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國六十年d人ge人工有咩轉變??

2009-12-11 3:04 am
中國建國六十年d人ge人工有咩轉變??
我想知道d人工點解會越來越多??
遲d又會唔會變得更多?
以前d人一個月得幾百幾十蚊..
2+就幾千幾十萬
我想知點解??我要用來做專題

回答 (2)

2009-12-11 3:22 am
✔ 最佳答案
回首中國30年改革歷程時稱,中共過去發展經濟存在發展速度急於求快、公有制急於求純、急於實現社會公平「三急」問題。1978年改革開放後,對「三急」進行了糾正,但今時卻又出現矯枉過正的現象。
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共對上述「三急」進行了糾正,摒棄追求純公有制、「大鍋飯」等明顯不符中國實際情的做法,但30年過後,部分領域卻出現了矯枉過正的現象。
中國現在反而是經濟過度私有化,私有制經濟佔到國民經濟總量的六成以上,因為諸多國有企業被賤賣,出現大量失業職工,也造成巨額國有資產的流失。中共應大力鞏固和支持公有制經濟,每年「兩會」期間都要求《政府工作報告》回答中國經濟「姓公」還是「姓私」的問題;2007年,他公開批評當年通過的《物權法》「把出賣國有企業的權力交給了政府」。
改革開放後,中共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種做法糾正了急於實現社會公平的心理,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但30年過後,「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已然矯枉過正,致使當今中國城鄉乃至城市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愈拉愈大,對社會穩定造成負面影響。上述現象已受中央高層重視,目前大力推行的科學發展觀正是要把矯枉過正的地方再次糾正過來。現時中國經濟毋須年年都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只要保證每年增長7%到8%即可;同時應把公有制經濟所占比重提高到七成以上,切勿讓國民收入從過去的平均主義走向貧富分化,政府要通過社會保障、稅收等手段遏止當前貧富懸殊的態勢。
1978年底,安徽小崗村18名農民冒死在「包產到戶」的契約上按下紅印,從此揭開30年中國改革的大幕。30年後,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又再次吹響農村改革的號角。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孔祥智總結說:「中國農改30年來,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存在的問題也同樣突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城鄉差距在擴大。」
「30年來,農村各個方面都取得顯著變化。」據孔祥智掌握的資料,中國農民人均純收入已由134元(人民幣,下同)增加到4140元,增長逾30倍,平均每年增加138元,年均增長7.1%;2004年以來,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速度每年都超過6%,絕對值每年超過300元,是中共主政以來最高的4年。糧食總產量在2007年達到10,300億斤,而1978年僅為6095億斤,30年間總產量增長了64%,畝產提高了88%。
與此同時,城鄉差距不斷擴大亦是明顯的事實。孔祥智首先就指出了城鄉居民收入的巨大差距。1985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86比1,此後這個比值在持續擴大,到2007年達到3.33比1。2007年,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786元,但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僅為4140元,絕對差距達近1萬元。「這樣低的收入水平,造成農村居民的消費嚴重偏冷。據統計,目前縣及縣以下社會商品零售額僅佔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不到1/3。」
建議你去http://specials.mingpao.com/cfm/Main.cfm?SpecialsID=171
2009-12-12 1:14 am
經濟


主條目:中國經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5/DengXiaoping.jpg/180px-DengXiaoping.jpg



圖片參考:http://hk.knowledge.yahoo.com/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1978年,鄧小平發起了對中國市場的改革政策。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0/Shanghai_Skyline_2009.jpg/180px-Shanghai_Skyline_2009.jpg



圖片參考:http://hk.knowledge.yahoo.com/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上海浦東特區
1978年末,鄧小平改變經濟政策,將經濟從舊有的蘇聯式計劃經濟體制轉為市場導向的經濟模式,並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但政府依然有相當程度的主導地位。在改革政策下,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漸取代了原先的人民公社,允許城市的工業企業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允許私人經營絕大部分行業,並打開國門,引進外資。
1978年實行經濟改革以來,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迅速。每日生活費用不足1美元(購買力平價)的人口貧困率,已由1970年代末的約64%降低為1990年代後期至今的不足10%。[參 20]2007年,以平均購買力計算,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

僅次於美國,居全球第二位。[參 21]中國亦是國際貿易的重要一員,其2007年

出口額居世界第二,進口額和貿易總額均居世界第三。[參 22][參 23]中國政府

不斷強調增加個人收入,並鼓勵採用新的管理模式來提高產量。政府也將外貿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手段,因此20多年間建立了五個經濟特區和超過2000個規模不一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外資提供更寬鬆的政策以及更好的投資環境,以吸引外國資本。改革開放的政策十分成功,1978年以來中國內地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增長近十倍。[參 24]按國際滙率計算,2006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總額則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位居世界第四。[參 25]又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2000年至2006年,中國內地的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長8-11%左右。[參 24]中華人民共和國於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980年代,設立深圳、汕頭、珠海、廈門和海南等經濟特區。1990年,設立浦東新區。2006年,天津濱海新區成立。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e/GDP_of_China_in_RMB%281953-2008%29.png/320px-GDP_of_China_in_RMB%281953-2008%29.png

億人民幣

中華人民共和國曆年國內生產總值
2008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的通脹水平居高不下,而次貸危機導致的外需減少出口下滑,國際油價飛漲、豬肉短缺和其它食品價格飛漲,以及冰雪災害、汶川地震等自然災害也加速了通脹的上升。中國國家統計局在2008年9月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通脹水平已連續第4個月回落。通脹壓力有所緩解使中國政府可以將遏制商品價格上漲的工作重點,轉移到同時促進經濟增長方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少數有核國家之一、也是有載人太空能力的國家之一,人口眾多、經濟高速增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發展成為世界強權國家之潛力。但在經濟社會政治進展過程中,可持續發展、收入不均、民間維權運動等,也都是目前中國政府須審慎處理的問題。


收錄日期: 2021-04-18 14:13:2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91210000051KK0134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