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失敗及列強瓜分

2009-12-16 1:41 am
甲午戰爭失敗及列強交侵進迫,令中國接近滅亡邊緣,中國政府應以什麼態度面對這些危機呢?加以說明。

回答 (2)

2009-12-17 8:35 pm
✔ 最佳答案
應以積極挽救的態度面對這些危機
因為以後的[預備立憲]是個騙局,清廷根本不想立憲...
其後宣佈的憲法君權還是很大
我認為清廷要主動的改革,不要再沉醉於君主制度
主動退位
2009-12-18 6:32 am
面對甲午戰爭的失敗和列強瓜分中國的危機,我認為當時的滿清政府應該以實事求是和面對現實的態度來面對危機。

甲午戰爭的重要性,在於‘中國’這樣的一個大國,竟然會被一個藩屬的蝦夷島國 - 日本打敗。而且,中國被西方列強打敗,還可以勉強說是因為中西科技久未經交流,所以西方的科技方面領先,導致被列強入侵。可是,日本也曾經是一個被列強入侵的國家,只是經過30多年的‘明治維新’,就能夠壯大到這樣的一個地步;相反,滿清搞的‘洋務運動’,雖然也是30多年,但卻以失敗收場。究其原因,大部份是源於清朝未能了解西方國家壯大的真正的原因。洋務運動只是側重於軍事的改革,但要知道,西方國家的科技,可是源於有200多年歷史的工業革命,而工業發展的建基,就是經濟實業的發展。清朝‘洋務運動’的計畫並不完整,忽略了西方國家真正強大的原因,欲速則不達,結果以失敗告終。而徹底道出‘洋務運動’的失敗的,就是日本。甲午戰爭之中,清朝的重點項目 - 北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使清朝意識到洋務運動的不足之處。

甲午戰爭生之後,列強真正意識到中國果然是比想像中更弱,於是便產生了‘瓜分中國’的念頭。在這個時候,慈禧還政給光緒帝。光緒帝決心圖強,便任用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人士,進行維新運動。這就是‘戊戌維新’。經過了‘洋務運動’的教訓,維新派官員這次實行了全方面的改革。但改革只是進行了103天,便因為慈禧發動的‘戊戌政變’而結束。這次的失敗,一來是因為新法觸犯了貴族和一般官吏的利益,另一方面,是因為維新派的官員沒有政治經驗,乃是第一次獨當一面的擔任領導,而且有要實行這樣的大計畫,難免失敗。

兩次改革都以失敗告終,其共同之處,主要是因為清朝政府根本就還未完全接受現實。清朝一向都具有‘天朝大國’的觀念,一直視自己為‘天下大國’。到了最後,還是未能完全接受現實,加上一般人根本就安於現狀,不圖發奮,沒有學習西法之意,仍然是覺得中國的那一套才是正統的。因此,中國政府應該以認真務實的態度來面對危機。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58:5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215000051KK0097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