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赤壁賦的思想感情

2009-12-13 10:17 pm
我想知前赤壁賦的思想感情系咩?
要做功課
thz!

回答 (2)

2009-12-16 7:06 pm
✔ 最佳答案
本文是蘇軾的一篇名作,歷來爲人們所傳誦。文章寫于元豐五年(1082),其時作者被貶謫到黃州已有三年,政治上抑鬱苦悶,生活上比較貧困......

作者在這篇賦中以自我排遣來解脫苦悶,全文五節按感情的起伏可分爲三個部分:

首先,突出地寫月夜泛舟欣賞奇妙的江山美景和禦風“登仙”的超然之樂。

接著,客人悲凉幽怨的洞簫聲,引出對歷史人物興亡的憑吊和現實人生短促無常的感嘆,原來歡快舒暢的情緒驟然低落。

最後,作者闡發了事物的“變”與“不變”的觀點,由此丟開愁懷,主客共同在“江上之清風”和“山間之明月”中得到解脫,暢飲入睡,“不知東方之既白”。 這裏,作者曠達的胸懷和縱情山水、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交織在一起。

文中所謂“變”與“不變”的觀點,不過是老莊哲學的齊生死、等榮辱、同憂樂、無是非的虛無主義思想。

作者飄渺的思緒,通過放懷的長吟,啓人哀思、催人泪落的洞簫聲,主客間吊古傷今的悲嘆感慨和看來超脫實爲虛無的對話,層出不窮地渲染出具有强烈浪漫主義色彩的意境,同樣地激逗著讀者思緒的起伏,産生出巨大的藝術魅力。
2009-12-14 3:17 am

試試爲你解答

本文是蘇軾的一篇名作,歷來爲人們所傳誦。文章寫于元豐五年(1082),其時作者被貶謫到黃州已有三年,政治上抑鬱苦悶,生活上比較貧困......
作者在這篇賦中以自我排遣來解脫苦悶,全文五節按感情的起伏可分爲三個部分:
首先,突出地寫月夜泛舟欣賞奇妙的江山美景和禦風“登仙”的超然之樂。
接著,客人悲凉幽怨的洞簫聲,引出對歷史人物興亡的憑吊和現實人生短促無常的感嘆,原來歡快舒暢的情緒驟然低落。
最後,作者闡發了事物的“變”與“不變”的觀點,由此丟開愁懷,主客共同在“江上之清風”和“山間之明月”中得到解脫,暢飲入睡,“不知東方之既白”。 這裏,作者曠達的胸懷和縱情山水、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交織在一起。
文中所謂“變”與“不變”的觀點,不過是老莊哲學的齊生死、等榮辱、同憂樂、無是非的虛無主義思想。
作者飄渺的思緒,通過放懷的長吟,啓人哀思、催人泪落的洞簫聲,主客間吊古傷今的悲嘆感慨和看來超脫實爲虛無的對話,層出不窮地渲染出具有强烈浪漫主義色彩的意境,同樣地激逗著讀者思緒的起伏,産生出巨大的藝術魅力。


Edinburgh博士

願知識共享
參考: me+Internet


收錄日期: 2021-04-15 15:18: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213000051KK0087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