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以及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在對三國態度上,尊劉反曹鄙吳是民間的主要傾向,而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和皇室正統思想,儘管這些舊有觀點已不容於今日。清人毛氏父子批改三國演義時,把明代流傳下來的版本中不實譏望、怪力亂神之處刪除勘正。魯迅在《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稱:「因為三國底事情,不像五代那樣紛亂;又不像楚漢那樣簡單;恰是不簡不繁,適於作小說。而且三國時底英雄,智術武勇,非常動人,所以人都喜歡取來做小說底材料。」
而書中亦刻畫了近二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具有經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曹操則被塑造成一位「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殘暴奸詐,是一個政治野心家和陰謀家。關羽「威猛剛毅」、「義重如山」,但主要以個人恩怨為前提。劉備則被塑造成為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而當中的戰爭,手法多樣,讀者往往感到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其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戰爭的描寫被認為是波瀾起伏、跌宕跳躍,使人讀來驚心動魄,將史書上所沒有的情節描寫得十分細緻。不過,前33回寫了從桃園結義到曹操統一北方的24年,71回半寫了劉備三顧茅廬到諸葛亮死於五丈原的27年,而以後的46年只用了15回半就草草收場。
由於《三國演義》在民間的流傳範圍、影響程度,都可謂是中國古代歷史小說中獨一無二的,這就造成了普通民眾,甚至一部分專家學者對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也就是小說所描述的歷史時期的概況、事件、人物缺乏正確的常識,從某種程度上說,小說《三國演義》的內容在國人心目中已經佔據了真實歷史的地位,這種現象在近來的電影、文學作品中都有所反應。民間也一直對這類現象有不少爭論。
題目:記一件大事
身邊的一件小事,對你來說,並沒有何大不了,但有時你身邊的一件小事,對於別人來說,可能是一件大事呢!
聖誕前夕,一家到夜市去購買該用的飾品,這兒看看,那兒看看,一眨眼,手上便多了很多大包小包的收獲品,但我仍然不滿意,繼續向前走。走了一會兒,開始感覺有點累了,便找個地方休息,忽然,一個小女孩提著一個小花籃,走到我面前,對我說"您好,姐姐/哥哥可以幫我買束花嗎?" 我看著眼前這個小女孩,頭髮隨意束起,但卻給人一種清爽的感覺,但衣物卻只是一件小小的連衣裙,在這種寒冷的天氣,還衣著單薄地售賣著手中的花兒,確實不容易呢。我沒有多作考慮,把手上剩餘的錢淘出來,全部用作來購買這些花束,雖然不多,但小女孩還是眉開眼笑地把手上的花兒給我,不停地對著我說謝謝,我微笑地看著她,心頭泛起一層異樣的感受。
買了一些小花束,只是小事,但幫了別人,卻是一件大事,而很多人並不會在意身邊的一件小事,但其實只要你用心體會,你會發現,其實每天發生在你身邊的,都是一件大事