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跌出英中行列, 我個人找到一些資料同大家分享,作為一間好學校,不是單單為了英中而不照顧及學生的能力, 我個人覺得是負責任的學校所為。當然可能有人未必同意他們的做法,但我作為一老師 (我不是郭得勝的老師),我覺得這個安排很好
至於是Band one中, band one 頭, band one 尾,好個人觀點,根本就沒有一定的答案。要話那間學校是band 尾不是band one 中,又有什麼證明呢? 另一位朋友(威威) 的意見, 我覺得比較好
學生總人數的平均Banding(07-08),右會考Banding(08)
五旬節林漢光中學(Band1,Band1)[正增值]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Band1,Band1)[正增值]
沙田官立中學(Band1,Band1)[正增值]
沙田培英中學(Band1,Band1)[正增值]
沙田崇真中學(Band1,Band1)[正增值]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Band1,Band1)[正增值]
沙田蘇浙公學(Band1,Band1)[正增值]
林大輝中學(Band1,Band1)[正增值]
保良局胡忠中學(Band2,Band2頭)[正增值]
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鄭榮之中學(Band1,Band1)[正增值]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Band2,Band2)[正增值]
浸信會呂明才中學(Band1,Band1)[正增值]
馬鞍山聖若瑟中學(Band2,Band2頭)[正急速增值]
基督書院(Band2,Band2)
梁文燕紀念中學(Band2,Band2)
曾璧山中學(Band2,Band2頭)[正急速增值]
聖公會林裘謀中學(Band1,Band1)[正增值]
聖公會曾肇添中學(Band1,Band1)[正增值]
聖母無玷聖心書院(Band1,Band1)[正增值]
賽馬會體藝中學(Band1,Band1)[正急速增值]
教育局初部評估以上Banding只係成績,不包括校風
文章日期:2009年3月13日
【明報專訊】跨學科、跨單元的學習模式是未來的教學趨勢,亦是新高中通識科培訓重點之一。天主教郭得勝中學計劃以時事議題為基礎,把6個通識單元每年由淺入深地滲入新高中通識課程內,加強學生「跨單元學習」的技能之餘,亦讓學生及早了解各個單元的內容,製作獨立專題探究時更得心應手。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現時共有3班高補通識科,開設香港研究、人際關係及環境教育3個單元。通識科主任蘇穎思說﹕「相信未來的考試題目,是以跨單元為主,不會單獨以一個單元出題。」吸收多年通識教學經驗後,該校打破「逐個單元教授」的慣例,將6個通識單元融合,滲入於新高中課程內,讓學生每年都有機會學習6個單元的知識,同時培訓教師涉獵各個單元的內容。
時事議題貫穿6單元
既要跨單元,又要引起學習動機,該校設計課程時,會先由學生的自身出發,再逐步發展至社區、中國,以至全球化,並以時事議題連結及貫穿各單元;若遇不到合用的時事議題,亦會從現有的材料加以剪裁,部分課題或會選用坊間資源及教科書。蘇老師舉例說﹕「會先教社區參與(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從選舉引伸至香港法治(今日香港),繼而讓學生了解《基本法》(今日香港)、中國法治(現代中國),當中如何影響中國家庭(現代中國),香港家庭又跟中國家庭有什麼分別等(今日香港)……」她表示,每個單元並無特別計劃任教時數或比重,但會在3年高中課程內調節及平衡,「若第一年用了較多時間探討某一單元的內容,翌年便會相應減少」。
要讓學生學會融會貫通,必須鞏固他們的知識根基,才不至於答題時淪為「吹水」。有見及此,該校於學生中四級時會講解通識科的基本架構,並致力讓學生建構基礎知識,「當然,日後教學時,若遇到學生較陌生的基礎知識(如三農問題),我們亦會講解,或先派資料讓學生在家中閱讀,再於課上討論。」蘇老師說。
設導修課, 照顧不同程度學生
至於獨立專題探究,該校會將5班分作10組,集中於中五及中六,並分別以講座及導修課的形式教學,每星期一小時(見上表)。副校長黃偉解釋﹕「新高中的學生都是由中一直升上來的,相比之下,質素會較修讀高補通識科的學生參差,要重新建構。所以我們主力會於講座教導學生製作報告的技巧,另設導修課,照顧不同程度的學生。」
母語授課, 討論更深入
天主教郭得勝中學雖是英文中學,但考慮到通識科的重點是要發揮學生的批判思考,所以在教育局公布教學語言微調政策後,該校傾向在新高中通識科上採用母語教學,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黃副校長說﹕「我們盡量希望能用中文,讓學生的討論能深入一點,若用英文,學生始終較難掌握,討論不到位。」蘇老師亦認為學生以母語來探討新近發生的時事議題,效果較佳。
以下是郭得勝中學2010/11 中一各班開設科目一覽
http://www.ktscss.edu.hk/memo/s1_admission/2010_2011_S1_cirriculum.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