自己不同流俗的人格的寫照。

2009-12-20 18:59:40 補充:
南朝蘇子卿有《梅花落》詩:「庭前一樹梅,寒多未覺開。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來。」王安石將他的詩意倒轉,構思更為巧妙,語言也更工整。詩人繼承前人而又獨出新意,可謂善於學習。
2009-12-22 2:39 am
王安石《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香色俱佳,獨步早春,具有不畏嚴寒的堅強性格和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因而歷來為詩人們所吟詠,所歌頌。在我國古代為數眾多的詠梅詩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稱一首饒有特色、膾炙人口的佳作。
這首詠梅詩吟詠的是早春之梅。全詩雖僅4句20字,卻較為形像地刻畫了早春梅花的神韻和香色。前兩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寫頗有寒意的早春時節,萬物皆未萌芽,唯獨牆角數枝梅花迎寒綻開。這兩句寫梅花,不繪其形,而傳其神。“牆角”二字點明地點;“獨自開”與“數枝梅”相照應,傳遞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時間,突出了春梅於嚴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不過,這兩句詩寫梅花不畏嚴寒傲然怒放,並非首創。在此之前,已有別的詩加以描繪了。如南朝陳詩人謝燮的《早梅》詩:“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緊扣一個“早”字,用表現人的心理狀態的“疑”與“畏”字寫梅花,使之人格化,從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鬥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較之前兩句,後兩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寫梅花的香色,則寫得較為新穎別致。“遙知不是雪”,著眼於人們的視覺形像,含蓄地寫梅花的純淨潔白。盡管這句詩否定了詩人於遠處所看到的牆角凌寒獨自綻開的數枝梅花是雪,但它實際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試想,假如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紅的或是其他顏色,詩人會由此而聯想到雪嗎?正因為梅花似雪,唐代詩人張謂的《早梅》詩句“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以錯把梅枝當作雪枝來反映白梅早發、皎潔似雪的特點,才給人以“錯”而無誤,“錯”中見奇之感。
“遙知不是雪”這句詩,不僅含蓄地寫梅花的純淨潔白,也間接地交代前兩句中所寫的迎寒怒放的“牆角數枝梅”實為詩人從遠處隱隱約約中所見,且與訴諸人們嗅覺的下句“為有暗香來”一道寫梅花的香色,詩句之間具有內在聯系,顯示出全詩結構的嚴謹。
詩人寫梅香,沒有借助任何形容詞,亦未潑墨如雲,大肆渲染,而是以“看似尋常最奇崛”(王安石語)的“遙知”這兩句詩巧妙自然地出之。這兩句詩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正因為有梅花的香氣從遠處襲來,才使詩人“遙知不是雪”。倘若梅花無香氣,則詩人從遠處隱隱約約看到的“牆角數枝梅”,是難免把它錯當作雪枝的。以互為因果的兩句詩寫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與張謂的《早梅》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遙知”兩句詩也未必是實寫詩人於遠處聞到梅花的香色,從而得出是梅非雪的結論,而只是虛寫,極言梅花的香氣之濃。
如果說,這首《梅花》詩所吟詠的梅花,不僅讓人領略到其凌寒怒放的神韻,而且給人留下它香色俱佳、別具一格的鮮明印像,那麼,這首詩本身也就如同它所吟詠的梅花,令人賞心悅目,獲得藝術美的享受。
2016-12-14 8:12 pm
王安石《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香色俱佳,獨步早春,具有不畏嚴寒的堅強性格和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因而歷來為詩人們所吟詠,所歌頌。在我國古代為數眾多的詠梅詩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稱一首饒有特色、膾炙人口的佳作。

這首詠梅詩吟詠的是早春之梅。全詩雖僅4句20字,卻較為形像地刻畫了早春梅花的神韻和香色。前兩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寫頗有寒意的早春時節,萬物皆未萌芽,唯獨牆角數枝梅花迎寒綻開。這兩句寫梅花,不繪其形,而傳其神。“牆角”二字點明地點;“獨自開”與“數枝梅”相照應,傳遞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時間,突出了春梅於嚴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不過,這兩句詩寫梅花不畏嚴寒傲然怒放,並非首創。在此之前,已有別的詩加以描繪了。如南朝陳詩人謝燮的《早梅》詩:“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緊扣一個“早”字,用表現人的心理狀態的“疑”與“畏”字寫梅花,使之人格化,從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鬥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較之前兩句,後兩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寫梅花的香色,則寫得較為新穎別致。“遙知不是雪”,著眼於人們的視覺形像,含蓄地寫梅花的純淨潔白。盡管這句詩否定了詩人於遠處所看到的牆角凌寒獨自綻開的數枝梅花是雪,但它實際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試想,假如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紅的或是其他顏色,詩人會由此而聯想到雪嗎?正因為梅花似雪,唐代詩人張謂的《早梅》詩句“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以錯把梅枝當作雪枝來反映白梅早發、皎潔似雪的特點,才給人以“錯”而無誤,“錯”中見奇之感。

“遙知不是雪”這句詩,不僅含蓄地寫梅花的純淨潔白,也間接地交代前兩句中所寫的迎寒怒放的“牆角數枝梅”實為詩人從遠處隱隱約約中所見,且與訴諸人們嗅覺的下句“為有暗香來”一道寫梅花的香色,詩句之間具有內在聯系,顯示出全詩結構的嚴謹。

詩人寫梅香,沒有借助任何形容詞,亦未潑墨如雲,大肆渲染,而是以“看似尋常最奇崛”(王安石語)的“遙知”這兩句詩巧妙自然地出之。這兩句詩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正因為有梅花的香氣從遠處襲來,才使詩人“遙知不是雪”。倘若梅花無香氣,則詩人從遠處隱隱約約看到的“牆角數枝梅”,是難免把它錯當作雪枝的。以互為因果的兩句詩寫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與張謂的《早梅》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遙知”兩句詩也未必是實寫詩人於遠處聞到梅花的香色,從而得出是梅非雪的結論,而只是虛寫,極言梅花的香氣之濃。

如果說,這首《梅花》詩所吟詠的梅花,不僅讓人領略到其凌寒怒放的神韻,而且給人留下它香色俱佳、別具一格的鮮明印像,那麼,這首詩本身也就如同它所吟詠的梅花,令人賞心悅目,獲得藝術美的享受。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59:3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220000051KK0104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