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
http://t0.gstatic.com/images?q=tbn:uP5sw4XIOzVrwM:http://t00021.gec.tut.edu.tw/xms/data/91/forum/1570/attach/%E5%AE%89%E5%B9%B3%E5%8F%A4%E5%A0%A1.jpg
統治年代:1624~1661
統治時期: 明天啟元年(西元1621年)七月十一日,荷蘭人率艦攻入澎湖;翌年,派船測量台南、高雄一帶,認為一鯤鯓(今安平)最適合泊船,於天啟三年(西元1623年)至台窩灣(安平港),用竹、沙在港口築砦,以防土著攻擊;次年,福建總兵俞咨皋進剿,荷人棄守澎湖,轉佔安平,築木柵堡壘,初名奧倫治城(後改名熱遮蘭城),並興建商行民房,從此展開荷蘭據台時期。
從西洋人在十六世紀中葉繪製的台灣島圖中,可清楚看出安平地理位置形勢的重要性。當時安平即一鯤身,地勢上由南橫亙向北延伸,長約3.5英哩,寬約0.25英哩,北面隔著一條海道有北汕尾島,島的北邊海峽即為鹿耳門;從一鯤身以南連續七個島嶼和台灣連接,便是著名的七鯤身,北汕尾島七鯤身等列島所圍繞而成的內海,就稱為台江。 當時文獻記載一鯤身至七鯤身「山勢相連如貫珠,不疏,不密,雖在海中,泉甘勝他處」,「七峰宛若堆阜」,「外為大海,內為大港」;而台江則是「各山溪之水匯於此」。因此安平港「港內寬衍,可泊千艘」。 荷蘭人便是依靠安平當時在東亞海上這種特殊形勢的條件,構築了著名的熱蘭遮城,城堡屬東印度公司管轄,置台灣長官控制島內政務,以熱蘭遮城作為對外軍事防禦的重要堡壘。
在三十八年的治理期間,巴達維雅的東印度總公司前後派遣的台灣長官共十二人。 當時台灣的國際貿易相當興盛,來自中國、日本、安南、暹邏等地的商船皆聚於安平。而荷蘭人依靠漢人及原住民先前墾拓的基礎,然後運用西方近代殖民統治技術,掠取島上資源去連接與大陸之間的商業利益。 熱遮蘭城: 西元1624年荷蘭人佔領安平開始建築熱蘭遮城,西元1634年竣工,歷時十年。
熱遮蘭城之名為荷蘭人指海關的意思。當時建照城堡主要以石材為主,分成內、外城,基礎地是沙丘,做四方形,城壁厚度6英尺,城翼厚度4英尺,圍牆高度3英尺,厚度十八英吋,整體結構堅固。 建造熱蘭遮城除軍事上的重要目的外,還有考慮到人員的進出及經貿貨物的集散。荷蘭人以安平作為與中國及日本經貿的根據地,依照當時的統治設想,要於赤崁再另建普羅文遮城,與熱蘭遮城犄角對立,普羅文遮城主要作為政事廳,兩城之間形成軍政勢力範圍,並設學校、置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